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学森实验班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陆根书 潘娇 邱捷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89,共3页
根据对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学生及其近似配对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钱学森实验班学生课程学习经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钱学森实验班教改实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钱学森实验班 课程学习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陆根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3,共8页
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 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其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教师教学越强调基本技能、良好教学的水平及目标的清晰程度越高... 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 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其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中,教师教学越强调基本技能、良好教学的水平及目标的清晰程度越高,学生越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方式,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越高;认为着力优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验,可以促使其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程学习经历 学习方式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测量工具设计与基本特征分析——基于陕西高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陆根书 李丽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9,共12页
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Craig McInnis等人编制的课程学习经历调查问卷(简称CEQ)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主设计的“大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调查问卷”(简称UMCEQ),基于输入-过程-产出三个环节,设计了陕西高校毕... 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Craig McInnis等人编制的课程学习经历调查问卷(简称CEQ)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主设计的“大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调查问卷”(简称UMCEQ),基于输入-过程-产出三个环节,设计了陕西高校毕业生课程学习经历调查问卷,并应用该问卷对陕西省高校2018届全体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能够对陕西本科毕业生的课程学习经历进行科学、有效、可靠的测量,可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如果将毕业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各维度得分转换为百分制成绩,则陕西高校本科毕业生对学习资源、课程组织、良好教学、独立自主性四个维度的感知处于及格水平,对学生支持、清晰的目标与标准、学习共同体、适当负担、适当评价、智慧激发和毕业生质量等七个维度的感知居于中等水平,与当前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愿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同性别、专业与学校层次的本科毕业生感知的课程学习经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优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就读专业与学校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课程学习经历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2名博士生课程学习经历的访谈资料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邢晓 刘亚敏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2,共9页
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是博士生课程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从博士生视角反观并审思其课程学习经历,考察影响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强化对博士生成长的关注,完善博士生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大学分布于16所学院9大学科门... 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是博士生课程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从博士生视角反观并审思其课程学习经历,考察影响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强化对博士生成长的关注,完善博士生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大学分布于16所学院9大学科门类的32位博士生深度访谈质性分析,博士生课程学习成效深受博士生学习心理与行为、教师角色及教学风格、课程制度安排与学习氛围的交互影响。为充分发挥上述因素之间积极交互作用,提升课程学习成效,有必要强化课程的科研服务功能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常态化课程学习需求分析机制及弹性选课制度,营造师生同伴间积极对话与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博士生课程学习内生动力,促进博士生自我发展与博士生课程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课程 课程学习经历 课程学习成效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田美 陆根书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应用对中国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250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应用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了Richardson提出的关于学生的背景、感知的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和学习产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评估了学生性别、学科、就读学校类型等学生背景因素和学生课堂... 应用对中国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250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应用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了Richardson提出的关于学生的背景、感知的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和学习产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评估了学生性别、学科、就读学校类型等学生背景因素和学生课堂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及其感知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Richardson的理论模型适用于中国本科教育情景。学生背景因素既会影响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也会影响他们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其感知的学习环境存在相互影响,两者对其感知的教学质量满意度则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感知的教学质量满意度,既要考虑他们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又要考虑他们自己的学习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环境 学习方式 教学质量满意度 课程学习经历调查问卷 修订的学习过程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