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鲁智莉 张丰菊 +2 位作者 王岳秀 于芳蕾 殷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近视患者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per unit of accommodation,AC/A)变化。方法:Von Graefe法测定患者近距水平隐斜,给予+1.00D近附加...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近视患者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per unit of accommodation,AC/A)变化。方法:Von Graefe法测定患者近距水平隐斜,给予+1.00D近附加后再次测量,结果之差为梯度性AC/A比率,测量患者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戴镜AC/A比率为(2.98±0.80)△/D,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分别为(2.02±0.57)△/D,(2.43±0.63)△/D,(2.87±0.65)△/D,(2.91±0.68)△/D,手术后1wk;1mo时AC/A比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6mo AC/A比率较手术前无差异。结论:LASIK术后1wk;1mo,AC/A比率较术前降低,术后3mo升至术前水平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调节性集合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手术后调节及AC/A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国平 许海涛 王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调节功能及AC/A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236眼)近视患者(-1.25~-11.75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3,6,12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P)后电脑验光、检影检查及同视机法测定...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调节功能及AC/A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236眼)近视患者(-1.25~-11.75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3,6,12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P)后电脑验光、检影检查及同视机法测定AC/A,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散瞳检查与小瞳下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度数均降低。术后各月散瞳前后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的差值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值(P<0.01)。术前与术后1,3,6,12mo分别比较,AC/A改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均比术前降低。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眼的调节增加。LASIK术后AC/A值较术前降低。对于术前调节功能较差的患者,LASIK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工作距离、调节储备量和视远的需求合理设计手术量,适当地给予保留一定的近视度数,减轻术后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 调节性集合/调节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LASIK术后AC/A比率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世红 刘萍 +1 位作者 王艳玲 高立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与调节(accommodation,A)比率的变化。方法将230眼按近视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50~-3.00D、-3.25~-6.00D... 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与调节(accommodation,A)比率的变化。方法将230眼按近视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50~-3.00D、-3.25~-6.00D和-6.25~-11.00D分为A、B、C3个组行LASIK手术。采用同视机测定患者术前戴镜、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AC/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3组术前戴镜AC/A值分别为3.02±0.79、3.03±0.69和2.71±0.47;术后1个月裸眼AC/A值分别为2.77±0.33、2.40±0.33和2.49±0.40;术后3个月裸眼AC/A值分别为3.04±0.74、2.79±0.58和2.74±0.60。术后1个月裸眼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和术后3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裸眼AC/A值与术前戴镜AC/A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近视程度间各组AC/A值比较术前戴镜、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期戴镜患者,近视程度对术前戴镜、术后裸眼AC/A值均无影响;不同近视程度患者LASIK术后裸眼AC/A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术后3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戴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性集合调节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值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璐 刘建国 +2 位作者 万雅群 李勇 许恂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调节性集合(AC)与调节(A)比值的变化。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25例(50只眼),按术前屈光矫正方式分为戴框架眼镜组11例和角膜接触镜组14例,采用VonGraef... 目的观察老视前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调节性集合(AC)与调节(A)比值的变化。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老视前期近视患者25例(50只眼),按术前屈光矫正方式分为戴框架眼镜组11例和角膜接触镜组14例,采用VonGraefe法测量各组术前戴镜和术后裸眼1个月及3个月远距、近距水平隐斜,根据公式得到计算性AC/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视前期近视患者戴框架眼镜组术后1、3个月计算性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而术后6个月计算性AC/A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接触镜组术后1个月AC/A值明显低于术前戴镜AC/A值(P<0.05),3个月和6个月AC/A值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视前期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AC/A值较术前先减小,以后逐渐上升,至术后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手术对老视前期近视患者计算性AC/A值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前期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性集合调节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劳苇 刘芳 +2 位作者 黄燕然 陈健聪 石志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间、症状、屈光度、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斜视度、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24.25±5.78岁,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每天近距离用眼6h以上。所有患者均因双眼复视来诊,眼部常规检查无异常,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全部患者的屈光状态均为近视,平均等效球镜为-5.73±5.09D。AC/A平均为2.65±1.16。患者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之间的无差异(P>0.05)。不同斜视度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大龄儿童及成人的ACCE多发生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中度近视人群中,主要症状为双眼复视,但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正常,没有神经系统性疾病,AC/A不高,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相近,近立体视功能可能与斜视度大小有关,可能与病程长短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屈光度 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 斜视度 近立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AC/A的变化和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税丽燕 张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5,共4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mtomilleusis,LASIK)是一种矫正患者异常屈光状态的手术方式,它运用准分子激光对表层屈光介质进行精准切削,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使患眼恢复至正视状态,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好,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mtomilleusis,LASIK)是一种矫正患者异常屈光状态的手术方式,它运用准分子激光对表层屈光介质进行精准切削,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使患眼恢复至正视状态,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好,术后效果肯定,近年来已在广大近视人群中大量推行。调节性集合比调节(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是一项反映视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该项指标在LASIK术后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就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机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性集合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AC/A在不同眼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敏 杨士睿 +2 位作者 徐宝增 李文华 雷玉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讨论分析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在不同眼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就诊于眼科门诊的127例近视患者,采用近远距隐斜眼位得到计算法AC/A和近距附加+1.00D得到梯度法AC/A,比较计算法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 目的:讨论分析计算法和梯度法测量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在不同眼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就诊于眼科门诊的127例近视患者,采用近远距隐斜眼位得到计算法AC/A和近距附加+1.00D得到梯度法AC/A,比较计算法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中的差异。结果:计算法AC/A值高于近距+1.00D梯度法AC/A值(P<0.01);对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眼位组中比较发现,计算法AC/A和梯度法AC/A在不同眼位组中均有差异,内隐斜组AC/A最高,外隐斜组AC/A最低;对同一眼位组中的两种方法比较发现,在内隐斜组和正视组中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均P<0.01),外隐斜组中两种方法测得AC/A值无差异(P>0.05)。结论:计算法AC/A高于梯度法AC/A,特别是在内隐斜患者和正视患者中使用计算法易得到高AC/A值,造成错误诊断,更推荐使用梯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集合调节的比值(AC/A) 计算法AC/A 梯度法AC/A 隐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光答疑(续七)
8
作者 汤建祺 齐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999年第1期35-39,共5页
151.小楷英文字母视标可分成三 种形式,第一种是向上延伸 型,第二种是向下延伸型,第 三种是非延伸型。例如字母d 是向上延伸型,字母p是向下 延伸型,而字母a,r,c等为非 延伸型。由于向上延伸型及向 下延伸型的字母在测验视力 时都能给予... 151.小楷英文字母视标可分成三 种形式,第一种是向上延伸 型,第二种是向下延伸型,第 三种是非延伸型。例如字母d 是向上延伸型,字母p是向下 延伸型,而字母a,r,c等为非 延伸型。由于向上延伸型及向 下延伸型的字母在测验视力 时都能给予被测者一些猜测 性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题 屈光不正 延伸型 近视力表 凸透镜 相对性 调节性集合 调节幅度 近视眼 视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