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本体论:概念、意义与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傅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99,共4页
课程本体论主要研究课程的"存在"问题,它是探究和思索作为"存在者"的课程何以"存在"的理论。它对课程发展乃至人类具有独特意义:它是课程理论的根基;是分析、批判现实课程的一种武器;能够为人们认识课程... 课程本体论主要研究课程的"存在"问题,它是探究和思索作为"存在者"的课程何以"存在"的理论。它对课程发展乃至人类具有独特意义:它是课程理论的根基;是分析、批判现实课程的一种武器;能够为人们认识课程提供哲学信念;能够为课程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吸取西方课程领域长期拒斥或忽视课程本体论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建设自己的课程理论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本体论 概念 意义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的文化存在:一种本体论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登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6-9,共4页
对存在的研究和关注在整个西方哲学中是一以贯之的,而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就是对世界存在与存在者之作为存在者的研究。对本体的探讨意在获得事物存在价值的终极支持,对于克服目前课程理论研究的漂浮无据状态具有重大意义。本... 对存在的研究和关注在整个西方哲学中是一以贯之的,而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就是对世界存在与存在者之作为存在者的研究。对本体的探讨意在获得事物存在价值的终极支持,对于克服目前课程理论研究的漂浮无据状态具有重大意义。本体论的视野是对课程存在的工具化逻辑的扬弃,意味着作为一种文化特质存在的课程是在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共生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存在 课程本体论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哲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6-19,43,共5页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 课程哲学不是对课程实践进行现实性的描述和技巧上的解答,而是从哲学的视域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智慧。其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本体论、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课程伦理学、课程美学五个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思辨法、俗民志研究和文本诠释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哲学 课程本体论 课程认识论 课程价值论 课程伦理学 课程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人性论:课程人性基础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文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88,共7页
在我国,课程的人性基础研究从缺位到回归,但其方法论陷入困境,引发了多重问题。对此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人性论”的新观点。“学习人性论”以“起点一过程一结果”相整合的整体取向方法论,缓解了已有各种人性假设的分崩离析而... 在我国,课程的人性基础研究从缺位到回归,但其方法论陷入困境,引发了多重问题。对此进行反思与超越,生发出“学习人性论”的新观点。“学习人性论”以“起点一过程一结果”相整合的整体取向方法论,缓解了已有各种人性假设的分崩离析而深达其内在的一致性,消解了已有人性基础囿于“起点论”或“结果论”的问题而实现贯通一体的建构,推动了课程人性基础的发展。基于“学习人性论”,课程要激活学习人性、依靠学习人性进而成就学习人性。这就赋予了课程不同于政治、经济等活动的人性发展使命,凸显了人性领域的“教育学自觉”,有利于确立人性研究与观照的“教育学立场”,也有利于审视和校准课程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学习人性论”呼唤确立以学习为本的课程本体论,建构以学习为重的课程价值论和创新促进学习的课程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人性论 人性基础 课程本体论 课程价值论 学习为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