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史传类文本联读教学——以《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联读为例 |
杜飞
张小慧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读曰”与“读为”探析 |
胡继明
韦利锋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3
|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 |
张寄萍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
4
|
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自由化阅读的界限——以经典文章《论语》的多元解读为例 |
曾祥芹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 |
5
|
|
|
5
|
他者视野下的李清照婚姻解读——以宇文所安的“内心隐秘”细读为例 |
殷晓燕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
6
|
以读为本 扎实识写——《秋天》教学实录及评析 |
孙雁秋
吴忠豪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7
|
经典的误读及其反思——以《儒林外史》严监生的阅读为中心 |
刘红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8
|
中学语文的跨文化教学——以理雅各对“天”“帝”的解读与误读为例 |
沈岚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9
|
引读·推读·提读:整本书导读浅探——以《西游记》导读为例 |
陈玉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
10
|
双线切入:统编教材自读课阅读提示的运用——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提示的解读为例 |
蔡忠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11
|
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为学生成长铺就精神底色 |
田随凤
|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2
|
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以默读为好 |
贾俊华
|
《当代教育科学》
|
1994 |
0 |
|
|
13
|
写我所读:学理审视、功能类型和教学旨要 |
吕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AI远读:网络文学的算法批评如何可能? |
张永禄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读图时代教科书图文互释的学理基础、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向 |
任强
刘梦冰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6
|
如何培养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德国本硕连读课程模式及其启示 |
毛菊
夏冬梅
|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7
|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深化耕读教育的路径探析 |
李姣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1
|
|
|
18
|
生物学“读悟做”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
刘波
李高峰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读写结合与读写分离——基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例分析 |
张心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耕读教育融入生源多样化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路径探讨——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
邓杰
郭永霞
孙丽芳
马婧
陆磊
张琦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