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信任模式比较:基于访谈与调查实验法的混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童西洋 李红玉 +3 位作者 苏军 张锦欣 赵世超 孙晓杰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目的:基于访谈与调查实验法的混合研究设计,比较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信任模式差异。方法:对38名居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调查实验法部分设置“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实验组,回收有效... 目的:基于访谈与调查实验法的混合研究设计,比较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信任模式差异。方法:对38名居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调查实验法部分设置“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实验组,回收有效问卷648份,通过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患者对三甲医院的体系信任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际信任则高于三甲医院。建议:应有针对性地增强患者对基层的体系信任水平,并进一步巩固和突显基层的人际信任优势。同时,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重塑患者对三甲医院的人际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体系信任 调查实验法 混合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查实验法的治理主体与环境治理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维霞 宁晶 刘文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8,共8页
环境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对于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PPP改革项目中,政府和企业同为提供服务的主体,谁的工作更能得到信任,谁的工作更能提升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这在... 环境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对于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PPP改革项目中,政府和企业同为提供服务的主体,谁的工作更能得到信任,谁的工作更能提升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得到一致的回答。本文采用调查实验的方法,以H市环卫改革为例,探究在PPP改革项目中,不同治理主体对环境治理评价的影响,并且基于KHB分解法验证治理主体影响公众评价环境治理效果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在PPP项目中,企业治理主体会使得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更高。接受企业治理文本干预的受访者与接受政府治理文本干预的受访者相比,前者比后者对环境治理的评价高0.1105分。其次,企业信任在治理主体和环境治理评价中起到中介效应,25.48%的贡献来源于企业信任的中介影响。再次,公众治理效能感知也在治理主体和环境治理评价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17.98%的贡献来源于公众的治理效能感知。最后,媒体介入在治理主体与公众对环境治理评价中起到正向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PPP改革项目作为合作治理的模式之一,若想提高公众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在PPP项目运营过程中,作为环境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在财政融资、项目招标、运营管理、行业监管等环节应不断改进,并同时注重信息公开和媒体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评价 治理主体 调查实验法 中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绩效、信任度与公众满意度——基于调查-实验法的探索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文彬 沈涵 李雅婷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43,M0003,M0004,共19页
政府客观绩效信息对公众主观满意度的影响及机理尚待深入研究。调查-实验法可以有效揭示公众关于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与空气质量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客观绩效信息与公众主... 政府客观绩效信息对公众主观满意度的影响及机理尚待深入研究。调查-实验法可以有效揭示公众关于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与空气质量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客观绩效信息与公众主观满意度在方向上呈现一致。同时,公众对空气质量数据的信任度正向强化空气质量信息对满意度的影响,公众对空气质量数据的专业性或权威性的信任度越高,空气质量数据对满意度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为提升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政府除了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外,还应增强公众对空气质量数据的信任度;而引入专业机构监测和发布空气质量数据则是提升信任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绩效 信任度 公众满意度 调查-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运动能否提升个体创造力?——基于调查实验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贺凤凯 胡庆山 克启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9期26-34,共9页
基于无意识思维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等,采用调查统计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析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711份调查实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户外运动能显著提升参与者的自我发展水平与个体创造力... 基于无意识思维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等,采用调查统计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析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711份调查实验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户外运动能显著提升参与者的自我发展水平与个体创造力,其中高频户外运动的作用更加明显;第二,参与者的自我发展部分中介户外运动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即户外运动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创造力,而且通过自我发展的中间机制对个体创造力产生作用;第三,参与者的目标定向对户外运动的后效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对于学习目标定向的参与者,高频户外运动能更好促进其自我发展与个体创造力;而对于绩效目标定向的参与者,不同频率户外运动对其自我发展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基于上述发现,建议从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认知深化、教育体系优化、企业实践创新等维度制定行动方案,通过强化户外运动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机制,提升全民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建成世界创新强国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运动 个体创造力 自我发展 目标定向 调查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