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的解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郭扬 张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41-45,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目标表述上的变化。造成高职教育课程目的定位不够明晰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称,亦即学习者在学校和学习机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是...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目标表述上的变化。造成高职教育课程目的定位不够明晰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称,亦即学习者在学校和学习机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我国,“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并具有教学科目及其讲授顺序和时间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解析 标的 现代课程 目的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实践智慧的课程目的——实践哲学视野下的教育目的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道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56,共5页
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改造世界。作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实践智慧构成课程的终极追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成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从规范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以解... 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改造世界。作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实践智慧构成课程的终极追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成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从规范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从效能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效能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从意义维度看,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存在性实践智慧以解决做事行为的意义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的 实践智慧 学生 规范性 效能性 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的解析
3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9,共1页
郭扬、张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究竟“培养什么人”。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此有很大争议.造成目前高职... 郭扬、张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究竟“培养什么人”。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此有很大争议.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目的的具体定位还缺乏统一认识。作者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培养 课程目的 高技能人才 标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解析 职业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课程管理目的观的反思与建构
4
作者 张相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学校课程管理目的是指学校课程管理活动的意图,学校课程管理目的观是对学校课程管理"为何管"的理解与解释。因学校内外系统的关系不同,学校课程管理表现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或"为建立... 学校课程管理目的是指学校课程管理活动的意图,学校课程管理目的观是对学校课程管理"为何管"的理解与解释。因学校内外系统的关系不同,学校课程管理表现为"为顺从而管理"、"为成果而管理"或"为建立永续的组织生态而管理"的目的观;就课程的信息来源而言,学校课程管理表现为"个人本位"、"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目的观。"主体发展"的目的观旨在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对既有学校课程管理目的观的完善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目的 内外系统关系说 课程来源类型说 主体发展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的课程纲要简介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信治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10期61-63,46,共4页
课程纲要(syllabus)是大学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分发给学生的课程要点(course outline).简单的课程纲要只有一页纸,仅仅列出课程名称、教师姓名、阅读材料和功课要求,复杂的课程纲要则从教师的基本信息到课程目的和学习目标的细节,无... 课程纲要(syllabus)是大学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分发给学生的课程要点(course outline).简单的课程纲要只有一页纸,仅仅列出课程名称、教师姓名、阅读材料和功课要求,复杂的课程纲要则从教师的基本信息到课程目的和学习目标的细节,无所不包.在美国,如果不是全部大学,那也是绝大多数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所以,美国大学教师的第一次课,通常并不讲授具体的课程内容,而是把课程纲要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份课程纲要,以求达成某种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纲要 美国大学 大学教师 简介 大学教授 课程名称 阅读材料 课程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知识类型与建构路径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心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3,共3页
语文课程知识是根据语文课程目的而选择的与言语活动相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则、技能、策略、态度等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笼统地对其进行界定,但是涉及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时就应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因为在建构语文课... 语文课程知识是根据语文课程目的而选择的与言语活动相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则、技能、策略、态度等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笼统地对其进行界定,但是涉及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时就应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因为在建构语文课程知识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知识类型 建构路径 课程知识 言语活动 课程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青少年《生活技能训练》课程特点与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苏立增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17,44,共6页
 《生活技能训练》课程是美国针对青少年成瘾性不良行为而设计开发的,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社会生活技能,课程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该课程主要采用参与互动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美国 青少年 《生活技能训练》 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 社会生活技能 课程目的 教学策略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内生写作课程建设的四点追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40-41,共2页
写作教学的法门在于激起学生自愿言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写作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开发一种基于学生内需、点燃学生兴趣的内生写作课程。其课程的目的是从儿童立场,到师生双赢;建设的基点是从立足校本,到多元共建;发展的路径是从社... 写作教学的法门在于激起学生自愿言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写作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开发一种基于学生内需、点燃学生兴趣的内生写作课程。其课程的目的是从儿童立场,到师生双赢;建设的基点是从立足校本,到多元共建;发展的路径是从社团活动,到课程研发;成熟的标志是从特色初显,到成果斐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写作 课程目的 建设基点 路径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活动的观点对课程学习资源进行重新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京曦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20,F003,共4页
本文针对实践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课程学习资源信息观和技术观 ,在对 AECT有关定义的分析基础上 ,提出应从活动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学习资源 ,课程学习资源是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学习活动有关要素的统整 ,是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定资源。
关键词 课程学习资源 课程实施 课程改革 课程目的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体育观的转变给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元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3-25,共3页
面向 2 1世纪 ,中国学校体育要转轨 ,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轨 ,即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化 ,实现体育的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需要 ,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也是体育最本质功能的回归。目的论体育观的... 面向 2 1世纪 ,中国学校体育要转轨 ,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轨 ,即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化 ,实现体育的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需要 ,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也是体育最本质功能的回归。目的论体育观的提出 ,是和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提法相一致的 ,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段论体育观、目的论体育观、课程设置、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纵览:分析与评论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正江 梅珍兰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25,共7页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工商管理、教育等领域.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载体 过程讨论 课程目的 学习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核心素养之动机、价值观素养——以言语生命、德性教育为首务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苇杭 潘新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6,40,共4页
语文课程目的是培育言语素养,语文素养实即言语素养。在言语五大素养——动机、价值观素养,知、情、意素养,体式素养,行为素养,创制力素养中,动机、价值观素养是首要的,因为“态度(动机、价值观)决定一切”。
关键词 言语素养 语文素养 价值观 德性教育 生命 课程目的 行为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立言”的知、情、意素养培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秉成 潘新和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4,共4页
在语文课程中,培育知、情、意素养不是无目的的、无重心的。这关系到课程目的定位。与将语文课程目的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同,我以为,语文课程目的应是成就“立言者”。“立言”,才是语文学科的图腾与信仰,是语文教育的终... 在语文课程中,培育知、情、意素养不是无目的的、无重心的。这关系到课程目的定位。与将语文课程目的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同,我以为,语文课程目的应是成就“立言者”。“立言”,才是语文学科的图腾与信仰,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确立“立言”之精神高标,语文教育才能赋予学生以理想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言” 培育 素养 语文课程 目的定位 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 课程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