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强适形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晓琴 韩波 +1 位作者 李瑛 崔守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25-526,53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2例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去势术。采用美国VARIAN的6MV-X线直线加速器,NOMOS的PEACOCK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时间-... 目的:初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2例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去势术。采用美国VARIAN的6MV-X线直线加速器,NOMOS的PEACOCK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时间-分割方式:2.5-3.0 Gy/次,5次/周,25-30次,总剂量72-77Gy,5-6周完成。结果:调强适形放疗后3个月时PR 10例(71.4%)、NC 4例;6个月时CR 6例、PR 8例,总有效率(CR+PR)为100%。无Ⅲ、Ⅳ级消化、泌尿系统放射反应发生。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治疗前列腺癌,照射剂量72-77Gy为安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疗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累及野和扩大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多杰 李红伟 +6 位作者 何斌 汪庚明 蔡汉飞 段诗苗 沈学明 江浩 彭开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8例,根据CTV范围不同分成淋巴结累及野组(累及野组)和淋巴结扩大野组(扩大野组)。结果: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41%和61%、39%(P=0.5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48%和68%、49%(P=0.78)。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总失败率分别为63%和66%(P=0.89),局部失败率为53%和59%,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47%和44%,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8%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扩大野组肺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累及野组,其中V10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累及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扩大野组相似,野内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放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适形调强放射疗法 临床靶体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志勤 余建义 +6 位作者 阎华伟 杨桂强 林立 黄包记 王志玮 潘涵慧 金献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3-1905,1910,共4页
目的探讨机载锥形束CT(CB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时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的差异。方法 2016年3—10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接受IMR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5例,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的机载... 目的探讨机载锥形束CT(CB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时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的差异。方法 2016年3—10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接受IMR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5例,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的机载CBCT引导下,对IMRT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图像进行匹配。计算六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线下分别测量每例患者乳腺厚度(乳腺组织最大径,即乳腺组织最凸点至最近胸壁肌外缘的距离)并分组,对比分析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及矢轴位(GX)、冠状位(GY)、横状位(GZ)的摆位误差。结果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85例患者X轴和GY的摆位误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骨性配准下A组(乳腺厚度≤30 mm)、B组(乳腺厚度>30~45 mm)、C组(乳腺厚度>45 mm)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灰度配准下3组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不同乳腺厚度患者摆位误差间无明显差异,两种配准方式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放疗前进行CBCT引导下摆位误差校准,可以提高乳腺癌放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锥形束CT 配准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胶囊治疗成人Ⅲ~Ⅳ级胶质瘤术后残留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振华 王建华 +2 位作者 郭小奇 杨留勤 武莉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2-3964,共3页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胶囊治疗成人Ⅲ~Ⅳ级(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64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胶质瘤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胶囊治疗成人Ⅲ~Ⅳ级(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64例,病理诊断明确为胶质瘤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调强放疗;试验组调强放疗同时即开始服用替莫唑胺胶囊,75 mg/m2,42 d,放疗结束1个月后继续每日服用替莫唑胺胶囊150 mg/m2,连服5 d,间歇23 d,28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4例、进展2例,试验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6例、进展1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8,P=0.026).常见毒副作用主要有急性脑水肿、消化道反应及血液毒性等,应用升白、止吐及脱水降颅压药物后缓解,无Ⅲ度以上毒副作用,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均完成治疗.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8 d和462 d;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0%和77.4%、19.4%;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7).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胶囊治疗成人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较单纯放疗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微,1、2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肿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大高 钱立庭 +4 位作者 张红雁 马军 刘云琴 朱蕾蕾 程勋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分析164例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常规放射治疗(CRT)128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 目的分析164例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常规放射治疗(CRT)128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全组死亡50例,5年总生存率为67.6%。CRT组和IMRT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和51.3%(χ2=1.4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分期和首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是独立预后因素。全组患者多数表现1~2级急性放射反应和0~2级后期放射损伤,未观察到3级或4级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CRT组和IMRT组患者发生2级口腔及咽部黏膜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70%、22%(P<0.05)。放疗后1年发生轻中度口干CRT组和IMRT组发生率分别是96%、33%(P<0.05)。结论 N、M分期和首程后完全缓解率可以作为判断鼻咽癌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鼻咽癌患者经IMRT和CRT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反应明显减轻,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陆红 胡学军 王淑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0例进行内分泌治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联合外放射治疗(调强适形外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局部晚期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6例采取单纯内分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9~40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方面。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与单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治疗后两组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36);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97);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间均无1例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力博 刘志洪 +1 位作者 胡蓉 刘世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观察组Ⅲ级+Ⅳ级膀胱急性反应6.25%(3/48)、直肠急性反应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4/48)、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5,26.889,P<0.01).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消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内分泌治疗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王凡 +1 位作者 汪志 王教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适形度和危及器官的受量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行回顾性研究,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6Gy,利用TPS对每...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适形度和危及器官的受量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行回顾性研究,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6Gy,利用TPS对每个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IMRT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三种计划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IMRT与3DCRT、常规放疗比较:肿瘤靶区有更好的剂量分布;明显减少了肺V30、V40值;心脏V35及食管V45亦减少;肺V5值提高;脊髓受量较3DCRT有所加大。结论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和3DCRT,同时能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大肝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子燕 金帅 黎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适宜手术以及射频消融、介入等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武警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次剂...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适宜手术以及射频消融、介入等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武警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次剂量2~6 Gy,5 F/w,总剂量50~70 Gy。观察近期疗效及预后。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差异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完全缓解率3.57%,部分缓解率32.14%,疾病稳定率53.57%,进展率10.72%,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6.43个月,中位生存期(OS)1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79%和25.2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缓解率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FS的独立预后因子为肿瘤缓解率和处方剂量,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体积。常见放疗急性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放射性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结论调强放疗对于不能手术治疗及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治疗1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万立 王建芳 吴东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4,共7页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放化疗组(19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其中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1%(8/19)和63.2%(12/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84.2%(16/1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3和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2和15.6个月,其中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均可控,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且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均能有效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胆管肿瘤/药物疗法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有机铂化合物/治疗应用 综合疗法 存活率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