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的课程建构力及其培育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海涛 谢镒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0,82,共6页
从认知上看,教师的课程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理解力、课程批判力、课程建构力。而"课程理解力-课程批判力-课程建构力"勾勒出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线路图。本文在分析课程建构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建构力的价值,... 从认知上看,教师的课程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理解力、课程批判力、课程建构力。而"课程理解力-课程批判力-课程建构力"勾勒出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线路图。本文在分析课程建构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建构力的价值,以及当前教师课程建构力缺失的表现。最后提出教师课程建构力培育的三个实践路向:转变教师的课程理解观念、引导教师确立课程建构意识、鼓励教师扎根于课程实践的行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构力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道”“奔跑”与“跑的艺术”——论课程的三种隐喻与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再英 周海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18,共5页
课程的"跑道"隐喻,承认了课程作为循序可控的知识经验体系之发展教师课程执行能力的价值,但有弱化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危险。课程的"奔跑"隐喻,承认了课程的体验性与过程性,有助于确立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身份与发展... 课程的"跑道"隐喻,承认了课程作为循序可控的知识经验体系之发展教师课程执行能力的价值,但有弱化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危险。课程的"奔跑"隐喻,承认了课程的体验性与过程性,有助于确立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身份与发展教师课程批判力的意义,但有泛化课程概念的倾向。课程"跑的艺术"的隐喻,帮助教师确立引导学生进行精彩观念构建和人生幸福追求的观念,有利于发展教师的课程建构力。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研究不仅需要在课程的"跑道"隐喻和"奔跑"隐喻的视角下理解,更需要从"跑的艺术"的视角下审思,如此更有可能使教师的课程能力发展和教师的课程实践贴近课程的本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隐喻 课程执行 课程批判 课程建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事实存在”的高校教师课程理解偏差及其实践转向
3
作者 曾媛 陈霞 梁钊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共4页
教师课程理解力是教师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能力之一,提高高校教师课程理解力不仅有利于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纠正高校教师课程理解的现实偏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打破对课程文本的认知局限,走向高校教师专... 教师课程理解力是教师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能力之一,提高高校教师课程理解力不仅有利于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纠正高校教师课程理解的现实偏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打破对课程文本的认知局限,走向高校教师专业的自省与自觉;唤醒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成功转向课程理解的批判者身份;在对话中生成课程意义,实现实用性、动态性范式课程理解;鼓励开展课程实践的行动研究,提高高校教师课程建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解 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开发 课程建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