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9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集团课程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清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集团课程建设是提高集团育人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集团课程建设可从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在明确集团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集团课程及各成员校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建设思路;二是重点关注纵向贯通课程和横向课... 集团课程建设是提高集团育人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集团课程建设可从以下四方面着力:一是在明确集团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集团课程及各成员校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建设思路;二是重点关注纵向贯通课程和横向课程群建设,构建一体化的集团课程体系;三是通过慎重选择、整合转化、灵活实施、适时调整等,推进集团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四是鼓励成员校协同参与,构建适合集团的课程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课程建设 集团化办学 贯通课程 课程 课程治理体系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普融通课程建设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建洪 张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89,共7页
职普融通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分析当前职普融通课程建设的现状,发现当前职普融通课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模糊、课程设计粗糙、课程内容随意、课程形... 职普融通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分析当前职普融通课程建设的现状,发现当前职普融通课程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模糊、课程设计粗糙、课程内容随意、课程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职普融通的有效推进和长远发展。对此,建议:一是构建职普融通课程实施的政策框架与制度保障,为课程融合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二是设计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三是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四是建立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推动职普融通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课程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史维国 布占奎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1,60,共9页
课程建设是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方面,是国际中文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明确了数智化赋予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内涵是“课程场景数字化”“课程模式智能化”“课程活动一体化”。其次指出了数智化国际中... 课程建设是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方面,是国际中文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明确了数智化赋予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内涵是“课程场景数字化”“课程模式智能化”“课程活动一体化”。其次指出了数智化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具备直观、互动、一致、即时四个特点。最后以初等汉语综合课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数智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建设适应学习者的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中文学习需求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国际中文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一度”背景下“三阶递进·三融三育”策略在“机械CAD应用技术”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晓芳 《南方农机》 202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深入探索“三阶递进·三融三育”策略在“机械CAD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方法】通过构建“三阶递进”的教学框架,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机械CAD应用能力。在... 【目的】深入探索“三阶递进·三融三育”策略在“机械CAD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方法】通过构建“三阶递进”的教学框架,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机械CAD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三融”策略,即课程内容的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方法的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以及评价体系的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同时,融入“三育”理念,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于课程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结果】该策略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反馈等环节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及思政素养全面发展,教学效果显著。【结论】“三阶递进·三融三育”策略为“机械CAD应用技术”课程的“两性一度”与思政教育融合建设提供了有效范式,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递进·三融三育” “两性一度” 思政教育 课程建设 融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使命、困境与发展路向
5
作者 宋乃庆 郑文虎 吴乐乐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构筑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教育强国导向下基础教育课程应聚焦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致力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保障课程育人质量以及提升人民的教育满意度,以促进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的耦合构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做好五个方面: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加快理念转变;立足内外视野,完善体系转化;深化知识联结,推进数字赋能;关注文化内核,激发课程活力;指向多元适切,精准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大挑战、基本理念与主要策略
6
作者 赵文平 王晓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2-92,共11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着多维挑战,可从课程与人的关系、课程与社会的关系、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课程与技术的关系、课程内部关系五个维度分析。面对挑战,从...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着多维挑战,可从课程与人的关系、课程与社会的关系、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课程与技术的关系、课程内部关系五个维度分析。面对挑战,从服务人、服务社会、突出职业性、体现技术逻辑和要素整体化五个方面确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而提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策略:发展“全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涯规划;服务“社会”,推动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立足“职业”,强化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融通“技术”,推动课程的动态更新与创新;整合“要素”,增强课程要素的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与实施
7
作者 陈爱凤 王丽华 +1 位作者 卓国荣 顾月琴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64-166,共3页
核心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核心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课程建设是关键要素,只有优质的课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该文以《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课程为例,就课程建设实施路径、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成效、课程成效4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护理与保健技术 课程建设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育视域下乡土课程建设的价值、困境与突围
8
作者 彭泽平 郭小涵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75-80,共6页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乡土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成为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介质。在位育理论的视角下,乡土课程具有培养乡土人才、振兴乡村学校以及实现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价值意蕴。然而,乡土课...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乡土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成为传承与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介质。在位育理论的视角下,乡土课程具有培养乡土人才、振兴乡村学校以及实现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价值意蕴。然而,乡土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着乡土课程取向的价值性冲突、乡土课程建设者的认同危机突显以及乡土课程场域窄化等困局。为此,乡土课程的建设要回归“位育”,突破“离农”与“为农”的价值之争,明确“以生为本”的课程定位;应激发课程建设者的乡土自觉,集中力量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内生性与外源性动力,探索出一条建构传统与现代融合共生的优质乡土课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理论 乡土课程 乡土课程建设 乡村教育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勒原理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非学历课程建设研究
9
作者 李昕荣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3-112,共10页
通过梳理我国高校非学历课程现状发现,非学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顶层目标与现实距离难以衔接,课程内容导向市场关注多且疏于关注学习者学习经验,教学组织形式离散、内容难以达到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评估程序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促进... 通过梳理我国高校非学历课程现状发现,非学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顶层目标与现实距离难以衔接,课程内容导向市场关注多且疏于关注学习者学习经验,教学组织形式离散、内容难以达到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评估程序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促进成效。依据泰勒原理提出的四原则确定非学历教育课程范式,以大教学观构建课程整体框架,确定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办学导向,满足社会需求发展和分层分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同步同态同构推进非学历课程体系建设,以理念重塑推动教学目标透过表象带动学科课程建设,以学科融合促进教学内容跨界博兴发展研究,以科学方法提升成人教育教学的张力与适应力,以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程序,推进非学历教育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泰勒原理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中的矛盾与行动——以中国文化课程建设为例
10
作者 薛丽娜 王永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外语教育界已经对课程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鲜有研究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选取由普通英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探究其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 外语教育界已经对课程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鲜有研究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活动理论视角出发,选取由普通英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探究其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并介绍其为化解矛盾所采取的行动。研究发现,专业学习共同体在课程建设中主要面临四重矛盾:团队成员对于课程建设的目标意见不同的矛盾、团队成员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与课程内容博大精深之间的矛盾、先进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共同体与邻近活动系统之间的矛盾。为了应对矛盾,专业学习共同体采用的主要行动包括求助专家、创新性的文献共读会、同伴情感和认知支持等中介工具。有效的课程建设活动不仅提升了共同体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也反哺赋能了他们的生活,使其成长为文化知识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建设及一线英语教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习共同体 活动理论 课程建设 英语教师 中国文化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需求导向的农机具认知与操作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11
作者 张青松 廖庆喜 +2 位作者 万星宇 肖文立 廖宜涛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41-146,共6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新工科新农科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介绍农机具认...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新工科新农科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介绍农机具认知与操作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过程,该课程以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科研设备观摩,拖拉机、耕整机械、播种机等机具的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不仅注重机械操作技能的提升,还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及科技创新动力。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思政案例分析,总结课程在现代农业需求导向背景下的实践意义和效果,为涉农院校开设农机具认知与操作实践相关的本科生课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需求 新工科 新农科 农业机械 认知与操作 实践教学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视域下有机农业概论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青格尔 屈佳伟 +1 位作者 高齐 于晓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58-62,共5页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 课程改革创新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该文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三省”“三思”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学生“玩转”课堂等路径探索与实践有机农业概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一些实效,以期为现代农业领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有机农业概论 混合式教学 一流课程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梅宁 李飞 +2 位作者 张腾飞 王昆 孔媛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台适应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围绕信息学科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资源整合,提出了“突出特色、突出需求、突出主线、突出融合”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方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卓越工程师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融合视域下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探源与实施策略
14
作者 侯丽娜 张玲 李玉斌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2-78,共7页
以跨界融合理念为指导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体学习观的推动亦是知识经验观的呼唤。跨界融合视域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从单项建设走向系统化的实施,打破碎片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和分... 以跨界融合理念为指导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体学习观的推动亦是知识经验观的呼唤。跨界融合视域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从单项建设走向系统化的实施,打破碎片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和分科主义的界限,实现课程、活动、资源等有机整合。在行动策略层面,要以全息育人实现课程目标跨界融合,以课程群实现课程内容跨界融合,以创新教学法实现课程实施跨界融合,以多元学习空间实现课程场域跨界融合,以综合思路实现课程评价跨界融合,以制度创新为跨界融合提供外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跨界融合 综合素养 整体思维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姜英 李枫 刘璐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89,共4页
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是系统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具有广延性、迭代性和综合性,实践样态则有融合、生成和体验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的实践应以基于幼儿的生活情境、强调幼儿的实践操作以及亲身体验为逻辑起... 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是系统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具有广延性、迭代性和综合性,实践样态则有融合、生成和体验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的实践应以基于幼儿的生活情境、强调幼儿的实践操作以及亲身体验为逻辑起点,通过关注科技教育课程的融合样态、重视科技教育课程的生成样态、强化科技教育课程的体验样态以及加强教师科技教育素养培养来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课程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提升的研究生涉化实验安全培训课程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浴辉 陈少才 +3 位作者 周森 马真真 孟伊 李耘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68,共6页
高校涉化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安全隐患识别和整改能力成为新的挑战。为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首次针对该院全体研一新生,开设了“涉化实验安全教育及实操”课程。通过提高实操培... 高校涉化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安全隐患识别和整改能力成为新的挑战。为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首次针对该院全体研一新生,开设了“涉化实验安全教育及实操”课程。通过提高实操培训学时比例,实现了理论安全教育与实操安全培训的有机结合;通过循环授课的方式,确保了近200位受训学生具有均等的实操机会;通过事故模拟的设计和紧急应对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安全隐患与事故关联的理解;通过科研实验室中的现场隐患识别和整改实习,锻炼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学生安全巡查员的评选,激发了学生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重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化实验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 安全培训 隐患识别和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17
作者 林雪 王露 +2 位作者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对现阶段实践效果进行总结,旨在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服务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本硕博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并举,四业融通”,助力畜牧兽医专业群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黄石磊 吕永智 母治平 《猪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2-54,共3页
1实施背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各地职业学校纷纷着眼于本校优势与特色,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鉴于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塑造,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要将应用性与实用性置于首位,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与用人... 1实施背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各地职业学校纷纷着眼于本校优势与特色,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鉴于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塑造,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要将应用性与实用性置于首位,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这几个关键切入点,深入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人才 课程建设 应用性 三线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域
19
作者 崔舒怡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设定为一项长效、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方面汇聚起不同学段“铸牢”教育的工作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设 教材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20
作者 唐云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170-173,共4页
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以及绿色低碳等新兴要素的融入。该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多维度改进与重组,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 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以及绿色低碳等新兴要素的融入。该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多维度改进与重组,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真实的行业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应用,提升综合能力。旨在通过课程建设的优化,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推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