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曲式学分析——兼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被引量:1
1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 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学角度给出"宏观调性结构"思维这一结论和视角,不仅肯定了舒伯特对于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演变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提供了一种关于奏鸣曲式变体及其结构力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 奏鸣曲式 “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平行移调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调性结构与材料结构异步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甘小云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都是规范化结构形态中重要的结构力。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呈现两种基本的状态:同步和异步。在浪漫派的作品中,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的异步性逐渐加强,甚至成了结构形态复杂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分析拉赫玛尼诺... 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都是规范化结构形态中重要的结构力。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呈现两种基本的状态:同步和异步。在浪漫派的作品中,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的异步性逐渐加强,甚至成了结构形态复杂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分析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中调性结构与材料结构的异步性特征,从另一侧面看拉赫玛尼诺夫对浪漫乐派风格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钢琴协奏曲》 调性结构 材料结构 异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科里利亚诺现代声乐作品 《前奏曲:铃鼓先生》调性结构思维研究
3
作者 杨红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184,共3页
《前奏曲:铃鼓先生》是美国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后期重要的室内乐作品——声乐套曲《铃鼓先生:鲍勃·迪伦的七首诗》(2000年)中的第一首,这首作品呈现出现代音响包裹下深具传统精神内蕴核心的调性结构思维的创作特征。... 《前奏曲:铃鼓先生》是美国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后期重要的室内乐作品——声乐套曲《铃鼓先生:鲍勃·迪伦的七首诗》(2000年)中的第一首,这首作品呈现出现代音响包裹下深具传统精神内蕴核心的调性结构思维的创作特征。科里利亚诺作品中这一调性结构思维不仅表现出对传统结构方式的延伸与丰富,而且在现代音响的缤纷世界中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持久的应用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科里利亚诺 《前奏曲 铃鼓先生》 调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鸣曲式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以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车新春 孙丽君 +1 位作者 马小龙 杨玉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4,共7页
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 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展开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与再现部,再现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这源于转调距离与转调频率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在大尺度的真实音乐作品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为音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和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结构 紧张感 奏鸣曲式 莫扎特 贝多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和弦的复合、复制及其环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向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8-64,共7页
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研究》第二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一——神秘和弦”的改写(原文本论第一乐章:“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构成原里”、第三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二——类神秘和弦”、第四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三——... 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研究》第二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一——神秘和弦”的改写(原文本论第一乐章:“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构成原里”、第三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二——类神秘和弦”、第四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三——新神秘和弦”、第五章“和声材料关系”,待发).神秘和弦是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创作中和声中心材料之一。这一材料根植于传统和声,是以三全音关系的属七和弦相复合为基础的.神秘和弦通过复制使之得以扩大,因此产生了独特的环结构和调性结构,从而建立了以神秘和弦为中心的和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和弦 调性结构 复合 复制 斯克里亚宾 和声材料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乐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线索与个体差异对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丽君 马小龙 杨玉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8,共9页
音乐无他,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而文化背景与音乐... 音乐无他,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紧张感 调性结构 声学要素 文化背景 音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非线性光学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昀颢 韩笑 徐加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0-302,共23页
自从钙钛矿材料问世以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近数十年的时间得到了蓬勃发展。二维(2D)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是由典型的无机八面体框架以及不同的有机阳离子构成,其具有本征的量子阱结构和有趣的光电特性,也因此在发光、传感器、... 自从钙钛矿材料问世以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近数十年的时间得到了蓬勃发展。二维(2D)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是由典型的无机八面体框架以及不同的有机阳离子构成,其具有本征的量子阱结构和有趣的光电特性,也因此在发光、传感器、调谐、光伏体系以及通讯设备等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低成本、可溶液法制备、以及可替换的有机阳离子等特性使二维杂化钙钛矿在光学和光子应用中具有灵活的层间距,层数和可变的晶格扭曲,从而实现可调节的框架以及在光学和光子学应用中的高调节度。尤其地,它们也表现出突出的二阶、三阶和高阶非线性光学特性,例如在激光脉冲激发下的二次谐波产生(SHG)、太赫兹、双光子吸收(2PA)和饱和吸收(SA)和三光子吸收(3PA)等。讨论了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二维杂化钙钛矿的构建,并重点介绍了这些二维杂化钙钛矿在线性和非线性光学领域地特性和应用。最后,对二维杂化钙钛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杂化钙钛矿 量子阱结构 结构调性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odulated structure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FeB/Co multilayer thin films
8
作者 傅宇东 王诗阳 +2 位作者 朱小硕 方博 闫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282-3286,共5页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fter that, the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600 ℃ for 20 mi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hase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o(50 nm)/[Nd F...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fter that, the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600 ℃ for 20 mi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hase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o(50 nm)/[Nd Fe B(100 nm)/Co(y)]×10/Mo(50 nm) thin films were researched by AFM, XRD and VS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show stronger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 layers is 10 nm, the coercivity Hc⊥ is the maximum, 295 k A/m. However, for y=10-20, the reduced remanence M/Ms of films has increased.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 layers is 20-30 nm, the Nd Fe B/Co multilayer films obtained more superi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M/Ms =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 Fe B/Co film modulated structur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COERCIVITY reduced reman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 tuned PI controller on PMSM simplified vector control 被引量:12
9
作者 WIBOWO Wahyu Kunto JEONG Seok-kw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042-3048,共7页
A simple control structure in servo system is occasionally needed for simp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hich precise and high control performance is not exessively important so that the cost production can be reduced eff... A simple control structure in servo system is occasionally needed for simp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hich precise and high control performance is not exessively important so that the cost production can be reduced efficiently. Simplified vector control, which has simple control structure, is utilized as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tune three PI controllers used in simplified vector control.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from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to be applied in the real applic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ed and torque responses of the system in both continuous time and discrete time can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s. Furthermore, simplified vector control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 has a similar perfofmance with conventional field orient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possible to be realized into the real simple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ified vector control conventional field oriented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genetic algorithm PI contro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materials for smart batteries
10
作者 ZHOU Jun-yi DU Hong-hui +2 位作者 WANG Xue-tao CAO Xin-ru ZHI Li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2025年第4期822-836,共15页
Smart batteries play a key role in upgrad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y require a well-balanced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functional properties,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Smart batteries play a key role in upgrad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y require a well-balanced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functional properties,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limited by conventional material systems in terms of energy density,response time,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Carbon materials have emerged as a key solution for overcoming these problems due to their structural adjustability and multifunctional compatibility.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the pore structure and interlayer spacing,as well as 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and composite design are analyzed,and their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specific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of batteries is demonstrated.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carbon materials in realizing smart functions such as power supply,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in smart batteries are also discussed.Based on current progress in related fields,the prospects for the use of carbon materials in smart batteries are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aterials Smart battery Structural regulati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