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越对立:五四时期“新旧调和论”社会反应的整体透视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黎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超越对立思维,考察新旧调和论更广泛的社会反应,可以发现:辩论中存在着对调和的必然性、合理性,对自然调和与人为调和认识的复杂纠结,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之;双方在思想态度上有一个主流闪光点,即希望在处理新旧问题时,采取批判的、理...
超越对立思维,考察新旧调和论更广泛的社会反应,可以发现:辩论中存在着对调和的必然性、合理性,对自然调和与人为调和认识的复杂纠结,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之;双方在思想态度上有一个主流闪光点,即希望在处理新旧问题时,采取批判的、理性的态度,而非感性的,排斥一切的态度;而且,许多人对“新”与“旧”涵义的理解并不一致,不是依据同一个概念进行辩论,从而加剧了矛盾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
调和
调和派
新文化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事实胜于雄辩
2
作者
齐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43-43,共1页
事实胜于雄辩齐速刘平先生写了《再谈田汉与"绍伯"》问题,补充三点意见。第一点中心意思仍是绍伯确实有其人,《调和》一又就不是田汉写的。我认为查出了易纪伯是田汉的表弟,澄清了鲁迅先生那句"而田汉同志也就是绍伯先生"在署名...
事实胜于雄辩齐速刘平先生写了《再谈田汉与"绍伯"》问题,补充三点意见。第一点中心意思仍是绍伯确实有其人,《调和》一又就不是田汉写的。我认为查出了易纪伯是田汉的表弟,澄清了鲁迅先生那句"而田汉同志也就是绍伯先生"在署名上的问题,这是很好的。但署名固然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胜于雄辩
鲁迅先生
思想斗争
彭柏山
调和派
冯雪峰
《北京晚报》
左翼人士
刘平
中心意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
3
作者
刘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2期59-60,共2页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刘平在鲁迅的著作和其它研究鲁迅的著作中,都把“绍伯”当作田汉的笔名。实际上是一种误会,田汉并未使用过这个笔名。鲁迅于1934年11月14日写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封信是经田汉的手发稿的,他...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刘平在鲁迅的著作和其它研究鲁迅的著作中,都把“绍伯”当作田汉的笔名。实际上是一种误会,田汉并未使用过这个笔名。鲁迅于1934年11月14日写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封信是经田汉的手发稿的,他当时是《中华日报》副刊《戏》周刊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先生
调和派
许广平
《北京晚报》
文化大革命
压轴子
长篇创作
专科学校
文学
北京市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对立:五四时期“新旧调和论”社会反应的整体透视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黎红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文摘
超越对立思维,考察新旧调和论更广泛的社会反应,可以发现:辩论中存在着对调和的必然性、合理性,对自然调和与人为调和认识的复杂纠结,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之;双方在思想态度上有一个主流闪光点,即希望在处理新旧问题时,采取批判的、理性的态度,而非感性的,排斥一切的态度;而且,许多人对“新”与“旧”涵义的理解并不一致,不是依据同一个概念进行辩论,从而加剧了矛盾的冲突。
关键词
新旧
调和
调和派
新文化人士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事实胜于雄辩
2
作者
齐速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43-43,共1页
文摘
事实胜于雄辩齐速刘平先生写了《再谈田汉与"绍伯"》问题,补充三点意见。第一点中心意思仍是绍伯确实有其人,《调和》一又就不是田汉写的。我认为查出了易纪伯是田汉的表弟,澄清了鲁迅先生那句"而田汉同志也就是绍伯先生"在署名上的问题,这是很好的。但署名固然有...
关键词
事实胜于雄辩
鲁迅先生
思想斗争
彭柏山
调和派
冯雪峰
《北京晚报》
左翼人士
刘平
中心意思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
3
作者
刘平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2期59-60,共2页
文摘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刘平在鲁迅的著作和其它研究鲁迅的著作中,都把“绍伯”当作田汉的笔名。实际上是一种误会,田汉并未使用过这个笔名。鲁迅于1934年11月14日写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封信是经田汉的手发稿的,他当时是《中华日报》副刊《戏》周刊编...
关键词
鲁迅先生
调和派
许广平
《北京晚报》
文化大革命
压轴子
长篇创作
专科学校
文学
北京市海淀区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越对立:五四时期“新旧调和论”社会反应的整体透视
刘黎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事实胜于雄辩
齐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绍伯”不是田汉的笔名
刘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