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计量关系的意义和公理化讨论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阿宏 齐孟文 张晔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2,共4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农业科学中广泛应用,其动力学参量及其应用计量关系的公理化研究在方法学上尤为重要,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本文尝试从其本质、意义及其正确的使用条件等方面对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测量参量进行阐述...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农业科学中广泛应用,其动力学参量及其应用计量关系的公理化研究在方法学上尤为重要,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本文尝试从其本质、意义及其正确的使用条件等方面对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测量参量进行阐述,并对应用中的相关计量公式从公理化的角度进行了演释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叶绿素荧光 动力学参数 计量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的柑橘黄龙病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小玲 林亮生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实现柑橘黄龙病的及时诊断,防止病情扩散、保障柑橘生产。【方法】运用基于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的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获取柑橘Citrus reticulata叶片荧光参数,通过概率神经网络对荧光数据进行建模及分类处理,以鉴定... 【目的】实现柑橘黄龙病的及时诊断,防止病情扩散、保障柑橘生产。【方法】运用基于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的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获取柑橘Citrus reticulata叶片荧光参数,通过概率神经网络对荧光数据进行建模及分类处理,以鉴定并区分健康的、非黄龙病黄化的以及黄龙病的柑橘植株。【结果】该方法对所有类别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76.93%,有些类别分类准确率甚至可达100%。【结论】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用于鉴别柑橘黄龙病病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荧光检测 概率神经网络 调制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鉴定氮素对诸葛菜组培苗光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鲁珊 毛彩云 肖荷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37-40,共4页
为改良培养基的配方,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3个氮素水平(低氮0.356g·L^(-1)、中氮0.632g·L^(-1)、高氮1.159g·L^(-1)、对照组0.908g·L^(-1))组织培养条件下诸葛菜组培苗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氮素... 为改良培养基的配方,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3个氮素水平(低氮0.356g·L^(-1)、中氮0.632g·L^(-1)、高氮1.159g·L^(-1)、对照组0.908g·L^(-1))组织培养条件下诸葛菜组培苗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氮素水平下诸葛菜组培苗光合能力大小顺序为中氮>对照组>高氮>低氮,与氮素并不呈正比关系,在一定浓度范围随氮素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出现降低趋势,因此配置适量氮素才可以有效利用且不浪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苗 调制叶绿素荧光 光合能力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北极微型浮游植物的荧光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芳 光应芝 +1 位作者 张前前 何剑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9-1193,共5页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 为了利用荧光技术对北极浮游植物的生理生态信息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两种北冰洋微型浮游植物——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全荧光光谱法对其活体中色素的静态荧光进行测量,后利用脉冲调制方法(Pulsed Amplitude Modulation,PAM)对其叶绿素动态荧光信息进行测定,对两种浮游植物的三类荧光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的丰度、基础荧光(F0)、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为22×105cell/mL、844、0.247和42.8,皆高于海链藻的相应值(8×105cell/mL、464、0.185及33.0);静态荧光和基础荧光分析表明柔弱伪菱形藻细胞内叶绿素a(chl a)含量较高;海链藻细胞内则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其对光保护机制依赖性较强。本文初步展示了三类荧光分析法在极地微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方面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微藻 流式细胞术 荧光光谱 调制叶绿素荧光 非光化学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两种活体荧光技术分析北极微藻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王肖颖 何剑锋 +2 位作者 光应芝 李娟英 张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为PAM技术)和荧光光谱两种技术研究不同光照下的两种北极微藻(北极异帽藻(Heterocapsa arctica)和红胞藻(Rhodomonas sp.)的荧光特性。研究发现:(1)两种藻在三... 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为PAM技术)和荧光光谱两种技术研究不同光照下的两种北极微藻(北极异帽藻(Heterocapsa arctica)和红胞藻(Rhodomonas sp.)的荧光特性。研究发现:(1)两种藻在三个不同光照水平下(5 000 lux、15 000 lux、25 000 lux)光合生理变化特征相似,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量子产量越低,光合效率越低,在15 000 lux和25 000 lux两个较强光照条件下,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没有提高,且捕光能力下降,在25 000 lux光照强度下,均处于胁迫状态,但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增强;(2)两种藻在15 000 lux条件下Chl a荧光强度最高,25 000 lux条件下的Chl a荧光强度都显著降低,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损伤,类胡萝卜素和多甲藻素是维持北极异帽藻15 000 lux下种群生存的有效色素,藻胆素和Chl c则分别为维持红胞藻5 000 lux和15 000 lux条件下的种群的生存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微藻 光照 调制叶绿素荧光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