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策略与关键问题——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呈腾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17,共6页
本文选择“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方案设计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从真实的经验事例出发,从科... 本文选择“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构建太阳系模型”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课程重构。教学方案设计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指向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主要是从真实的经验事例出发,从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出发,从基于体验的探究实践活动出发,从多元的教学方式出发,从反辉格史的立场出发;随后确定关键证据,形成从天文现象证据到宇宙科学理论的思维逻辑过程。同时,还需要确定关键事件中的关键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使理解科学本质聚焦到关键问题上,体验实证与逻辑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本质 初中地理 太阳系模型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65
2
作者 张文兰 张思琦 +2 位作者 林君芬 吴琼 陈淑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5,53,共9页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项目式学习支持的...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项目式学习支持的基础上,从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国家课程重构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重构策略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谭春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4,共4页
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模式,提出以课程重构为切入点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症结,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层面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聚焦产业要求和学生需求、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校课程与... 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模式,提出以课程重构为切入点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症结,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层面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聚焦产业要求和学生需求、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刚性标准与弹性教学等四个并重探究现代学徒制课程重构的策略,探索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到课程形态、课程评价的重构路径,以课程的系统性变革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教育 课程重构 弹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教师培养视角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重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效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忽视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差异,与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有效地支...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忽视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差异,与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亟须重构。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在课程调研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明确了课程重构的基本原则,并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维度阐述了课程重构的设想,旨在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教师 师范生 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价值变革下的大学课程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玲 张德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1,共3页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认识是我们建构课程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知识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大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新的知识价值观———后现代知识价值观,提出了对大学课程建设的新构想。
关键词 知识价值观 后现代 大学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重构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奉 陈地龙 孙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4-87,共4页
本研究以基层临床岗位胜任能力和医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接行业准入资格,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互支撑衔接的"专业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职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特色课程、专业职业拓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三大课程模... 本研究以基层临床岗位胜任能力和医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接行业准入资格,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互支撑衔接的"专业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职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特色课程、专业职业拓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三大课程模块,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职业岗位的融通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 临床医学 专业课程重构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零部件的识读、测绘与造型》课程重构 被引量:7
7
作者 陶素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7-39,共3页
对《机械制图》、《零件测绘》、《AutoCAD》、《Pro-E》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零部件的识读、测绘与造型》新课程。新课程围绕核心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对象、工具、方法、要求等要素融入课程学习与工... 对《机械制图》、《零件测绘》、《AutoCAD》、《Pro-E》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零部件的识读、测绘与造型》新课程。新课程围绕核心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对象、工具、方法、要求等要素融入课程学习与工作的全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新课程分为9个教学模块和2个实践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引导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及情境体验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过程 课程重构 机械零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数学改革的“服务型”课程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龙如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23期29-30,共2页
"服务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遵循科学性与精简性、人本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精选突出时效、体现特色的课程内容,同时采用新型的课程模式,根据教育生态学原理"生成"多级模块化的、使用新型教学方法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 服务型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学校课程重构的价值意蕴、基本取向与主要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成佳梁 赵菲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42-47,共6页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 课程重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领域,它使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由理论形态转向学校实践形态,让行业性和地域性实践知识走入课堂。课程重构的基本取向在于从经验走向实证,从静态走向行动,从单一走向统整。职业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更新课程观,聚焦“立德树人”,融合“岗课赛证”,以“初构—解构—创构—再构”重构课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深度卷入与自我表达,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由做课件到做课程的教学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课程重构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特色的非机械类“现代工程图学”在线教学课程重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潺 田辉 +1 位作者 邵龙 肖亚涛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7期135-136,共2页
为了适应全面线上教学的需求,本课题组结合学科实际,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形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非机械类“现代工程图学”课程进行了重构,构建了基于线上教学的课程体系,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并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取得了... 为了适应全面线上教学的需求,本课题组结合学科实际,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形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非机械类“现代工程图学”课程进行了重构,构建了基于线上教学的课程体系,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并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械类 在线教学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视域下馆校共育的新型情感教育与课程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项超英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双减”政策释放出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信号,其实质是要变“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创新素质。当下,博物馆教育更有优势立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此,台州博物馆从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课堂、实现形式... “双减”政策释放出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信号,其实质是要变“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创新素质。当下,博物馆教育更有优势立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此,台州博物馆从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课堂、实现形式等方面打破以往课程框架,创新性打造课程品牌,重构馆校共育课程,实施新型情感教育,服务课堂服务“双减”,切实构建文化可持续传承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双减” 馆校共育 新型情感教育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课程重构及其限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震乾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7,共4页
教师的课程重构是对"法定课程"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增删、置换、加工和调整,具有鲜明的个人性、生成性和意义性特征,重构的程度和品质受教师的课程权力、课程理解水平和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与控制。教师的课程重... 教师的课程重构是对"法定课程"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增删、置换、加工和调整,具有鲜明的个人性、生成性和意义性特征,重构的程度和品质受教师的课程权力、课程理解水平和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与控制。教师的课程重构不同于课程重创或开发新课程,是一种有限度的"二次开发",要受到课程权力效力、课程标准规约和促进师生发展的限定。同时,学校科学的课程管理是重要的外部保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重构 课程权力 课程理解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师教育课程重构 被引量:42
13
作者 时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5,共6页
当前,乡村教师培养采取普适化的教育模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乡村特色,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积淀不足,迫切需要回应基础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教师教育课程由同质化走向差异化、核心素养由公共性走向特殊性的新时代诉求,着力探明... 当前,乡村教师培养采取普适化的教育模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乡村特色,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积淀不足,迫切需要回应基础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教师教育课程由同质化走向差异化、核心素养由公共性走向特殊性的新时代诉求,着力探明乡村教师核心素养框架,补齐乡村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性知识、能力与心理倾向性短板,从信念与责任、知识与能力、探究与体验三个维度,重构新时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增强乡村教师培养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核心素养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需求,以期通过理论逻辑重塑与实践路径优化,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质人才。课程重构以价值引领、结构重组与数智赋能为逻辑主线,聚焦数字创意与智能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需求,以期通过理论逻辑重塑与实践路径优化,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质人才。课程重构以价值引领、结构重组与数智赋能为逻辑主线,聚焦数字创意与智能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目标定位强调数字智能素养与跨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遵循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原则;教学活动形成“师-生-机”协同创新模式;教学评价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动态反馈。本文的重点在于深化AI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动态更新的多模态资源库,并嵌入虚拟制作、智能生成等实践场景,以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数字媒体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范式,推动专业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的微生物学开放性课程资源的重构
15
作者 王茹 刘秋 +2 位作者 陈超 袁传军 于基成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通过组建多维协同的教学团队,创新教研新模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和成果共享三个中心,构建“基础知识”... 为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通过组建多维协同的教学团队,创新教研新模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和成果共享三个中心,构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课程思政”“实践观摩”“创新训练”“自我评价”六个开放性课程资源模块;并结合虚拟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发挥多维协同的教研和管理优势,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融入课程资源建设,以期为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 开放性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资源重构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与实现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洪修 刘笑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是新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促成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时代急需的“大先生”;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是新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促成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时代急需的“大先生”;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家精神落地。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方式涉及基于教育家精神的课程内统整、课程间统整和超课程统整。为此,高校需要加强课程重构的顶层设计,明确教育家精神的融入理念;关注课程重构的知识逻辑,把握教育家精神渗透的内生路径;明晰课程重构的实践旨趣,促成教育家精神的系统融入;完善课程重构的保障机制,推进教育家精神切实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课程重构 知识逻辑 实践旨趣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无人机装调与飞行”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王彩凤 +2 位作者 李笑瑜 朱莉凯 张伶俐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0期183-187,共5页
“专创融合”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及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基于此,文章结合“无人机装调与飞行”课程特色,剖析了现阶段“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存在的课程目标与生产前... “专创融合”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及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基于此,文章结合“无人机装调与飞行”课程特色,剖析了现阶段“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存在的课程目标与生产前沿技术不匹配、教师“专创融合”教学理念和能力不足、“专创融合”教学方法不自然、课程资源与真实场景不镜像等痛点,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4个方面研究了基于“专创融合”的“无人机装调与飞行”课程重构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学生三维目标达成情况、双创项目及竞赛获奖情况、“双创+社会服务”职业认同感情况,验证了课程“专创融合”改革效果,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本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数字化水平,为教学改革以及高效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无人机装调与飞行” “专创融合”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重构与变革 被引量:42
18
作者 董慧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64,共6页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时代之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凸显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目前在“专创融合”的背景...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时代之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凸显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目前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依然存在课程体系单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破解创新创业课程困境,力图推动创新创业课程的重构与变革,需要在“专创融合”视域下,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加大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的供给,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衔接,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螺旋式”合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教育游学课程的价值与重构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盛聪 韩忆娟 李宜芯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0,共10页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社区教育游学课程是社区教育机构根据区域内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组织开展的一种面向全体居民的,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而获得认知、态度、情感和智慧生成,实现对世界理解的活动课程。社区教育游学课程...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社区教育游学课程是社区教育机构根据区域内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组织开展的一种面向全体居民的,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而获得认知、态度、情感和智慧生成,实现对世界理解的活动课程。社区教育游学课程打破了传统"以知识逻辑"为主的学科课程框架,以居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习者的体验、社会实际与真实问题为中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强调学习者的实践、观察、操作、表达等亲历经验,具有具身性、体验性、情境性、超越性等特征。它融会了学习者生命的自主性与超越性,实现了默会知识与言语知识的整合,体现了活动的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彰显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教育转向,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然而针对社区教育游学课程的调查显示,当前社区教育游学课程还存在居民参与率不高、课程主题不明且教育性缺失、课程常态化及可持续性堪忧、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要实现社区教育游学课程科学、高质量的发展,游学课程必须从项目或活动式转向课程化,实施课程重构,即以实现居民幸福为最终目标,构建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课程内容和方式,在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下,通过专业化的教师教学,满足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游学课程 课程价值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课程视阈下的MOOCs与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重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德杰 史光孝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5期63-68,共6页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重构成为了必然。MOOCs为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重构...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重构成为了必然。MOOCs为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重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MOOCs的作用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各高校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MOOCs平台建设和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重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慕课 内容依托 课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