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特征提取的可调节负荷辨识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春蕾 刘文颖 +2 位作者 郭虎 刘福潮 郑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1,共7页
可调节负荷辨识方法能够区别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中各类具有调节特性的负荷。文章对各类典型可调节负荷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可调节负荷的最大可调节速率、调节深度、最大可调节时间等特征参量。为了提高可调节负荷的辨识精度,... 可调节负荷辨识方法能够区别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中各类具有调节特性的负荷。文章对各类典型可调节负荷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可调节负荷的最大可调节速率、调节深度、最大可调节时间等特征参量。为了提高可调节负荷的辨识精度,利用DB小波变换提取小波能量值作为新增特征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特征提取的可调节负荷辨识方法,并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进行负荷辨识。最后,对甘肃某地区典型综合负荷点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辨识方法可有效提高可调节负荷的辨识精度,对利用可调节负荷的调节能力消纳受阻风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负荷辨识 DB小波变换 特征提取 小波能量值 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潜力挖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雪敏 周丽霞 +1 位作者 丁恒春 张立鹏 《电子设计工程》 2022年第15期143-146,151,共5页
为缓解冀北地区电量调峰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最大化激发电网体系的应用潜力,提出基于可调节负荷参与的电网需求响应潜力挖掘模型。利用电网负荷峰值,确定负荷电量的分散度水平,通过分散负荷聚合方式,完成基于可调节负荷参与的电网特性分... 为缓解冀北地区电量调峰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最大化激发电网体系的应用潜力,提出基于可调节负荷参与的电网需求响应潜力挖掘模型。利用电网负荷峰值,确定负荷电量的分散度水平,通过分散负荷聚合方式,完成基于可调节负荷参与的电网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最大电量负荷目标,根据已知响应约束条件,完善电网需求响应的特性挖掘标准,实现电网需求响应的潜力挖掘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互动调峰策略相比,可调节负荷作用下的挖掘模型可将单位时间内的电量输出数值控制在500 kV/min以下,有效激发了电网体系的应用潜力,解决了冀北地区所面临的电量调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负荷参与 电网潜力 需求响应 负荷峰值 负荷分散度 电量负荷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可调节负荷潜力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元 饶尧 丁胜 《能源工程》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工业领域用电占比高,可调节负荷潜力大,充分挖掘工业领域可调节负荷资源,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网供需平衡。通过现场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某市工业领域水泥、玻璃、钢铁、设备制造及纺织等行业的用电负荷特点... 工业领域用电占比高,可调节负荷潜力大,充分挖掘工业领域可调节负荷资源,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网供需平衡。通过现场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某市工业领域水泥、玻璃、钢铁、设备制造及纺织等行业的用电负荷特点、调节能力及理论潜力。研究发现,该市工业用户30分钟内可调负荷、日前可调负荷潜力值分别为10.0392、58.1570万kW,从行业来看,设备制造行业占比最高,30分钟内可调负荷、日前可调负荷占比分别达75.4%、65.1%。研究结论可为电力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也可为政府制定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等需求侧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侧 调节负荷 需求响应 有序用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可调节负荷的5G通信网络需求响应系统架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娴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第4期104-105,108,共3页
可调节负荷的应用普遍受到通信网络覆盖、带宽以及通信时延等方面的制约,但是随着5G通信网络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进行了融合可调节负荷的5G通信网络需求响应系统架构设计研究。该研究分为3部分,第一部... 可调节负荷的应用普遍受到通信网络覆盖、带宽以及通信时延等方面的制约,但是随着5G通信网络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进行了融合可调节负荷的5G通信网络需求响应系统架构设计研究。该研究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进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3个层次,第二部分设计系统硬件架构,包括控制器、微处理器、采集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4部分,第三部分设计系统软件架构,并对电力负荷调节控制方式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该研究,以期维持电力供需平衡,提高供电企业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网络 需求响应 调节负荷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可调节负荷资源应用研究
5
作者 孙晓晨 王金锋 +2 位作者 温栋 姜炎君 徐承美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1期163-166,209,共5页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能源变革已经成为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需求侧可调节负荷技术已成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入网导致电力系统崩溃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系统分析了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特...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能源变革已经成为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需求侧可调节负荷技术已成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入网导致电力系统崩溃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系统分析了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特点、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工业、居民和商业综合体内的应用场景,并对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了若干思考,为需求侧可调节负荷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负荷 需求侧 关键技术 应用场景 路径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楼宇可调节负荷用能优化分析
6
作者 刘抒 《现代建筑电气》 2022年第5期6-11,共6页
针对每类商业楼宇中可调节负荷分析用电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可调节能力及用能优化潜力,提出了商业楼宇可调节负荷用能优化系统建设方案。
关键词 商业楼宇 调节负荷 潜力分析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成本和价值的长周期负荷侧调节能力投入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志远 耿建 +4 位作者 李峰 周竞 陈鹏 窦迅 田颖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负荷侧调节能力成本、价值及其投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10 a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数据,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态势,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需求的背景,通过对...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负荷侧调节能力成本、价值及其投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10 a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数据,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态势,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需求的背景,通过对发用电两侧调节能力特点的比较,从电力系统整体角度梳理了负荷侧调节能力的投入所带来的增量价值,分析了负荷侧调节能力的应用价值盈余,进一步结合具体需求提出了3种长周期下负荷侧调节能力投入的优化策略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显示:负荷侧调节能力的投入有利于降低电力系统的总成本、增加系统调节能力,但是由于其成本曲线的变化以及“非持久特性”等因素,其投入策略需要综合长周期市场发展需求和发用电两侧成本因素进行权衡,所提出的3种优化模型各有其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调节负荷 需求响应 容量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用电成本与负荷调节研究
8
作者 姚远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
针对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据中心的负载类型与负载处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调节的电力成本优化策略。经测算,优化后的数据中心用电成本从原先的每月120万元降至85万元,降幅达到29%。此外,... 针对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据中心的负载类型与负载处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调节的电力成本优化策略。经测算,优化后的数据中心用电成本从原先的每月120万元降至85万元,降幅达到29%。此外,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在优化前为每年1 500万千瓦时,优化后降低至1050万千瓦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真实数据的负荷调节优化能够明显降低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支出,提高其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能量管理 负荷调节 电价优化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锅炉的自动负荷调节技术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王占海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13-15,19,共4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工业锅炉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设备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工业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污染物多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能源成本,还加剧...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工业锅炉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设备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工业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污染物多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能源成本,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工业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污染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动负荷调节技术具有高生产率、低成本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工业锅炉系统控制能够极大提升锅炉的运行效率,满足锅炉自动化运行需求。从自动负荷调节技术入手分析,探讨技术原理以及将其应用于工业锅炉的必要性,针对性构建起工业锅炉自动负荷调节系统,希望能够实现工业锅炉的精准控制以及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自动负荷调节技术 系统架构 参数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实验研究
10
作者 邢文朝 《工业锅炉》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为研究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技术措施,针对济南某热源厂80 MW煤粉工业锅炉存在的脱硝环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排烟温度过高影响除尘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技术措施对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影响,... 为研究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技术措施,针对济南某热源厂80 MW煤粉工业锅炉存在的脱硝环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排烟温度过高影响除尘器稳定运行等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技术措施对提升煤粉工业锅炉负荷调节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这些措施在锅炉长时间运行时脱硝SCR入口烟温、排烟温度、热效率以及NO_(x)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加装省煤器增加换热面积可有效降低脱硝SCR入口烟温和排烟温度,进而提升锅炉热效率,通过烟气旁路的方式调节换热烟气量可有效控制脱硝烟温。通过将烟温控制在催化剂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在相同的脱硝还原剂用量时,NO_(x)排放指标下降。经过改造后的锅炉,负荷调节能力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负荷调节 脱硝温度 热效率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热泵空调与热水负荷调节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乐新 钟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解决多功能热泵空调兼制热水工况时热泵的能量输出与热水负荷和空调负荷之间的平衡问题,就必须根据空调或热水的负荷的变化对热水换热量和空调换热量进行能量调节。首先,对现有的几种能量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提出... 为了解决多功能热泵空调兼制热水工况时热泵的能量输出与热水负荷和空调负荷之间的平衡问题,就必须根据空调或热水的负荷的变化对热水换热量和空调换热量进行能量调节。首先,对现有的几种能量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流量调节方式,并进行了理论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能加大热水换热量、减少空调换热量;降低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能减少热水换热量、加大空调换热量。因此,可采用以满足空调负荷为控制目标,通过变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的方式对热水和空调的热量分配进行动态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多功能热泵 空调兼制热水模式 负荷调节 变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t/h增压流化床锅炉负荷调节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金荣 章铭耀 陈晓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本文根据正在建设中的60t/hPFBC锅炉的设计数据,建立了该锅炉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锅炉的变负荷仿真试验。试验结果可为锅炉的投运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初步依据。
关键词 锅炉 流化床锅炉 负荷调节 仿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频率调节系数的低频减载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君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电力系统的严重事故会使电压和频率恶性下降,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低频减载是电力系统防止频率过度下降、维持系统频率稳定的有效方法.针对现有UFLS(低频减载)装置在动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KL(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值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 电力系统的严重事故会使电压和频率恶性下降,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低频减载是电力系统防止频率过度下降、维持系统频率稳定的有效方法.针对现有UFLS(低频减载)装置在动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KL(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值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KL的低频减载方案.该方案利用频率下降时,负荷自身吸收的功率也下降的特点,在基本级优先切除KL小的线路,以利于系统频率的快速恢复和系统稳定;在特殊级优先切除KL大的线路,可尽量减少负荷的损失.同时对方案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及数字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低频减载 负荷频率调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t/h中试增压流化床锅炉蒸汽负荷调节特性
14
作者 陈晓平 赵长遂 章名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0-53,共4页
增压流化床锅炉主要有两种负荷调节方法:一是改变密相床高度,二是改变床温.本文以即将在徐州安装投运的60t/h增压流化床锅炉为对象,通过计算对上述两种调节手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改变床温,负荷的调节范围很有限(79.... 增压流化床锅炉主要有两种负荷调节方法:一是改变密相床高度,二是改变床温.本文以即将在徐州安装投运的60t/h增压流化床锅炉为对象,通过计算对上述两种调节手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改变床温,负荷的调节范围很有限(79.3%~100%);而利用改变密相床高的方法,可在较大范围内(55.5%~100%)调节锅炉负荷;若同时调节床高和床温则可获得更大的负荷调节范围,且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变化幅度也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负荷调节 流化床锅炉 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计算机控制的电子负荷调节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波 王军 +1 位作者 李树白 吉雷 《四川水力发电》 1998年第2期80-82,共3页
提出了一种以单片计算机Intel80196KC为中央处理器,可控硅为开关元件,具有电流、频率负反馈的电子负荷调节器。对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子负荷调节器。
关键词 水电站 单片机 负荷调节 计算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功率因数电子负荷调节器的设计
16
作者 熊于宁 张礼达 +1 位作者 余波 蒋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S1期212-214,共3页
作者介绍了一种以DSPF42 0芯片为控制器的具有高功率因数的新型电子负荷调节器。阐述了新型电子负荷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分别从控制器和执行器两部分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电子负荷调节 DSP 功率因数校正 降压斩波电路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g-Pang控制在水电站有功负荷调节中的应用
17
作者 姚齐国 夏全福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将 Pang-Pang控制理论应用于水电站有功负荷的实时调节中 。
关键词 有功调节 经济运行 水电站 负荷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水节流参与的1000MW火电机组快速变负荷调节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龙东腾 王玮 刘吉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6,共8页
建立了具有一定精度的火电机组非线性模型,设计协调控制反馈控制器.同时针对1 000MW火电机组,分析凝结水节流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得到凝结水质量流量变化与机组负荷之间的传递函数,并设计合理的凝结水节流参与的协调控制通道控制器.在... 建立了具有一定精度的火电机组非线性模型,设计协调控制反馈控制器.同时针对1 000MW火电机组,分析凝结水节流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得到凝结水质量流量变化与机组负荷之间的传递函数,并设计合理的凝结水节流参与的协调控制通道控制器.在4种升负荷速率下对2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验证,对积分绝对误差(IAE)、时间加权绝对误差的积分(ITAE)和自动发电控制(AGC)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凝结水节流方案大大提高了机组升负荷速率,对新能源规模化并网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协调控制 凝结水节流 负荷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负荷调节工况过渡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程鹏 杨桀彬 +2 位作者 熊诗琪 刘道桦 杨建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5-301,306,共8页
带调节池的多级串联水电站是应对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地形复杂难题的主要布置方案。如何实现负荷调节工况下串联电站的流量匹配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为此,从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角度出发,建立了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 带调节池的多级串联水电站是应对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地形复杂难题的主要布置方案。如何实现负荷调节工况下串联电站的流量匹配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为此,从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角度出发,建立了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负荷变化下机组转速、出力和尾水管进口压力等机组参数以及调节池水位和流量等水力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串联电站参与电网调节时,调节池对各级电站的调节品质无影响;但若无后续的调节,串联水电站只能维持短时间内的运行。在部分机组甩负荷后负荷重新分配工况中,负荷分配机组尾水管进口压力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负荷分配机组调整时间以及负荷分配方案对串联水电站的运行亦无明显影响。上述研究为两级串联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水电站 调节 调节品质 负荷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负荷自动调节的延迟焦化加热炉三点注汽量智能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亚明 卢秋旭 +1 位作者 吴振华 马守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91,共6页
针对国内某炼油厂延迟焦化加热炉三点注汽问题,采用热负荷自动调节的算法进行了研究。运用该模型方法,分析了三点注汽量对加热炉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的影响,发现三点注汽量的改变均会对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注... 针对国内某炼油厂延迟焦化加热炉三点注汽问题,采用热负荷自动调节的算法进行了研究。运用该模型方法,分析了三点注汽量对加热炉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的影响,发现三点注汽量的改变均会对热负荷和炉管结焦系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注汽量将会提高热负荷,同时降低结焦系数;第1点注汽量和第2点注汽量对热负荷和结焦系数的影响较强,第3点注汽量对热负荷和结焦系数的影响较弱。在实际操作中,加热炉中的结焦程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合适的结焦系数能够保证正常开工周期里炉管不结焦,也能保证瓦斯、注汽量等参数的合理分配。通过对热负荷、注汽量的智能分配,可得到不同原料油加工负荷条件下更加合理的装置运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自动调节 三点注汽 加热炉 延迟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