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小宽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1期95-95,共1页
本文对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在特长教师比例、场地、项目类型、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优化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小学 课后延时服务 改进措施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化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婷婷 唐智松 吴宗艳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4期20-23,27,共5页
“双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需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仅要具有“延时”和“服务”之功能,还需要具有“课程”之要... “双减”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需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保证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仅要具有“延时”和“服务”之功能,还需要具有“课程”之要义。学校需要积极开发建设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深度开发文化类课程,普及开发艺体类课程,拓展开发综合类课程,指导开发生活类课程。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育人目标,应综合考虑学校、课程、学生和教师等因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延时服务 课程 “双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的家校社协同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花玉娟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1期25-27,共3页
地处偏僻又在建设中的农村且自身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初中,在“双减”背景下,可借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谋求师生、学校的发展,提升社会满意度。协同途径有融合资源,构建包括劳动课程... 地处偏僻又在建设中的农村且自身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初中,在“双减”背景下,可借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谋求师生、学校的发展,提升社会满意度。协同途径有融合资源,构建包括劳动课程、文化课程、研学课程、阅读课程在内的多彩课程体系;打通渠道,获取技术、专业、情感等各方面的支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评价功能,更新评价内容,吸纳多元评价主体,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农村初中 课后延时服务 家校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逻辑、困境及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彦龙 常凤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最新部署,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一个新问题,鲜有文献对此展开研究。鉴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何以可能—难在哪里—如何破难”为逻辑主线,阐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生成逻辑、实施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应遵循科技创新的实践逻辑、数字赋能的发展逻辑、要素优化的形成逻辑、制度建设的保障逻辑、人才本位的价值逻辑。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存在“创新不足”“数字鸿沟”“供给乏力”“保障不佳”“人才匮乏”的实施困境。研究提出,以加强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弥合数字鸿沟为举措、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根基、以加快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才培育为关键,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相应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课后体育服务 科技创新 数字鸿沟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5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运行保障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帅帅 李彦龙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小学 课后体育服务 运行保障 “双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与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的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鹏云 陶于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1期78-83,共6页
为促进学校体育一体化,改变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出现的低效与无序现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与体育课程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有效衔接的策略。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作为学生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实战场、学生体育兴... 为促进学校体育一体化,改变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出现的低效与无序现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小学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与体育课程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有效衔接的策略。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作为学生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实战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场、体育评价的补足场和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场,对于小学生巩固技能、提升兴趣、完善体育评价体系和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重要作用。课后体育延时服务与体育课程的衔接存在不同主体认知偏颇导致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功能窄化、体育课程与课后体育延时服务衔接内容设计难度巨大和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执行主体选择困难等问题。应从转变多元主体认知,科学加大服务规模;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初级联系指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寻找长期教学资源等方面促进二者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小学体育 课后延时服务 体育课程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 被引量:160
8
作者 李彦龙 常凤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0,共8页
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及规范课后延时服务做出最新部署。体育作为课后服务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发挥其应有之效。以“主体—客体—内容—手段”为逻辑主线,分析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形成的多重... 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及规范课后延时服务做出最新部署。体育作为课后服务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发挥其应有之效。以“主体—客体—内容—手段”为逻辑主线,分析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形成的多重逻辑及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师资力量薄弱遏制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主体供给、运动安全顾虑制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客体参与、内容单一阻滞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支持手段有限阻碍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社会联结。研究提出,实现多元主体支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扫清障碍;提升客体主观能动,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参与提供行为动力;丰富内容体系,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改善支持手段,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等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课后体育服务 中小学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师资 学生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45
9
作者 杨曼丽 张吾龙 +2 位作者 胡德刚 宗波波 王宝森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共12页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体育类培训开展,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法治保障;重塑健康成长教育生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发展空间;严禁学科类补课行为,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时间保障;学生体质发展切实需求,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需求保障。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挑战为:校内资源不足制约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普及性;绩效保障不足影响了学校落实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管理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性;校外培训资本化混淆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现路径为: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新格局;健全绩效保障评价机制,探寻课后服务提效增质新举措;构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厘清各级管理职能新思路;明确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践行五育融合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中小学 课后体育服务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富裕 方晓田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2期13-16,共4页
课后延时服务是为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产生的。如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推动“双减”落地的主要抓手之一。小学低段学生每天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期末也没有纸笔考试,因而,优化课后服务尤为重要。通过设立... 课后延时服务是为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产生的。如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推动“双减”落地的主要抓手之一。小学低段学生每天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期末也没有纸笔考试,因而,优化课后服务尤为重要。通过设立A段延时和B段延时,让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更具“弹性”,在时间上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双线发展,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质量;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利用信息化工具等方式优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让学生课后服务的效果更具体化、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小学低段 课后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 弹性 作业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链条推进“双减”:让基础教育回归良好生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莉莉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3,共4页
借助“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重构学校乃至教育的良好生态,应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首先应将“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链条推进,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凸显城乡差异和特色... 借助“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重构学校乃至教育的良好生态,应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首先应将“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链条推进,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凸显城乡差异和特色。其次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模样。最后应站在学生视角反思“双减”成效,探索多途径创设学生理想的校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生活重构 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 基础教育改革 作业管理 课后延时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