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和算法在水箱模型参数自动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希峰 马苗苗 +1 位作者 孙远斌 徐文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1,共3页
针对水文概念性模型参数率定复杂且模型专业性强,应用传统的人工试错方法寻找最优参数组合时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启发式算法调和算法,实现了对一维水箱模型的参数自动率定,并运用该算法对闽江流域邵武站历年径流... 针对水文概念性模型参数率定复杂且模型专业性强,应用传统的人工试错方法寻找最优参数组合时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启发式算法调和算法,实现了对一维水箱模型的参数自动率定,并运用该算法对闽江流域邵武站历年径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自动率定水文模型参数效率很高,获得的年径流量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箱模型 参数自动率定 调和算法 目标函数 年径流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调和Ritz向量的精化算法及应用
2
作者 肖小花 戴芳 郭文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利用调和Arnoldi算法的一种等价形式,用较少的运算量将大规模矩阵特征值问题转化成一个小型的标准特征值问题来求解调和Ritz对。针对调和Arnoldi算法中调和Ritz值收敛而相应的调和Ritz向量往往不收敛的情况,保持调和Ritz值不变,结合精化... 利用调和Arnoldi算法的一种等价形式,用较少的运算量将大规模矩阵特征值问题转化成一个小型的标准特征值问题来求解调和Ritz对。针对调和Arnoldi算法中调和Ritz值收敛而相应的调和Ritz向量往往不收敛的情况,保持调和Ritz值不变,结合精化Arnoldi算法的思想给出了一种在位移Krylov子空间上对调和Ritz向量进行精化求解的精化变形算法,以寻求使残量范数达到极小的近似特征向量。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这种精化变形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更快的收敛速度,利用此算法可以更快求解满足精度要求的大规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同时,将这种算法应用于图像K-L变换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克服了K-L变换中由于图像矩阵过大而求解过程困难的问题,选取前若干个较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变换矩阵进行K-L变换来压缩图像,能直接应用于实时的图像压缩,较对图像分块在每个小块上进行K-L变换的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Arnold算法 调和Ritz向量 精化Arnoldi算法 K—L变换 图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调和Arnoldi算法及其应用
3
作者 肖小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对标准的调和Arnoldi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在近似特征向量选取方面充分利用m步Arnoldi过程所产生的最后一个基向量vm+1的信息,在实际产生的m+1维的Krylov子空间中寻求使残量范数达到极小的调和Ritz向量作为所求的特征向量的近似.... 对标准的调和Arnoldi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在近似特征向量选取方面充分利用m步Arnoldi过程所产生的最后一个基向量vm+1的信息,在实际产生的m+1维的Krylov子空间中寻求使残量范数达到极小的调和Ritz向量作为所求的特征向量的近似.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图像K-L变换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能进行实时图像的压缩,较对图像分块在每个小块上进行K-L变换的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Arnold算法 调和Ritz向量 KRYLOV子空间 K-L变换 图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模型初始化独立谱聚类算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秀丽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8-772,808,共6页
针对原始谱聚类算法初始化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模型的初始化独立谱聚类算法并将其用于图像分割.通过引入联合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待聚类数据所包含的空间邻近信息和特征相似性信息,得到更精确的聚类结果;通过引入K-调和平均算法... 针对原始谱聚类算法初始化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模型的初始化独立谱聚类算法并将其用于图像分割.通过引入联合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待聚类数据所包含的空间邻近信息和特征相似性信息,得到更精确的聚类结果;通过引入K-调和平均算法克服了原始谱聚类算法对初始化的敏感性,从而得到更稳定的聚类性能.最后,通过对纹理图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割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聚类算法 联合模型 K-调和平均算法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EE 802.11n系统中自适应混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
5
作者 唐朝伟 赵丽娟 +3 位作者 郭春旺 邵艳清 梁腾 王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78-3480,3483,共4页
为解决IEEE 802.11n系统中的功率浪费现象,提出了一种先注水后调和平均值(first-water filling-last-harmonic,FWLH)的自适应混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首先利用注水算法(water-filling algorithm)计算判别信道质量的阈值,对阈值以下的信... 为解决IEEE 802.11n系统中的功率浪费现象,提出了一种先注水后调和平均值(first-water filling-last-harmonic,FWLH)的自适应混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首先利用注水算法(water-filling algorithm)计算判别信道质量的阈值,对阈值以下的信道关闭不分配功率,对阈值以上的信道采用调和平均值算法(harmonic algorithm,HARM)进行功率分配。仿真表明,在误码率方面,FWLH算法比注水算法和HARM算法分别降低了大约100倍和20倍,使用FWLH算法的系统容量优于HARM算法,与使用注水算法的系统容量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算法 调和平均值算法 混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 自适应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大规模矩阵内部特征问题的简单调和Arnoldi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桂芝 牛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给出了调和Arnoldi算法的一种等价变形.利用求解Krylov子空间和其位移子空间的基之间的巧妙关系式,作者以较少的运算量将原大规模矩阵特征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特征问题求解,比原来调和Arnoldi算法求解广义特征问题要简单.简要分析了新方... 给出了调和Arnoldi算法的一种等价变形.利用求解Krylov子空间和其位移子空间的基之间的巧妙关系式,作者以较少的运算量将原大规模矩阵特征问题转化为一个标准特征问题求解,比原来调和Arnoldi算法求解广义特征问题要简单.简要分析了新方法收敛的充要条件.数值试验表明了新方法比调和Arnoldi算法有效,尤其是当求解子空间维数较小时,新方法的优越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i算法 调和Arnoldi算法 调和Ritz对 调和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DH物价指数预测模型研究及实证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益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2,共4页
利用物价指数的月均值与年均值数据同时建模的数据处理群组方法的两水平算法,扩大了月均值数据的可预测范围,引入以三角函数求和形式的调和自组织的数据处理群组方法解决月均值物价指数的波动影响,提高了月均值数据预测的准确性。实证... 利用物价指数的月均值与年均值数据同时建模的数据处理群组方法的两水平算法,扩大了月均值数据的可预测范围,引入以三角函数求和形式的调和自组织的数据处理群组方法解决月均值物价指数的波动影响,提高了月均值数据预测的准确性。实证分析表明,数据处理群组方法的调和两水平方法预测月均值物价指数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群组方法 多层迭代 调和算法 物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改进下的瓦斯涌出量预测
8
作者 杨文光 林连海 +1 位作者 严哲 张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结合SPSS软件的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设计出依据较少数据进行扩充丰富的随机调和算法,改进了双输入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在采样数据较少情况下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改进的双输入幂激励前向神经... 结合SPSS软件的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法,设计出依据较少数据进行扩充丰富的随机调和算法,改进了双输入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在采样数据较少情况下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改进的双输入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需要利用权值直接确定法和最优结构法确定最优结构,然后利用随机调和算法在有限采样数据下生成大量训练数据,随之确定最终网络的最优权值,最后在给定次数的循环下确定验证数据的预测值.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激励前向神经网络 随机调和算法 瓦斯涌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σ面相当重力位势分析方法及其对高原低涡个例的检验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玉淑 邓涤菲 Chen Qiu-shi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62,共16页
在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邻近区域,低层等压面的资料是从对流层中上层通过外插法插值得到的,不能代表高原地区近地面的实际天气系统。因此,在常用的等压面分析方法中,如何较准确地分析高原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个难题。本文引入有限区域矢量... 在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邻近区域,低层等压面的资料是从对流层中上层通过外插法插值得到的,不能代表高原地区近地面的实际天气系统。因此,在常用的等压面分析方法中,如何较准确地分析高原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个难题。本文引入有限区域矢量场分解的平均调和—余弦算法,基于σ面坐标及资料,引入一个满足准地转近似的新变量,其作用相当于等压坐标中的重力位势,称为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在等σ面上给出相当重力位势分布图后,可直接在等σ面上就能分析出天气系统。在方法介绍基础上,本文以2008年7月20日08时到21日14时(北京时)青藏高原上一次高原低涡东移的个例为例,对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对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描述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海平面气压分析场上,高原附近有一些长期存在的气压异常偏低系统,高原上也存在很多面积较小气压却异常高(或低)的天气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由于外插时受高原地形影响而计算出来的误差,不是高原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的正确反映,因而无法正确描述近地面高原涡东移出高原并与四川盆地附近西南涡耦合后加强的过程。而运用相当重力位势变量来表示高原近地面的天气形势后,能够清晰反映高原近地面上此次高原涡东移南压引起低层西南涡加强的过程,可把高原大地形上的天气分析与下游地区天气形势分析更好地衔接起来,在天气分析方面具有明显的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的调和—余弦算法 等σ面相当重力位势 高原低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