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袁媛 范华骅 +4 位作者 任亚娜 杨洁 聂晓绚 赵丽华 林俊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06-4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的外泌体(regulatory exosomes,r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并与正常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外泌体(immature exosomes,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行比较。取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诱导未成熟树... 本研究探讨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的外泌体(regulatory exosomes,r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并与正常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外泌体(immature exosomes,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行比较。取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DC的表型。采用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别提取rDex和iDex。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以C57BL/6小鼠为供者,以BALB/c(H-2d)小鼠为受者,按对受者处理的不同实验分3组,i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iDex,r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rDex,另设PBS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供者及非亲缘异基因供者DBA/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TGF-β1、IL-10可下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MST),在对照组为7.8天,iDex组为10.7天,rDex组为18.8天;i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r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iDex组(p(0.01)。MLR结果证明iDex组和rDex组B/C小鼠均对C57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尤其是rDex组;对非亲缘异基因DBA供者的脾细胞两组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答。结论:iDex和rDex均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且rDex作用较iDex作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免疫耐受 皮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和肿瘤引流淋巴结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 宋紫绮 +4 位作者 李怡飞 历春 董志恒 董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1-626,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组织中的浸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R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患者标本及...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组织中的浸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R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患者标本及TDLN组织样本中Foxp3^+ Tregs及CD11c^+mDCs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频数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的阳性表达频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癌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患者(P<0.01);肿瘤引流阳性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 Tregs阳性表达频数明显高于肿瘤引流阴性淋巴结(mfTDLN)组织(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1c^+mDCs的阳性表达频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低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患者(P<0.01);不同浸润深度癌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CD11c^+mDCs阳性表达频数明显低于mfTDLN组织(P<0.01)。CRC和TDLN组织中Foxp3^+ Tregs表达与CD11c^+mDCs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Foxp3^+ Tregs及CD11c^+mDCs的表达频数有关。Foxp3^+ Tregs和CD11c^+mDCs在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引流淋巴结 肿瘤转移 调节性T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小鼠CD8α^+ CD11b^+ jagged2^(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翁建宇 黄欣 +5 位作者 赖沛龙 李玥莹 徐霖 吴萍 耿素霞 杜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CD8α+CD11b+jagged2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的方法。方法:应用4种细胞因子体外刺激BALB/c(H-2d)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3 d,流式细胞术(FCM)分选树突状细胞(DCs),与BMSCs共培养10 d...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CD8α+CD11b+jagged2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的方法。方法:应用4种细胞因子体外刺激BALB/c(H-2d)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3 d,流式细胞术(FCM)分选树突状细胞(DCs),与BMSCs共培养10 d,诱导DCregs产生。FCM分析共培养前后DCs的表型、细胞周期及Notch信号通路中Jagged1、Jagged2配体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BMSCs在体外成功诱导新型DCs转变为DCregs,其CD86、CD80、CD40、MHC-II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而CD205、Jagged1、Jag-ged2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细胞周期中(G2+S)期细胞增加。结论:MSC可诱导DC细胞向DCregs转化,该MSC-DCregs具有致免疫耐受性表型,增殖能力提高;MS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可能与上调DC的Jagged1和Jagged2基因表达,激活T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向调节树突状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德华 石炳毅 +5 位作者 邹一平 蔡明 钱叶勇 洪宝发 窦立萍 黎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受者树突状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对心脏移植受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SD大鼠为无关供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 目的:探讨受者树突状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对心脏移植受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SD大鼠为无关供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者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DA大鼠PUVA-SP或SP与受者骨髓来源的DC共同培养,收集经上述处理后受者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状况。根据受者术前静脉输注的成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①Control组:单纯输注PBS,n=7;②SPDC组:输注加载供者SP的受者大鼠DC,n=8;③PUVA-SPDC组:输注加载PUVA处理的供者SP的受者大鼠DC,n=8。移植术前7d,经外周静脉给受者输注与PUVA-SP共培养后的DC(PUVA-SPDC组)、正常受者DC(DC组)或只输注PBS(Control组),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检测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及其Foxp3表达状况。过继转移PUVA-SPDC组受者大鼠的T细胞后,检测正常LEW大鼠对供者抗原或无关抗原的DTH反应。结果:受者DC与供者未经处理的脾淋巴细胞(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分别为16.6%±0.72%、36.5%±0.87%及65.6%±1.45%,明显高于未处理DC组(3.53%±0.27%、13.0%±0.57%及27.7%±1.23%)(P<0.01);而受者DC与PUVA处理过的供者脾淋巴细胞(PUVA-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仍保持较低的水平,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分别为3.9%±0.12%、13.4%±0.59%及28.0%±1.73%,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受者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术后,PUVA-SPDC组受者,外周血CD4+CD25+T、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的比例分别是18.97%和3.81%,明显高于输注DC组(4.40%和0.81%)和Control组(3.11%和0.09%)的大鼠(P<0.01)。PUVA-SPDC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Foxp3表达率为29%±1.73%,CD4+CD25highT细胞中Foxp3阳性率高达95%±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58%和19.3%±2.03%)及DC(16.3%±0.88%和52.0%±1.73%)组(P<0.01)。PUVA-SPDC组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为(27.3±0.98)d,与Control组(6.7±0.29)d及DC组(11.0±0.32)d相比,明显延长(P<0.01)。过继转移实验显示,接受PUVA-SPDC组受者T细胞的正常LEW大鼠对DA大鼠抗原的刺激呈特异性免疫低应答状态。结论:PUVA-SPDC能够在移植受者体内诱生CD4+CD25+Foxp3+Treg,同时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低反应,进而延长异基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UVA 心脏移植 调节性T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诱导调节性T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姜晶 曲凯歌 +1 位作者 杨桂连 赵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08,415,共4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ells,DCs)是一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体内含量少。提呈作用超强。DCs能激活初始T细胞诱导机体的有效免疫应答,并决定免疫应答的方向,同时DCs在维持免疫耐受方面也具有重作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ells,DCs)是一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体内含量少。提呈作用超强。DCs能激活初始T细胞诱导机体的有效免疫应答,并决定免疫应答的方向,同时DCs在维持免疫耐受方面也具有重作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诱导非自身及外来抗原产生外周耐受的关键调节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抑制功能 免疫应答 体内含量 提呈作用 细胞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丹 廖丹 +4 位作者 李红 熊立秋 武莹 董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4-838,I0008,共6页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组织及相应TDL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D123+pDCs和Foxp3+Tregs的阳性细胞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检测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fTDLN)(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较低,但CD12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TDLN与mfTDLN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pDCs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的比值(pDCs/mDCs)明显高于mfTDLN组织(P<0.01);pDCs/mDCs比值与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1)。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无关,与Foxp3+Tregs浸润数量有关。肿瘤组织中DCs亚群的变化与Foxp3+Tregs相关,其表达促进了C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调节性T细胞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波 宋文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关键词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晓菲 杜峻峰 管文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其介导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并对pDC来源在介导耐受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对于免疫耐受的影响与受者所处的免疫环境、免疫效应发生部位密切有关。深入研究pDC与移植免疫耐受间的密切联系将有助于探讨临床细胞免疫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移植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抗CD3抗体 抗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噬凋亡淋巴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诱导高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调节性B细胞的生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玉香 王晓刚 +4 位作者 肖漓 周文强 郑德华 于涛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吞噬经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小鼠脾B淋巴细胞(PUVA-SP)后,将B淋巴细胞诱导为高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IL-10+)的调节性B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UVA光源照射得...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吞噬经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处理的小鼠脾B淋巴细胞(PUVA-SP)后,将B淋巴细胞诱导为高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IL-10+)的调节性B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UVA光源照射得到PUVA-SP,在体外将PUVA-SP与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后者吞噬PUVA-SP后形成PUVA-SP DC。应用CD19磁珠分选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将不同的DC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 h。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淋巴细胞、imDC、imDC+B淋巴细胞、PUVA-SP DC、PUVA-SP DC+B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12p70、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B淋巴细胞、imDC+B淋巴细胞、mDC+B淋巴细胞、PUVA-SP DC+B淋巴细胞共培养后IL-10+调节性B细胞数量。结果与其他4组细胞培养液比较,PUVA-SP DC+B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的IL-10含量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PUVA-SP DC+B淋巴细胞中IL-10+调节性B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PUVA-SP DC可以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分化为IL-10+调节性B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外光化学方法 调节性B细胞 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海燕 徐仁芳 何小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2-628,共7页
如何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器官移植领域拟攻克的难题之一。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替代免疫抑制剂、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有效解决方法,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因其诱导免疫耐受特性受到重点关注。肾脏是实体、非免疫器官,肾移植术后受者... 如何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器官移植领域拟攻克的难题之一。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替代免疫抑制剂、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有效解决方法,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因其诱导免疫耐受特性受到重点关注。肾脏是实体、非免疫器官,肾移植术后受者机体和移植肾局部微环境的特殊性是否影响DCreg的应用是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肾脏免疫的角度对DCreg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肾移植 细胞治疗 免疫抑制剂 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调节性T细胞产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斌 朱永红 邹全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CD8^+T细胞 cells 抗原提呈能力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喹莫特(imiquimod)联合树突状细胞降低荷黑素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并增强抗肿瘤效果
13
作者 任书荣 王秋波 +3 位作者 张艳丽 路翠秀 李平 李玉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imiquimod)和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卵白蛋白的B16黑素瘤(B16-OVA)细胞,注射入C57BL/6小鼠皮下制备荷瘤小鼠模...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imiquimod)和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卵白蛋白的B16黑素瘤(B16-OVA)细胞,注射入C57BL/6小鼠皮下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含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 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 IL-4)的培养液扩增培养骨髓来源的DC,加入OVA过夜孵育制备负载OVA的DC疫苗(OVA-DC)。荷瘤小鼠分别采用PBS、咪喹莫特局部涂抹、OVA-DC皮内注射、咪喹莫特联合OVA-DC进行治疗,数字游标卡尺测量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采用上述方案免疫小鼠后,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B16-OVA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单纯咪喹莫特、OVA-DC治疗组及PBS对照组相比,咪喹莫特联合OVA-DC治疗组荷瘤小鼠黑素瘤体积较小,荷瘤小鼠CD4^+细胞中FOXP3^+Treg比例明显降低。咪喹莫特联合OVA-DC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杀伤B16-OVA肿瘤细胞能力较其他组明显增强。结论咪喹莫特联合负载抗原的DC疫苗可诱导荷瘤机体CD4^+FOXP3^+Treg比例降低并增强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7(TLR7) 咪喹莫特(imiquimod)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葡聚糖颗粒促进肿瘤微环境驯化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并抑制调节性T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煜 宁永玲 +1 位作者 周洪 戚春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驯化免疫抑制性树突状细胞(TEDC),研究全葡聚糖颗粒(WGP)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小鼠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法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 目的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驯化免疫抑制性树突状细胞(TEDC),研究全葡聚糖颗粒(WGP)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小鼠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法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共培养,诱导得到TEDC,再加入WGP激发2 d。磁珠分选出OT-Ⅱ小鼠淋巴结和脾脏中的CD4+T细胞,加入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再与TE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11c、CD86、CD40、CD80、MHC-Ⅱ的水平和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EDC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p40、IL-10、IL-6、IL-4、TGF-β1 m RNA水平;ELISA检测TEDC培养上清中的TNF-α、IL-23、IL-12p70、IL-4水平。结果WGP可以上调TEDC表面MHC-Ⅱ、CD86、CD80和CD40的表达,提高TNF-α、IL-12p40、IL-6水平,降低TGF-β1水平;抑制其诱导CD4+FOXP3+T细胞分化能力。结论β-葡聚糖可以改变TEDC的成熟和分化状态,改善其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葡聚糖颗粒(WGP) 树突状细胞(DC)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CD8α^+ Jagged2^(high) CD11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防治小鼠aGVHD 被引量:2
15
作者 童嘉琦 吴萍 +4 位作者 黄欣 赖沛龙 耿素霞 翁建宇 杜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2-887,共6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CD8α+Jagged2highCD11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MSC-DCreg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MSC-DCregs。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接受清髓性全身照射(TBI)预处理的BALB/c(H-2d...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CD8α+Jagged2highCD11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MSC-DCreg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MSC-DCregs。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接受清髓性全身照射(TBI)预处理的BALB/c(H-2d)小鼠为受鼠进行移植。分为以下5组:为正常对照组;TBI组;移植组:移植物为1×107骨髓细胞(BMCs);a GVHD组:移植物为1×107BMCs+1×107脾细胞(Sp Cs);MSC-DCregs组:移植物为1×107BMCs+1×107Sp Cs+1×106MSC-DCregs。监测植入情况、H2-Kb嵌合率、a GVHD评分、生存和病理学改变。结果:处理1 0 d后所有小鼠造血恢复,30 d后嵌合率检测转为供鼠型。a GVHD组和MSC-DCregs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 d和33 d,MSC-DCregs组生存期较a GVHD组延长(P<0.01),临床评分比a GVHD组低(P<0.01),33 d的皮肤、肝脏病理学改变均优于a GVHD组。结论:MSC-DCregs具有防治a GVHD的作用,其相关作用机理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分类及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获取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彬 魏玉香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1,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虽然数量少,但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却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研究表明DC由不同的亚群组成,具有不同的处理抗原的能力和激活不同效应淋巴细胞等能力。其中,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是一群具有负向免疫调控功能的DC... 树突状细胞(DC)虽然数量少,但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却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研究表明DC由不同的亚群组成,具有不同的处理抗原的能力和激活不同效应淋巴细胞等能力。其中,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是一群具有负向免疫调控功能的DC亚群。DCreg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同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DC在体内分布广泛,且含量少,生理情况下半衰期短,建立成熟的DC培养技术,特别是如何获取足量的DCreg,是目前免疫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就DC的分类和DCreg体外获取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剂 凋亡 基因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前列腺素DP1受体的活化可通过调节肺树突状细胞功能与诱导调节性T细胞来抑制哮喘
17
作者 许熊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P1受体 前列腺素 细胞功能 哮喘 肺内 树突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DCs)对哮喘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瑜真(综述) 毛若琳 陈智鸿(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8-631,636,共5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识别、摄取和提呈过敏原,调节初始CD4^+Th细胞分化影响Th1/Th2比例,在启动和控制哮喘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动物研究证实,耐受型DCs(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DCs)主要...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识别、摄取和提呈过敏原,调节初始CD4^+Th细胞分化影响Th1/Th2比例,在启动和控制哮喘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动物研究证实,耐受型DCs(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DCs)主要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反应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s)活化发挥免疫耐受,进而有效缓解气道炎症,成为哮喘免疫治疗应用的理想选择。从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上阐明DCs与Th2细胞的相互作用,了解tDCs的功能特征、形成条件、与炎症细胞的作用关系等,将为tDCs用于哮喘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对tDCs的功能特征、tDCs对Th1/Th2比例的调节及其发挥免疫耐受的机制与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并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DCs) 哮喘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Tregs)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付燕 杜安杰 +3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文静 李霞 赵旭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 目的研究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imDC抑制排斥反应的机理。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受体,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碱烧伤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mDC组、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组,每组20只;对照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PBS液0.1mL;i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imDC1×106个;mDC组:术前7d经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DC1×106个。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并评分;于术后3d、7d、14d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HE染色,Westernblot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转录因子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结果 im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9.6±1.1)d,较对照组的(9.5±0.9)d和mDC组的(7.0±1.6)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3d、7d、14dimDC组Foxp3编码的Scurfin蛋白的表达(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2.21±0.76、2.31±0.68、2.24±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1±0.12、1.47±0.25、1.68±0.09)和mDC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43±0.14、1.58±0.41、1.4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养的供体来源的imDC可以抑制大鼠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是其降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及其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克平 李大主 +1 位作者 胡英锋 曾秋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从apoE-/-小鼠骨髓提取并培养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热休克蛋白60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CD4+CD25+T细胞的特异抑制性...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从apoE-/-小鼠骨髓提取并培养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热休克蛋白60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CD4+CD25+T细胞的特异抑制性;过继转移CD4+CD25+T细胞后,观察小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状况。结果:阿司匹林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减少;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比成熟树突状细胞能诱导更多的特异性CD4+CD25+T细胞,后者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IFN-γ的产生;过继HSP60特异性CD4+CD25+T细胞组小鼠斑块面积较小。结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出抑制功能强大的HSP60特异性CD4+CD25+T细胞,后者在体内能明显抑制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