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及保障策略
1
作者 金莹 刘桂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课后服务作为国家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是建设我国高质量乡村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重塑乡村教育生态均衡的生态价值、践行综合教育育人理念的教育价值、回归乡村教育公共性的社会价值以及传承乡土资源特色的文化价值... 课后服务作为国家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是建设我国高质量乡村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重塑乡村教育生态均衡的生态价值、践行综合教育育人理念的教育价值、回归乡村教育公共性的社会价值以及传承乡土资源特色的文化价值。乡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面临着“向城”抑或“为农”的价值困境、“外援”抑或“协同”的主体困境、“分化”伴随“失衡”的结构困境以及“真空”伴随“失序”的制度困境。推进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的实施策略是回归教育本原聚焦乡土文化、协同多元主体强化资源供给、现代技术赋能优化供需结构、厘定主体权责规范管理标准等,为乡村学校课后服务保障落实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课后服务 价值意蕴 “双减”政策 课后服务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浩浩 张海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13,共5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对于义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义务教育良好生态的建构及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回归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保障体系面临着课后服务保障建设主体的权责边界性模糊、...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对于义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义务教育良好生态的建构及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回归具有重要价值。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保障体系面临着课后服务保障建设主体的权责边界性模糊、课后服务保障内容的精准指向性不足、课后服务保障经费的配置趋同性过高、课后服务保障结果的评价体系约束性薄弱等困境。推动“双减”政策落实的提质增效,可从制度供给角度就如下方面强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制度治权有力促进课后服务保障建设主体的权责互构、以制度细化准确厘定课后服务保障内容的适配环境、以制度统筹全面激活课后服务保障经费的配置效率、以制度倒逼深度强化课后服务保障结果的导向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 课后服务保障体系 课后服务保障建设主体 课后服务保障内容 课后服务保障经费 课后服务保障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