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有效阈中课堂评价知识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玲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4,共3页
知识有效阈指的是知识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范围。二元主义思维方式下的知识有效阈被简单地分成内部和外部,这种二元划分给我们理解知识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范围带来了诸多困惑。因此,我们应重新解读知识有效阈,把知识的有效阈划分成外部... 知识有效阈指的是知识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范围。二元主义思维方式下的知识有效阈被简单地分成内部和外部,这种二元划分给我们理解知识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范围带来了诸多困惑。因此,我们应重新解读知识有效阈,把知识的有效阈划分成外部有效阈、内部有效阈和边缘有效阈,并以此为研究课堂评价知识的依托,以期为教师有效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有效闽 脱域性课堂评价知识 境域性课堂评价知识 相似性课堂评价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缄默知识理论观照下的课堂评价知识三维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玲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56,共5页
"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基于对博兰尼缄默知识理论的认识与批判,我们从显性的、雾性的和隐性的三个维度重建了课堂评价知识,并分析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转化,以及三维课堂评价知识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承认中... "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基于对博兰尼缄默知识理论的认识与批判,我们从显性的、雾性的和隐性的三个维度重建了课堂评价知识,并分析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转化,以及三维课堂评价知识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承认中间地带即雾性评价行为及其知识形态,在理论上更有助于解释评价行为中的"相悖"现象及其转化;在评价改革实践上,有利于认清改革的难点所在即评价观念尤其是隐性评价观念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的困难之所在即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缄默知识理论 显性 雾性 隐性 课堂评价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观转型中课堂评价知识的三维立体模型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玲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知识观的转型不可避免地促使课堂评价知识在其本质、表征和有效阈这三个维度上发生相应的转变。"知识的相似性本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表征和知识有效阈的传统二分,而且也拓宽了课堂评价知识建构的理论视野。从有限度、... 知识观的转型不可避免地促使课堂评价知识在其本质、表征和有效阈这三个维度上发生相应的转变。"知识的相似性本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表征和知识有效阈的传统二分,而且也拓宽了课堂评价知识建构的理论视野。从有限度、动态、多层次的知识本质观出发,围绕知识本质、知识表征和知识有效阈来建构课堂评价知识的三维立体模型,能够为有效摆脱目前课堂评价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质 知识表征 知识有效阈 课堂评价知识 三维立体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