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信息化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晓宏 李鸿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0,共6页
课程是连接师生的重要桥梁,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元素,课程内容的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化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在解析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信息化的概念、特点、通过课程信息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方法、课程信息化... 课程是连接师生的重要桥梁,也是教学中的核心元素,课程内容的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化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在解析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信息化的概念、特点、通过课程信息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方法、课程信息化需具备的条件、课程信息化过程的主要环节等进行了充分论证,提出了构建纵向一体化的课程信息化服务体系和横向多元的课程信息化实施方案,借鉴"娱教"思维展现课程信息化特色,融入人文理念、提升课程信息化品味等实现课程信息化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课程价值、展现课程特色、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和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课程信息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信息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全面实现的基本途径,并对课程信息化给出了定义,分析了它的内涵,阐述了课程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教育信息 课程信息 信息技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16-20,共5页
课程信息化是对课程的信息化改造与创新,实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具有跨界性、技术性、经验性特点,其实现路径与普通教育课程不同,理应在信息化大浪潮中彰显自身特色。具体包括三条实现路径,被综合在四组&qu... 课程信息化是对课程的信息化改造与创新,实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具有跨界性、技术性、经验性特点,其实现路径与普通教育课程不同,理应在信息化大浪潮中彰显自身特色。具体包括三条实现路径,被综合在四组"熔化—冷凝"中,每组都有一个关键性事件,依次是:产业技术的生成,结构化课程方案的生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生成,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信息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云起 李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1,共3页
中央财经大学主持的“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升级研发”是教育部首批试点课程信息化改造项目,本文介绍该项目的有关内容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营销风险管理 课程信息 信息化改造 中央财经大学 改造项目 改造升级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学习理论视野中的英语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莉 尹铁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7-158,共2页
认知学习理论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革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构建,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者的... 认知学习理论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革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构建,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习者良好的情感,真正发挥教师在课程信息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学习理论 英语专业课程 课程信息 课程改革 语言运用能力 认知结构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轨车辆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256-257,270,共3页
指出了虚拟现实技术(VR)的发展为轨道交通类职业培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以城轨车辆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构建了沉浸式、交互式教学场景,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指出了虚拟现实技术(VR)的发展为轨道交通类职业培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以城轨车辆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构建了沉浸式、交互式教学场景,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初步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城轨车辆 课程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记忆原理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设计研究
7
作者 刘婷婷 齐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7,共4页
以往设计出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明显。现对基于记忆原理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进行设计,其根据记忆原理设计网络课程方案,包括学生情绪方案和复习方案。基于记忆原理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 以往设计出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明显。现对基于记忆原理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进行设计,其根据记忆原理设计网络课程方案,包括学生情绪方案和复习方案。基于记忆原理的网络课程信息表征利用网络课程方案设计教学模块、学习模块和管理模块。管理模块对师生资格确认、师生学籍、学生兴趣点、教学大纲变更、教学课件修改进行管理。拥有权限的教师在教学模块中进行查看个人信息、修改网络课程信息、下载教学资源、填制学生成绩、编制试卷等工作。学生在学习模块中进行教学栏查看与留言、网络课程观看、在线试卷解答和教学资源下载等操作。软件部分对网络课程信息表征功能设计流程进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学生成绩的提高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原理 网络课程信息 学生成绩 管理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基础》课程信息化项目教学实践
8
作者 陈咏梅 徐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1,共2页
《高分子基础》是高职化工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对聚合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其聚合方法和生产设备及成型加工技术。根据高职人培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工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培植强烈的产品质量观念... 《高分子基础》是高职化工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对聚合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其聚合方法和生产设备及成型加工技术。根据高职人培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工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培植强烈的产品质量观念与生产安全意识,具备聚合生产岗位操作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对该课程进行了信息化项目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信息 高分子化工 聚合材料 《高分子基础》 安全意识 聚合方法 岗位操作 高职化工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生产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9
作者 陈功义 陈伟 《河南农业》 2014年第20期30-31,共2页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涉牧专业的牛羊生产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题,特别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还需要规范和提高,然而,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让这些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牛羊生产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涉牧专业的牛羊生产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题,特别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还需要规范和提高,然而,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让这些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牛羊生产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应用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涉牧专业牛羊生产课程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历经了"牛羊生产"知识库专题网站、"牛羊生产"实操技能库专题网站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三个阶段。通过牛羊生产课程信息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生产 课程信息 教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英语课程信息化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慧丹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结合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当前英语课程信息化存在的教师认识不足、缺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缺乏学习评价标准和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等问题,提出强化英语课程信息化国家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当前英语课程信息化存在的教师认识不足、缺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缺乏学习评价标准和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等问题,提出强化英语课程信息化国家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新型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转变,实施全面创新驱动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等对策建议,为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信息 英语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项目启动
11
作者 "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升级研发"项目课题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共1页
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批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09)1号),这是教育... 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批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09)1号),这是教育部首批课程信息化改造项目,全国共批准立项19个项目,其中有18门课程列入试点。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张云起教授牵头负责的“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升级研发”项目获得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信息 营销风险管理 改造项目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办公厅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莎 李嘉源 +1 位作者 况秀林 白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关键实践:信息科技课程重组与教学转化
13
作者 张莉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8,共9页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在通过结构化实践活动驱动知识、技能、态度、认知策略互动发展。接着,通过以下路径系统建构课程关键实践:基于素养内涵映射关键实践主题;依托“工具—原理—社会规范—跨学科”四维框架实现素养与内容耦合;构建“工具应用→场景决策→科技创生”三阶认知层次支撑素养进阶。进一步,研究提出基于关键实践的课程内容重组与教学转化策略:贯通螺旋内容体系奠定结构性基础;三维情境框架提供系统化场域支持;四向度认知活动驱动“知能—心智”双结构生成。研究为破解三重矛盾、系统推进素养落实提供结构化实践路径,助力数智时代课程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实践 信息科技课程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小学创新方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高年级信息科技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云文 丁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9,共6页
创新方法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所采用的多为试错、头脑风暴等感性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在研究创新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方法理论,掌握该理论有利于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率。研究认为,通过将发明问题... 创新方法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所采用的多为试错、头脑风暴等感性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在研究创新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方法理论,掌握该理论有利于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率。研究认为,通过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运用于小学高年级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对理论内容进行筛选和简化,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情境引入、TRIZ理解、方案设计、知识学习、实践验证、分享展示、优化以及评价八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创新方法 信息科技课程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知识”丈量“思维”: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的逻辑转换及例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友梅 温佳 +2 位作者 王昕怡 王玉芹 颜士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112,共10页
在信息科技课程里,构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计算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起着关键作用。但既有研究难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领域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有鉴于此,研究通过深层溯因分析,基于“知识与思维内在一致”的基本立场... 在信息科技课程里,构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计算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起着关键作用。但既有研究难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领域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有鉴于此,研究通过深层溯因分析,基于“知识与思维内在一致”的基本立场,探究了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逻辑转换——从单纯对脱离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转变为以“知识”作为核心尺度来衡量“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计算思维二维描述框架2.0版”,并将其作为核心依据,同时辅以“知识结构九水平分类体系”。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从“如何面向知识设计计算思维评价”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思维评价进阶设计”这两个关键层面,阐释了面向“知识”的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新逻辑。这种设计逻辑的转换,能够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面临的困境,有助于计算思维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的稳妥落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计算思维 评价体系 以知识丈量思维 计算思维二维描述框架2.0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科技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再思考
16
作者 冯友梅 胡修磊 +2 位作者 温佳 袁玉红 颜士刚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3,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以及信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为日益重要的教育诉求。然而,近期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对这一教育诉求力有不逮。鉴于此,文章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以及信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为日益重要的教育诉求。然而,近期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对这一教育诉求力有不逮。鉴于此,文章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对教学指南进行二次创造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实现信息科技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空间维度,教学内容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并在纵向上清晰区分“科”与“技”两个层面;教学方法方面(“科”层面),支持学生亲身经历原理“创造”过程。时间维度(“科”层面),教学内容方面,通过补充与深化,形成信息科技关键节点发展史;教学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重走”计算机科学家的来时路。文章提出的信息科技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支持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计算思维、信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发展,使信息科技课程以更为成熟的姿态回应时代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计算思维 一体化教学设计 原理创造 信息科技原始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困境、归因与突围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莎 杨洒 +1 位作者 韵俏丽 熊璋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2,共8页
信息科技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至关重要,其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对落实信息科技课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大部分研究多进行信息科技课程性质与特征、核心素养、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缺... 信息科技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至关重要,其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对落实信息科技课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大部分研究多进行信息科技课程性质与特征、核心素养、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理论探讨,缺乏对其教学实施效果的跟踪调研。为准确把握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现状,该研究构建和应用基于LICC范式的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以12个信息科技课例为研究对象,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视角对信息科技课堂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成效初显,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学生学习主体性与互动效率待提升,教师教学环节偏离教学目标且缺失连贯性、课程教学目标脱离素养培育、内容未凸显科学原理、评价弱化素养的监测、课堂教学平等民主性较低等。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场域、惯习与资本三要素,对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困境进行归因和剖析,可以认识到信息科技新教材与配套资源的短缺、信息科技教师课程能力水平低以及新教学理念与方法重构难度大三方面会促使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实施困难重重。因此,为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施有效开展,需要持续开发新教材与配套资源、不断提升信息科技教师课程能力水平、促进信息科技教师创新变革教学理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课堂观察 教学实施困境 原因分析 策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赋能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研究--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彩丽 刘芳芳 杨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0,87,共8页
分析知识图谱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与研究现状,阐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思路,将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从课程本身的逻辑建构转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建构和学术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建构,研究知识图谱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分析知识图谱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与研究现状,阐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思路,将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从课程本身的逻辑建构转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建构和学术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建构,研究知识图谱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体系为例,构建以课程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论文和企业用人需求为三要素的知识图谱,深入挖掘课程专业知识学习与科研和就业中专业知识应用的关系,指导实现“学用结合—纵横结合”的贯通性课程体系优化,并分析建设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重构—能力重构—价值重构”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课程体系 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 知识图谱 本研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优化——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为了有效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及新时代下的其他资源,优化当下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求学体验,让高校教育环境被更多人所认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 为了有效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及新时代下的其他资源,优化当下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求学体验,让高校教育环境被更多人所认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一书主要讲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理论方法,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相关授课人员需要根据各个学科的个性化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优化当下的教学模式,为当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提供创新元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 电子信息技术 深层次整合 深度融合 个性化特点 教学质量 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时代价值、实践逻辑与现实挑战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兰岸 莫雅晶 +2 位作者 李香勇 刘家怡 玉智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置,顺应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迎合了发展数据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然需求,回应了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智能素养及为学生未来生活与职业发展作准备的应然需要。信息科... 信息科技课程的设置,顺应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迎合了发展数据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然需求,回应了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智能素养及为学生未来生活与职业发展作准备的应然需要。信息科技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主要目标,以“科”“技”并重与注重跨学科学习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主要育人方式,坚持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地方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认知偏见,从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缓解师资队伍、从增加政府投入及科学统筹规划经费使用缓解实验室建设问题,从严格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迭代完善教材及资源建设、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等解决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数学素养 智能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