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1
作者
张亚欣
《孙子研究》
2015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口衔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为生灵不存余惧,化成异物并无悔意。)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口衔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为生灵不存余惧,化成异物并无悔意。)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的猛志,天赐良机岂可等待.)提起陶渊明(1),恐怕人们便会在头脑中绘出一位田园信步、悠然采菊的隐者形象来。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陶渊明写菊并不多,只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组诗
猛志
舞干戚
田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读山海经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文学史中的几个问题——对《宋代诗话选读》的批评
2
作者
周振甫
《阴山学刊》
1989年第3期1-4,共4页
张福勋著《宋代诗话选读》出版发行之后,周振甫先生阅后,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一日亲笔写信给著者,信中对中国文学史中某些长期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诸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说、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否为后人拟作、对黄庭坚...
张福勋著《宋代诗话选读》出版发行之后,周振甫先生阅后,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一日亲笔写信给著者,信中对中国文学史中某些长期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诸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说、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否为后人拟作、对黄庭坚、西昆体诗论诗作的评价,李白与杜甫孰优孰劣等问题,以及古代诗论中某些重要问题,诸如诗人的想象与诗评家的拘执、自然高妙说、情景交融说等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补时人不足,有助于探讨千百年之公案;而有的意见,则拨开迷雾,现出庐山本来之面目。为飨读者,我们征得了他的同意,特发表于我刊。并请张福勋同志代为作注。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
诗评家
读山海经
古代诗
李杜
西昆体
中国文学史
蔡琰
以诗为词
周振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3
作者
贾世兴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建安风力
诗歌发展史
陶诗
谈玄
田居
中国文学史
《杂诗》
《饮酒》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诗抒情艺术浅探
4
作者
张振军
《云梦学刊》
1995年第4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抒情艺术
陶渊明
抒情诗人
抒情方法
《
读山海经
》
谢灵运
屈原
情景相生
抒情手法
质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好名”辨——陶渊明荣名思想初探
5
作者
罗忠族
《中国韵文学刊》
1992年第1期21-28,51,共9页
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
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风时偶然带出的,但却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情、抱负、际会和操守,其识见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人对陶渊明归隐一事的评说。特别是拈出“好名”一点,触及了陶渊明的荣名思想,更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意义。然而朱熹此语毕竟过于简略,只提出了陶渊明“好名”这样一种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荣名
士不遇赋
隐者
咏贫士
咏荆轲
读山海经
辞官
孟府君传
孟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诗漫笔——鲁迅评论陶潜学习札记
6
作者
张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6-33,共8页
关于东晋诗人陶潜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并行。在以纤巧艳丽相标谤的魏晋六朝时代,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蔚为风气,因而,陶诗的研究与探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刘勰的集文学批评之大成《文心雕龙》,竟然对陶潜只字未提;...
关于东晋诗人陶潜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并行。在以纤巧艳丽相标谤的魏晋六朝时代,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蔚为风气,因而,陶诗的研究与探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刘勰的集文学批评之大成《文心雕龙》,竟然对陶潜只字未提;钟嵘的文学批评专著《诗品》,则把陶潜视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至于他的诗作仅被列为“中品”,并斥之为“质直”、“田国语”不予重视;直至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他编集作序,并采他的诗编入《文选》,从此陶潜才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较高的文学地位。特别是唐宋以来,研讨陶诗的风气日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诗
东晋诗人
隐逸诗
《诗品》
士大夫文人
魏晋六朝
田园诗人
文学地位
中国文学史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重人生的轻快一天——陶源明创作的分水岭
7
作者
肖天秀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8-10,共3页
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的第八十一天,闻讯郡督邮要来巡视他的政事。他实在不谙于官场上的那套繁文缛札,询问下级应当如何接待。下级告诉他应把官服穿得整整齐齐,官帽戴得端端正正,其他方面也要礼数周至。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虚伪和屈辱,...
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的第八十一天,闻讯郡督邮要来巡视他的政事。他实在不谙于官场上的那套繁文缛札,询问下级应当如何接待。下级告诉他应把官服穿得整整齐齐,官帽戴得端端正正,其他方面也要礼数周至。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虚伪和屈辱,一腔积郁借机喷发而出,将乌纱帽狠狠地一掼,将官印重重地丢在桌子上,说:"哼,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邮
五斗米
陶源
济苍生
田居
这一天
《归去来兮辞》
隐逸诗
古代诗人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一节 诗歌的鉴赏评价
8
作者
徐广益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Z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
读山海经
》
赏评
落花时节
语言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材料
语境
“金刚怒目”式
叙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1
作者
张亚欣
机构
山东友谊出版社人文图书项目部
出处
《孙子研究》
2015年第5期123-124,共2页
文摘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口衔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为生灵不存余惧,化成异物并无悔意。)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的猛志,天赐良机岂可等待.)提起陶渊明(1),恐怕人们便会在头脑中绘出一位田园信步、悠然采菊的隐者形象来。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陶渊明写菊并不多,只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
关键词
陶渊明
组诗
猛志
舞干戚
田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读山海经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文学史中的几个问题——对《宋代诗话选读》的批评
2
作者
周振甫
出处
《阴山学刊》
1989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张福勋著《宋代诗话选读》出版发行之后,周振甫先生阅后,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一日亲笔写信给著者,信中对中国文学史中某些长期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诸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说、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否为后人拟作、对黄庭坚、西昆体诗论诗作的评价,李白与杜甫孰优孰劣等问题,以及古代诗论中某些重要问题,诸如诗人的想象与诗评家的拘执、自然高妙说、情景交融说等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补时人不足,有助于探讨千百年之公案;而有的意见,则拨开迷雾,现出庐山本来之面目。为飨读者,我们征得了他的同意,特发表于我刊。并请张福勋同志代为作注。标题为编者所加。
关键词
宋代诗
诗评家
读山海经
古代诗
李杜
西昆体
中国文学史
蔡琰
以诗为词
周振甫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3
作者
贾世兴
机构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92-96,共5页
文摘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建安风力
诗歌发展史
陶诗
谈玄
田居
中国文学史
《杂诗》
《饮酒》
读山海经
分类号
TU-55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诗抒情艺术浅探
4
作者
张振军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云梦学刊》
1995年第4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抒情艺术
陶渊明
抒情诗人
抒情方法
《
读山海经
》
谢灵运
屈原
情景相生
抒情手法
质性自然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好名”辨——陶渊明荣名思想初探
5
作者
罗忠族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2年第1期21-28,51,共9页
文摘
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风时偶然带出的,但却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情、抱负、际会和操守,其识见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人对陶渊明归隐一事的评说。特别是拈出“好名”一点,触及了陶渊明的荣名思想,更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意义。然而朱熹此语毕竟过于简略,只提出了陶渊明“好名”这样一种见解。
关键词
韦应物
荣名
士不遇赋
隐者
咏贫士
咏荆轲
读山海经
辞官
孟府君传
孟嘉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诗漫笔——鲁迅评论陶潜学习札记
6
作者
张翥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6-33,共8页
文摘
关于东晋诗人陶潜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毁誉并行。在以纤巧艳丽相标谤的魏晋六朝时代,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蔚为风气,因而,陶诗的研究与探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刘勰的集文学批评之大成《文心雕龙》,竟然对陶潜只字未提;钟嵘的文学批评专著《诗品》,则把陶潜视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至于他的诗作仅被列为“中品”,并斥之为“质直”、“田国语”不予重视;直至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他编集作序,并采他的诗编入《文选》,从此陶潜才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较高的文学地位。特别是唐宋以来,研讨陶诗的风气日盛。
关键词
陶诗
东晋诗人
隐逸诗
《诗品》
士大夫文人
魏晋六朝
田园诗人
文学地位
中国文学史
读山海经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重人生的轻快一天——陶源明创作的分水岭
7
作者
肖天秀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8-10,共3页
文摘
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的第八十一天,闻讯郡督邮要来巡视他的政事。他实在不谙于官场上的那套繁文缛札,询问下级应当如何接待。下级告诉他应把官服穿得整整齐齐,官帽戴得端端正正,其他方面也要礼数周至。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虚伪和屈辱,一腔积郁借机喷发而出,将乌纱帽狠狠地一掼,将官印重重地丢在桌子上,说:"哼,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关键词
督邮
五斗米
陶源
济苍生
田居
这一天
《归去来兮辞》
隐逸诗
古代诗人
读山海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一节 诗歌的鉴赏评价
8
作者
徐广益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Z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
读山海经
》
赏评
落花时节
语言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景材料
语境
“金刚怒目”式
叙事诗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张亚欣
《孙子研究》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文学史中的几个问题——对《宋代诗话选读》的批评
周振甫
《阴山学刊》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贾世兴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陶诗抒情艺术浅探
张振军
《云梦学刊》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陶渊明“好名”辨——陶渊明荣名思想初探
罗忠族
《中国韵文学刊》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陶诗漫笔——鲁迅评论陶潜学习札记
张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沉重人生的轻快一天——陶源明创作的分水岭
肖天秀
《现代中文学刊》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第一节 诗歌的鉴赏评价
徐广益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