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美学论纲
1
作者 张俊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4,共13页
课程美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课程研究领域,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既缺乏整体的理论框架,也未能观照中国美育传统与课程改革的现实。基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美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以“心理本体”来考察课... 课程美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课程研究领域,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既缺乏整体的理论框架,也未能观照中国美育传统与课程改革的现实。基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美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以“心理本体”来考察课程与美学的关系,阐明课程美学是将课程本身视为美的存在,以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建构课程理论及探究课程问题。以“和合人性”作为课程美学建构的理想参照,课程结构要依据人性结构来设置。以“审美认识”的辨明为前提,课程教学实践是一种认识型艺术,与审美认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课程美学的价值旨趣在于追寻“成人之美”的人格理想,确立“反观自身”的方法论立场,恢复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感性联系。课程美学要以课程审美化建构开展实践,而圆满性、融合性、动态性是课程的审美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美学 和合人性论 审美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课程美学的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永庚 刘亚男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5期88-98,共11页
课程美学是从美学理论出发,应用特定的方法研究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美感经验的类型及生成机制的学科。课程领域的美感经验包括交相辉映国文之美、篇章结构对称之美、文本意境想象之美、对话激发情感之美、行云流水过程之美... 课程美学是从美学理论出发,应用特定的方法研究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美感经验的类型及生成机制的学科。课程领域的美感经验包括交相辉映国文之美、篇章结构对称之美、文本意境想象之美、对话激发情感之美、行云流水过程之美、自我成就激励之美。美感经验的生成是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课程美学不同于教学美学和教学艺术,它的研究范畴更广,而教学美学是课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艺术是实现课程美学的途径之一。课程美学为课程论研究打开了一方新天地,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成就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了新的际遇,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美学 课程美学的内涵 课程美学的研究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文本观照下艾斯纳课程美学蕴意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7,共8页
近三十年来,国外以符号表征为特征的课程进入到理解范式,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审视维度,课程理论呈现出纷繁开放的发展态势。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认为课程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美学课程理论试图探讨课程的美学本质与审美功能。在... 近三十年来,国外以符号表征为特征的课程进入到理解范式,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审视维度,课程理论呈现出纷繁开放的发展态势。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认为课程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美学课程理论试图探讨课程的美学本质与审美功能。在当今的西方国家,有众多的课程研究认同课程即美学文本,体现课程的美学本质,这其中尤以将艺术作为课程理解的艾斯纳美学课程理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本 艾斯纳 课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课程的美学意蕴及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月 熊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4-98,共5页
新时代劳动课程建设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议论。针对劳动课程开发存在的“四大”困境,运用课程美学的理论提出解决劳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即立足关照生命的原则,促进劳动课程目标的和谐性;立足博雅通的原则,促进劳动课程内容的... 新时代劳动课程建设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议论。针对劳动课程开发存在的“四大”困境,运用课程美学的理论提出解决劳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即立足关照生命的原则,促进劳动课程目标的和谐性;立足博雅通的原则,促进劳动课程内容的统整性;立足审美经验的原则,促进劳动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立足鉴赏解释的原则,注重劳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开发 课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程作为审美经验——美学取向的课程理解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良 靳玉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共6页
课程作为审美经验是美学视域下课程本质观的集中概括。这一美学取向的课程本质观旨在揭露由于技术理性的霸权学校课程被遗忘的审美维度,借助美学视角进而澄清课程的美学本质及其特征,以期实现师生审美意识的觉醒、恢复课程与审美经验的... 课程作为审美经验是美学视域下课程本质观的集中概括。这一美学取向的课程本质观旨在揭露由于技术理性的霸权学校课程被遗忘的审美维度,借助美学视角进而澄清课程的美学本质及其特征,以期实现师生审美意识的觉醒、恢复课程与审美经验的连接以及凸显课堂教学的艺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课程美学 课程 美学取向课程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I”课程观:美学取向的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俊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2,共8页
无论是将课程隐喻为"跑道"还是"奔跑",都是一种平面上设喻,使得课程成为由物理时间所支配的知识叠加,忽略了空间的、历史的因素,丧失了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性与情感性。因此,课程需要恢复时空感,由"平面"变... 无论是将课程隐喻为"跑道"还是"奔跑",都是一种平面上设喻,使得课程成为由物理时间所支配的知识叠加,忽略了空间的、历史的因素,丧失了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性与情感性。因此,课程需要恢复时空感,由"平面"变为"立体"。可以将课程隐喻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球",其核心要素是"七I":我(I)、交往(Interaction)、兴趣(Interest)、想象(Imagin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灵感(Inspiration)、智慧(Intelligence)。其中,知识球的核心是人,是个体的"我",课程的结构与目的要以人性的结构与发展为基础;知识球的表面是"对话",交往与对话是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全方位的;兴趣是课程与人相遇的第一要素;课程的开发与功能要为想象"留白";理解是动态认知与静态认知的交织;灵感是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培育和发展的;智慧是一种人生境界,达成智慧,课程也就由知识形态转变为人本形态,即知识球的中心——"我"(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美学 “七I”课程 审美认识论 美学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的美学素养课程设计——以烹饪专业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邵雯 杨格 杨铭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8-64,共7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大背景下,为践行职业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技强人”的有机融合,以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美育为研究对象,对照《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新版)的要求,调研分析了不同层次烹饪专业的美育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大背景下,为践行职业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技强人”的有机融合,以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美育为研究对象,对照《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新版)的要求,调研分析了不同层次烹饪专业的美育要求与开课现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不同层次烹饪专业美学教育课程——中职为“烹饪工艺美术”、高职专科为“餐饮美学基础”、高职本科为“饮食美学”,并围绕烹饪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烹饪职业教育特色、依托烹饪专业技能培养的独特情况,系统设计了不同层次烹饪专业美育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体系。具体而言,知识点为“美学素养知识”包含“美术或美学的认知”和“美术或美的解析”;技能点为“美学素养技能”包含“基于美术或美学的设计应用”和“美术或美学的综合探索”,各点之间相互衔接,由浅及深,层层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美学素养课程 烹饪专业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师院校“美学美育”课程教学 被引量:7
8
作者 卓杰 侯选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入手 ,阐述了“美学美育”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教学要求 。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教学 美学美育课程 高等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63-164,共2页
当前高校美学教育遭受边缘化和被冷落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美学学科本身曲高和寡的抽象性与教师教法缺乏实践性。以实践性教学的方式来讲授美学课程,既符合现代美学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可以使美学课... 当前高校美学教育遭受边缘化和被冷落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美学学科本身曲高和寡的抽象性与教师教法缺乏实践性。以实践性教学的方式来讲授美学课程,既符合现代美学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可以使美学课程脱离困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文章论述了高校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高校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途径:将美学理论引申至各个学科当中;将课堂审美实践活动和课外审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有兴趣致力于美学科研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美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师音乐美学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留兵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高师音乐美学课程的设置在当今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该课程与高师的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美学的课程性质都有关系,它优化了学生的专业结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关键词 高师 音乐教育 音乐美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哲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19,43,共5页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思辨法、俗民志研究和文本诠释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哲学 课程本体论 课程认识论 课程价值论 课程伦理学 课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学》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孝祥 袁月 马嘉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客观上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等角度全面分析,依据“维度细分”和“贯通融合”相统一的课程教学理念,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混合的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课程 差异化联动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评《园林美学》
13
作者 董其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09,共1页
《园林美学》一书是可用于园林专业哲学与美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教材,该书理论严谨,知识系统且全面,既能够有效促进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园林审美知识与能力上的学习,也能够为建筑、园林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性的借鉴与参考。从内容... 《园林美学》一书是可用于园林专业哲学与美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教材,该书理论严谨,知识系统且全面,既能够有效促进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园林审美知识与能力上的学习,也能够为建筑、园林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性的借鉴与参考。从内容上来说,该书知识点丰富,对园林美学理论中的概念、发展、类型、风格、流派、形式美、形态美等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为学生在园林美学方面的实践打下了较为扎实的艺术审美基础。与此同时,在园林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论述中,该书还重点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理论系统,在内容上力求精炼和适用。该书认为园林专业需要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应用,但同时也需要将美学原理和园林专业理论、实践创新融合起来,让美学原理能够真正服务于园林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而构建出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园林美学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该书从“美的概念”讲起,对园林美学的概念、特征、形式美、形态美、审美类型、审美过程等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理论论述与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系统专业的园林美学理论体系,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美学 园林专业 园林审美 形态美 农林院校 理论与实践 美学原理 美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欣赏能力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双升 《职教论坛》 2004年第23期55-55,共1页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此,199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培养出富有创造力、一专多能的新时代特色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美育 事业 艺术鉴赏 美术课堂教学 美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学美育的几点思考
15
作者 李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2期83-84,共2页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没有美学课程的美育是不完全的美育,大学美育应开美学公共必修课。
关键词 大学美育 美学课程 艺术教育 公共必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