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党慧敏 刘艳巧 +1 位作者 刘润侠 陈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来曲唑,中西药组采用调经助孕... 目的研究中药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来曲唑,中西药组采用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月经改善情况、基础体温(BBT)变化、排卵恢复情况、血清性激素及AMH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排卵率为45%(9例),西药组为60%(12例),中西药组为85%(17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受孕率为40%(8例),西药组为45%(9例),中西药组为80%(16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各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均升高,黄体生成素、睾酮、AMH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PCOS不孕患者有较好的促排卵作用,并可提高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H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调经助孕 卵泡发育 抗苗勒氏管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INH-ACT-FS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润侠 尚红艳 党慧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基础体温(BBT)、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抑制素B(INHB)、激活素A(ACTA)、卵泡抑素(FS)水平的影响,探讨调经助孕方治疗PCOS的作用途径。方法选取20例健康育龄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将60... 目的观察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基础体温(BBT)、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抑制素B(INHB)、激活素A(ACTA)、卵泡抑素(FS)水平的影响,探讨调经助孕方治疗PCOS的作用途径。方法选取20例健康育龄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二甲双胍,中西药联合组同时服用调经助孕方和二甲双胍,健康对照组不服药。测定健康对照组血清INHB、ACTA、FS水平,测定PC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INHB、ACTA、FS的水平。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测BBT。结果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可下调PCOS患者血清INHB、FS水平,上调ACTA水平,并能降低血清LH、LH/FSH、T水平,且使患者BBT得到改善。结论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INH-ACT-FS)系统在PCO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可以调节PCOS患者卵巢局部因子INH-ACT-FS系统的水平,从而调节生殖内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调经助孕 二甲双胍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20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鑫 张宗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9期151-152,共2页
目的运用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析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对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而为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 目的运用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析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温肾调经助孕汤治疗对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而为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通过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从开始治疗至观察结束的1年内,排卵率为56.67%,治愈患者3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肾调经助孕汤结合中药人工周期与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前者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调经助孕 中药人工周期 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经助孕胶囊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可新 宋旭霞 +1 位作者 赵大爽 白福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调经助孕胶囊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补肾中药对不孕症患者性腺轴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筛选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口服调经助孕胶囊),对照组80例(口服克罗米芬)。结果 治... 目的 观察调经助孕胶囊治疗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补肾中药对不孕症患者性腺轴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筛选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口服调经助孕胶囊),对照组80例(口服克罗米芬)。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妊娠率70.8%,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率1.6%,卵泡过度生长率0,致畸率0,自然流产率0;对照组有效率80.0%,妊娠率43.8%,LUF率31.7%,卵泡过度生长率12.5%,致畸率8.5%,自然流产率17.1%。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FSH、LH、E2测定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调经助孕胶囊能宏观调节性腺轴功能,促进卵泡发育,调经作用显著,明显改善肾阳虚症状,妊娠率高,不良反应小,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经助孕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调经助孕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莫万绪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调经助孕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给予连续服用二甲双胍3个月,月经第5天加服调经助孕丸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排卵情况。结果:治疗后LH、FSH、...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调经助孕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给予连续服用二甲双胍3个月,月经第5天加服调经助孕丸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排卵情况。结果:治疗后LH、FSH、LH/FSH、T均效用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二甲双胍配合调经助孕丸治疗多囊治疗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疗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调经助孕丸合用能提高排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调经助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92-693,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对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由20例原发性不孕,16例继发性不孕组成的42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肾阳虚血瘀证22例和肾阴虚血瘀证14例,肾阳虚血瘀证采用补肾阳、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法中药治疗,肾阴...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对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由20例原发性不孕,16例继发性不孕组成的42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肾阳虚血瘀证22例和肾阴虚血瘀证14例,肾阳虚血瘀证采用补肾阳、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法中药治疗,肾阴虚血瘀证采用益肾阴、活血化瘀、调经助孕法中药治疗,治疗时间为1~3月。结果肾阳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肾阴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的64.29%(P<0.05);原发性免疫性不孕与继发性免疫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法 免疫性不 中医药治疗 调经助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瑾应用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证经验
7
作者 卢春霞 陈波 +2 位作者 黄慧 杨志虹 崔瑾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9期112-116,共5页
崔瑾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病因病机复杂,不论何种原因致病,主要以虚(肾虚、脾虚和血虚)为本,以“瘀”(肝郁、血瘀、痰湿阻滞)为标,临床治疗以补虚达“瘀”为核心,标本兼治,采用针刺配合竹技药灸进行组穴处方,针、灸、药、穴... 崔瑾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病因病机复杂,不论何种原因致病,主要以虚(肾虚、脾虚和血虚)为本,以“瘀”(肝郁、血瘀、痰湿阻滞)为标,临床治疗以补虚达“瘀”为核心,标本兼治,采用针刺配合竹技药灸进行组穴处方,针、灸、药、穴结合,以达温阳补虚、散瘀通络、调经种子之功。该文总结崔瑾教授应用针刺结合竹技药灸治疗POI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血枯 经闭 针刺 竹技药灸 调经助孕外用方 崔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晓甦教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经验微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戚灵霞 张晓甦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7期51-53,共3页
张晓甦教授基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提出高催乳素血症的基本病机以阴血亏虚为本,肝气郁滞为标。治疗方面主张衷中参西,并通过滋阴养血、调达肝气,兼随症加减,以达调经助孕、降催乳素之功。
关键词 高催乳素血症 血虚肝郁 调经助孕 张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