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
105
1
作者
李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7,共9页
调解、仲裁与诉讼 ,是现代各国解决民事纠纷普遍采用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正是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判决相比 ,调解具有自愿性、和解性、协商性、开放性、灵活性、保...
调解、仲裁与诉讼 ,是现代各国解决民事纠纷普遍采用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正是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判决相比 ,调解具有自愿性、和解性、协商性、开放性、灵活性、保密性等八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诉讼体制妨碍了法院调解发挥其比较优势 ,应当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法院
调
解制度
改革
民事纠纷
调
解
法院
调审分离
制度
自愿性
保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与美国ADR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中国法院的调解制度在解决当事人纠纷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对其进行完善。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比较和借鉴美国的ADR制度。在全面分析和比较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和美国ADR制度的基础上,借鉴美国ADR...
中国法院的调解制度在解决当事人纠纷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对其进行完善。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比较和借鉴美国的ADR制度。在全面分析和比较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和美国ADR制度的基础上,借鉴美国ADR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在法院调解中实行严格的调审分离,完成从法院职权主义调解向当事人主义调解的转变,并进一步做好调解主体从法官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过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院
调
解制度
美国ADR制度
调审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冠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它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民事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该制度暴露出以下弊端:相关立法存在着疏漏与缺陷;"事实清楚,分...
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它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民事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该制度暴露出以下弊端:相关立法存在着疏漏与缺陷;"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调解原则有违法理逻辑;难以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强制与自愿、适用法律的随意性和严格依法解决纠纷、权利保护与让步息讼的矛盾等。只有对症下药加以改革,才能使该制度进一步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
解
民事
调
解制度
弊端
改革
调审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事案件调判结合办案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慧
陈红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5-147,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调判结合的办案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调解被笼罩在判决的阴影之下,法院调解与判决的程序价值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和异化,调审合一的制度设计未能产生预想的功能合力及互...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调判结合的办案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调解被笼罩在判决的阴影之下,法院调解与判决的程序价值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和异化,调审合一的制度设计未能产生预想的功能合力及互补效应。作为获得司法权力最有效支撑的法院调解与判决是相辅相成的。当前应完善二者的结构设计,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提高审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
判结合
异化
调审分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被引量:
14
5
作者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认为 ,调解的改革应当是废除调、审合一的体制 ,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 ,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 ,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关键词
法院
调
解
调
审
适当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院调解制度刍议
6
作者
杨宏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调解制度被赞誉为东方经验,有着一定的法律价值。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与判决规定在一个条文中,没有理顺两者的关系,造成司法实践中重调轻判的现象。应对调解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实现“调审分离”,使调解成为预防诉讼的程序。
关键词
法院
调
解
调审分离
调
解程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
105
1
作者
李浩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7,共9页
文摘
调解、仲裁与诉讼 ,是现代各国解决民事纠纷普遍采用的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正是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判决相比 ,调解具有自愿性、和解性、协商性、开放性、灵活性、保密性等八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诉讼体制妨碍了法院调解发挥其比较优势 ,应当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法院
调
解制度
改革
民事纠纷
调
解
法院
调审分离
制度
自愿性
保密性
Keywords
civil issue
mediation
court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与美国ADR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斌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中国法院的调解制度在解决当事人纠纷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对其进行完善。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比较和借鉴美国的ADR制度。在全面分析和比较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和美国ADR制度的基础上,借鉴美国ADR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在法院调解中实行严格的调审分离,完成从法院职权主义调解向当事人主义调解的转变,并进一步做好调解主体从法官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过渡工作。
关键词
中国法院
调
解制度
美国ADR制度
调审分离
分类号
D90-05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冠峰
机构
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科学系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十一五国家级课题(FIB070335-A12-02)
文摘
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它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民事争议,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该制度暴露出以下弊端:相关立法存在着疏漏与缺陷;"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调解原则有违法理逻辑;难以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强制与自愿、适用法律的随意性和严格依法解决纠纷、权利保护与让步息讼的矛盾等。只有对症下药加以改革,才能使该制度进一步得以完善。
关键词
调
解
民事
调
解制度
弊端
改革
调审分离
Keywords
mediation
civil mediation system
malpractice
reform
separation of mediation and trial
分类号
D92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事案件调判结合办案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慧
陈红元
机构
孝感学院政法学院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文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调判结合的办案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调解被笼罩在判决的阴影之下,法院调解与判决的程序价值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弱和异化,调审合一的制度设计未能产生预想的功能合力及互补效应。作为获得司法权力最有效支撑的法院调解与判决是相辅相成的。当前应完善二者的结构设计,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提高审判效能。
关键词
调
判结合
异化
调审分离
改革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被引量:
14
5
作者
翁晓斌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 ,调解的改革应当是废除调、审合一的体制 ,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 ,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 ,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关键词
法院
调
解
调
审
适当
分离
Keywords
court of judicature
conciliation
reasonable separation between conciliation and court hearing
分类号
D92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1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院调解制度刍议
6
作者
杨宏
机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文摘
调解制度被赞誉为东方经验,有着一定的法律价值。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与判决规定在一个条文中,没有理顺两者的关系,造成司法实践中重调轻判的现象。应对调解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实现“调审分离”,使调解成为预防诉讼的程序。
关键词
法院
调
解
调审分离
调
解程序
建议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李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与美国ADR制度的比较研究
陈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理性思考
范冠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民事案件调判结合办案方式的改革
刘慧
陈红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翁晓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法院调解制度刍议
杨宏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