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
作者 赖相桓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33-34,共2页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也...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也决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相反,它却在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都比较低,而且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结构.与此相适应,它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无政府状态 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私有制 商品经济 矛盾运动 相结合 调节经济活动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经济调节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高映轸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1期53-58,共6页
(一)几个概念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常常使用计划、调节、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等名词.由于这些名词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各人对它们的理解不同,以致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政策措施的领会,以及对经济理论的探讨等方面,都... (一)几个概念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常常使用计划、调节、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等名词.由于这些名词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各人对它们的理解不同,以致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政策措施的领会,以及对经济理论的探讨等方面,都容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市场调节 经济手段 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 计划调节 经济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 调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管理与经济杠杆
3
作者 高长远 《探索》 1986年第1期25-26,共2页
正确运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经济活动,根本之点就是要突披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觌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学习和掌握运用好经济杠杆对于经济活... 正确运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经济活动,根本之点就是要突披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觌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学习和掌握运用好经济杠杆对于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杠杆 计划管理 调节经济活动 计划工作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运用价值 计划部门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客观要求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议经济杠杆——兼与王洪同志商榷
4
作者 文魁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6年第5期27-29,共3页
王洪同志的《小议经济杠杆》(发表于《经济与管理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从经济杠杆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其具体范畴的规定做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想就经济杠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就一些观点同王洪同志商榷。
关键词 经济杠杆 经济范畴 物质利益 调节经济活动 串联组合 经济组织 并联组合 作用力 经济杠杆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玉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59,共4页
一、引言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市场和政府在现代经济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神奇作用为人们所称颂。我国经过150多年的苦苦探索也最终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是肯定市场... 一、引言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市场和政府在现代经济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神奇作用为人们所称颂。我国经过150多年的苦苦探索也最终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是肯定市场效率的一个很好例证。然而,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有明显的缺陷。市场在调节经济活动中也会出现失灵。有效率的市场会产生极大不平等,无拘无束的市场有时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低效率,对市场缺陷的研究已形成了一种“市场缺陷理论”。不完善的市场是引发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但是,由于政府不是完美的,也有缺陷,所以在纠正“市场失灵”时可能会伴随着严重的“政府失灵”。而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市场缺陷甚至夸大“市场失灵”,所以常常导致对政府干预的过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缺陷 外在性 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 内在性 收入分配不平等 “市场失灵” 调节经济活动 政府缺陷 市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不是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评几种“私有化”的改革理论
6
作者 谭亚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38,共5页
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十多年来,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企业的管理权限扩大了,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济效益有了某种联系,承包制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市场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了。我们在一定程度... 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十多年来,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企业的管理权限扩大了,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济效益有了某种联系,承包制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市场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了。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公有制 改革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效益 管理权限 “私有化” 党中央 承包制 经营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7
作者 周兴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S3期57-61,共5页
十年来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实行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开放。在这种形势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与改革是必然的。汇率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单一计划统制下仅仅把汇率当成对外经济活动的核... 十年来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实行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开放。在这种形势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与改革是必然的。汇率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单一计划统制下仅仅把汇率当成对外经济活动的核算工具、汇率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管理与调节、控制过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改革 对外经济活动 对外经济开放 调节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 汇率水平 统制 汇率调节 形势 宏观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免税适用管见
8
作者 易杰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6-66,共1页
减免税,作为国家税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这一政策特别敏感和关注的,自然是纳税人了。他们为了能获得减免税的机会,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种种理由。其间,将“亏损”作为请求减免税理由之一的较为常... 减免税,作为国家税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这一政策特别敏感和关注的,自然是纳税人了。他们为了能获得减免税的机会,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种种理由。其间,将“亏损”作为请求减免税理由之一的较为常见。然而,在我看来,将减免税的政策适用于亏损企业,并非一着好棋,尤其是对企业的亏损原因不作具体分析,一概给予减免税的习惯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之举。从总体上看,亏损企业除少部分属政策、自然因素外,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免税政策 亏损企业 具体分析 企业条件 调节经济活动 国家税收政策 亏损原因 纳税人 人为因素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宏观间接控制异议——兼论国家宏观间接控制的实现途径
9
作者 范恒山 《经济问题》 1987年第7期7-10,共4页
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的转换。从事实本身看,国家直接控制的涵义是清楚的,它是指国家集中地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直接的没有通过任何中间环节的控制。合乎逻辑推论,国家间接控制必... 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的转换。从事实本身看,国家直接控制的涵义是清楚的,它是指国家集中地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直接的没有通过任何中间环节的控制。合乎逻辑推论,国家间接控制必然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的中间环节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施行的控制。显然,流行的把国家间接控制定义为国家发挥和运用经济杠杆而对经济生活实行的控制的观点,其意义则不一定清楚了。——问题在于:(1)并非运用了经济杠杆的控制,就一定是国家间接控制;(2)经济杠杆可以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中介,但并非唯一的中介,也并非最根本的中介。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关于同家宏观间接控制的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控制 市场条件 经济杠杆 国家控制 直接控制 中介 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生活 宏观经济管理 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银行诸杠杆在保证指导性计划实现中的作用
10
作者 匡宝珠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12期14-16,13,共4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适应搞活经济的要求,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将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与指令性计划不同,指导性计划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它主要是借助于经济杠杆的促导作用实...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适应搞活经济的要求,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将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与指令性计划不同,指导性计划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它主要是借助于经济杠杆的促导作用实现的。因此,在今后的计划管理中,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愈来愈重要。在财政、税收、物价、银行等几个具有调节作用或杠杆职能的部门中,在保证国家指导性计划的实现上,银行以其调节形式的多样性和调节功能的综合性而优越于其它职能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计划 经济杠杆 信贷杠杆 重要地位 货币政策 调节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 调节作用 企业活动 计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