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源治理视域下民事强制调解模式选择及其制度保障
1
作者 王阁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随着“诉源治理”成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民事强制调解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其制度理性得以归位,另一方面诉中民事强制调解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诉前民事强制调解的范围有待扩张。我国当前的民事强制调解模式选择能够回应“... 随着“诉源治理”成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民事强制调解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其制度理性得以归位,另一方面诉中民事强制调解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诉前民事强制调解的范围有待扩张。我国当前的民事强制调解模式选择能够回应“诉源治理”理念的要求,但需辅以相应的制度保障。其中,诉前民事强制调解应在坚持“非法官主持的绝对适用型”模式选择的同时,借助对先行调解制度的改造,实现诉前民事强制调解在基本程序法层面的确立,并同步完善司法确认制度、委派调解机制;诉中民事强制调解则应在坚持“法官主持的绝对适用型”模式选择的同时,积极适用委托调解方式。与此同时,有必要通过先行调解制度的改造、特邀调解制度的运用和司法确认制度的完善,提供相应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民事强制调解模式 诉前民事强制调解 诉中民事强制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调解模式的变迁——以调解员在调解中的地位作用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永安 侯元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0,共5页
我国传统调解模式为调解员主导型调解模式。其基本特征为调解员的主动介入,主动调查纠纷事实并主动提供纠纷解决方案,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主体——客体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快速推进,在有限适... 我国传统调解模式为调解员主导型调解模式。其基本特征为调解员的主动介入,主动调查纠纷事实并主动提供纠纷解决方案,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主体——客体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快速推进,在有限适用调解员主导型调解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调解员辅助型调解模式,以便切实满足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模式 调解员主导型调解 调解员辅助型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调解模式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笑雷 《中国医院》 2015年第8期64-65,共2页
国内医疗纠纷"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的调节模式,均在各省市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调赔结合"调节模式注重调解依据、赔偿标准的法律规范性,治理"医闹"效果明显,但成本较... 国内医疗纠纷"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的调节模式,均在各省市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调赔结合"调节模式注重调解依据、赔偿标准的法律规范性,治理"医闹"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案件审理和调解周期长;"以调定赔"模式则注重医患双方通过自愿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化解纠纷,具有成本低、快速灵活特点。各地市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应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合理、分别适用"调赔结合"和"以调定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调解模式 调赔结合 以调定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村级自治到多元共治:乡村纠纷调解的逻辑转向及其优化——基于“结构—行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容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8,M0006,共15页
乡村纠纷调解是一种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交织过程,表征为乡村社会结构下解纷行动者的策略选择逻辑。乡村纠纷调解遵循村庄内生力量主导下的自治进路这一传统逻辑,形成了与乡土社会小农经济生计模式、家族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和合观相适应的... 乡村纠纷调解是一种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交织过程,表征为乡村社会结构下解纷行动者的策略选择逻辑。乡村纠纷调解遵循村庄内生力量主导下的自治进路这一传统逻辑,形成了与乡土社会小农经济生计模式、家族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和合观相适应的解纷机制。随着乡土社会结构的转型,村级自治型调解的动力、能力和效能渐趋弱化,乡村纠纷调解需要实现从村级自治型向多元共治型的逻辑转换。多元共治型调解模式通过村级调解组织的能动性治理,创设居于乡镇与村组之间的片区调解单元,促使差异化调解行动者的资源制度化,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发挥多元共治型调解的治理优势,需要立足乡村社会结构转型现实,坚持基层党组织对纠纷调解的领导地位,优化片区调解单元,厘定调解行动者权责结构,激活传统与现代调解资源,以适应乡土社会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 村级自治 多元共治 纠纷调解 乡土社会 联片调解模式 结构—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理性思考——以法院调解的价值目标为导向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泉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154,共4页
2004年以来,为解决司法改革所遭遇的积案困境,备受质疑和冷落的法院调解制度被再次推到民事诉讼舞台的中心。这意味着法院调解制度必须在反思其历史上已暴露的弊端的基础上重构其价值目标和基本程序,否则对调解的回归只会导致其失败经... 2004年以来,为解决司法改革所遭遇的积案困境,备受质疑和冷落的法院调解制度被再次推到民事诉讼舞台的中心。这意味着法院调解制度必须在反思其历史上已暴露的弊端的基础上重构其价值目标和基本程序,否则对调解的回归只会导致其失败经验的简单重复。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目标体现其对司法改革需求的有用性,决定其程序设计的价值取向。与之对应,以调解原则和调解模式为核心的程序建构,是实现法院调解价值目标的程序保障。重新思考并准确定位法院调解的价值目标是当前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是重构法院调解制度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调解 价值目标 法院调解原则 法院调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型调解”理论批判及其重塑
6
作者 王红梅 莫晓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治疗型调解既是一种调解模式,也是一种关于调解的理论模型。在我国引入和推广治疗型调解,既有客观必要性,也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作为调解模式的"治疗型调解"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但其理论模型已滞后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治疗型调解既是一种调解模式,也是一种关于调解的理论模型。在我国引入和推广治疗型调解,既有客观必要性,也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作为调解模式的"治疗型调解"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但其理论模型已滞后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也不适应实践之所需。因此,需要从基本理念到实践方法全面重塑治疗型调解模型。要明确心理治疗与治疗型调解的边界,切实借鉴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实施调解,实现从问题导向向解决导向的转变,调解人角色的转变以及调解方式与方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模式 治疗型调解 心理学 解决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与和谐医患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筱永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5-217,共3页
"兼顾体谅医生立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指导思想。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融入了更多的情理考虑和人文关怀,为医院与患者提供了在解决纠纷过程中最佳结合点,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
关键词 调解援助的和谐主义模式 医疗责任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