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娜 曹胜敏 张红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135-137,共3页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主体,是落实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但受限于师资条件等因素,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中尚有欠缺。这要求地方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弘扬后发优势和地方特色,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主体,是落实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但受限于师资条件等因素,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中尚有欠缺。这要求地方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弘扬后发优势和地方特色,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相辅相成作用,通过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挖掘各门课程思政要素的广度和深度,突出融入多学科交叉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素养,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故本文提出“一中心、两支点、三维度、四评价和五目标”的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模式,并通过思政目标矩阵图的形式,细化思政侧重点,旨在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方向引导和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体系 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域下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静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以文明互鉴视域作为理论基石,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教学立场。它推动东方文学课程思政在认识体系上进行改革,即培养学习者在学习态度上自觉坚定“中国立场”,学习思维上形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及学习目... 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以文明互鉴视域作为理论基石,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教学立场。它推动东方文学课程思政在认识体系上进行改革,即培养学习者在学习态度上自觉坚定“中国立场”,学习思维上形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及学习目标上自觉渗透价值教育;启发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向问题体系进行转变,最终引导东方文学课程思政朝多维互动的践行之道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东方文学 课程思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价值、特质与路径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晓珍 施星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9-74,共6页
构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由碎片化到系统化的根本变革,形塑以需求侧为逻辑起点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样态,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由再现性进阶为生成性。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应充分彰显职业性、乡土性... 构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由碎片化到系统化的根本变革,形塑以需求侧为逻辑起点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样态,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由再现性进阶为生成性。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应充分彰显职业性、乡土性和逻辑性特质,服务技能人才成长需求,呈现地方特色思政元素,科学权衡多重逻辑关系。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路径可遵循五个维度:研制思政育人标准、前置思政目标设计、落实思政育人任务、纳入增值评价标准、健全四维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体系 专业课 高职院校 增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构——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翁洁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解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层面设计的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五方面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立思政目标和育人重点,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育人模式,搭建育人框架,创新评价机制。经实... 为解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层面设计的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五方面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立思政目标和育人重点,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育人模式,搭建育人框架,创新评价机制。经实践,建设成效明显,内容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库丰富了育人手段,“分层、分类、分阶段”的教育模式凸显了育人特色,“三课联动”的教育框架夯实了育人实效,教师主体发挥了育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英语课程思政体系 数字化资源库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4”模式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喜婧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5-47,共3页
为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构建了“334”模式课程思政体系并进行详细阐述及初步探索。通过对三个载体、三个实施主体、四个评价主体在课程思政体系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持续改进和... 为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构建了“334”模式课程思政体系并进行详细阐述及初步探索。通过对三个载体、三个实施主体、四个评价主体在课程思政体系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持续改进和完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 教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策略探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明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5,共3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通过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平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通过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平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系统性和协同性构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构建价值认同体系、责任主体体系、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体系 协同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研究生“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大伟 易加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6,共8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意义建构为中心,这与研究生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观和从“情景”到“意义建构”的全要素和全链路视角,构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整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意义建构为中心,这与研究生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系统观和从“情景”到“意义建构”的全要素和全链路视角,构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理论分析框架,并从整体系统层面设计了“人才培养定位—课堂教学—科研训练—职业素养—师资队伍”五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从“课程思政输入—课程思政过程—课程思政结果”的全链路研究生课程思政创新发展与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研究生课程 五位一体 课程思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爱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经验积累的有效继承;从理论逻辑看,这出自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提升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自主性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这是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须遵循课程结构扩展与体系优化的一般规律加以科学建设。对三大逻辑的梳理、总结与科学阐释,有利于进一步确证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谭丽凤 粟海军 +2 位作者 杨妙丹 杨再玺 周泽建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08-211,共4页
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而通过思政引领,立德树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尤为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是森林保护、自然保护地... 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而通过思政引领,立德树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尤为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是森林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探索实现思政教学的有效转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文明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课程 生态文明 建设 课程思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路径、评价与成效--以“英语教学研究”课程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蔚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8-35,共18页
本研究以“英语教学研究”课程为例,集中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类专业课程的意义、路径、操作方法、评价指标和成效,具体阐述了“英语教学研究”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内容来源,以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理论基础、实施... 本研究以“英语教学研究”课程为例,集中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类专业课程的意义、路径、操作方法、评价指标和成效,具体阐述了“英语教学研究”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内容来源,以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成效。研究设计了3条课程思政主线,即国际前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热点教育问题探究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中国英语教育的融合。以“英语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融通中外”的课程思政框架、“一点三面”的课程思政实施步骤模型以及“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结构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初步探索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评价指标,开发了在该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操作指南。这套体系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性,可为其他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框架 课程实施模型 课程思政体系 评价指标 教学操作指南 产出导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鑫 饶君华 权小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22-26,共5页
课程思政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十年的"商"科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以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为代表的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针对课程思政的难点和痛点,... 课程思政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十年的"商"科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以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为代表的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针对课程思政的难点和痛点,深入挖掘融入式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潜入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拓展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实现路径,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金课建设,力图实现人才培养中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类专业课 “市场营销基础”课程 课程元素 课程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与混合教学模式融合的探索实践——以饲料学课程教学为例
12
作者 王凤霞 高立杰 +3 位作者 韩帅娟 刘树栋 黄少英 陈宝江 《畜禽业》 2023年第11期49-52,共4页
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混合教学模式的融合进行了探索实践。以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及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并且列举了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政教育融合于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践行了“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 对高校课程思政与混合教学模式的融合进行了探索实践。以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及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并且列举了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政教育融合于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践行了“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为高校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体系 显性融合 隐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美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39,共3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实践推进方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供给;培育"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实践推进方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侧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供给;培育"大思政"课程体系,优化育人内容供给;拓展时空维度,创新育人平台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治教育大课程体系 供给侧改革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