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柴达木盆地诺木洪贝壳堤水体演变的介形类证据
- 1
-
-
作者
李玮
屈海英
李莎
周淑敏
宋先腾
王晓楠
-
机构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6,共13页
-
基金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ZJ-955Q)。
-
文摘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保存有大量大小混杂及两壳绞合的双壳类化石,是全球干旱区罕见的地貌景观,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记录。该记录在诺木洪西北约20 km出露,将其命名为诺木洪贝壳堤。目前诺木洪贝壳堤的沉积属性存在河湖之争,对该贝壳堤剖面开展系统的介形类分析,建立了8个生物组合带,除1带化石稀少无法鉴定外,2-8带自下而上依次为:Ily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Ilyocypris-Candona-Leucocythere-Candoniella-Eucypris inflata组合、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Ilyocypris-Leucocythere-Candoniella-Candona组合、Ilyocypris-Candoniella-Leucocythere组合、Ilyocypris bradyi-Ilyocypris echinata组合和Ilyocypris bradyi-Candoniella组合。根据8个生物组合带的属种特征和古生态指标综合分析贝壳堤水体的演化过程,认为诺木洪贝壳堤为河流相沉积。1-5带沉积期由于频繁的河流改道,贝壳堤剖面处经历牛轭湖-浅水河流多次转变,牛轭湖阶段水体较深不利于介形类生存,而浅水河流阶段介形类相对繁盛;6-8带沉积期水体维持极浅河流状态,介形类繁盛,后因持续干旱河道封闭,水体盐度升高而不利于介形类生存;最终盐壳析出,诺木洪贝壳堤沉积结束。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诺木洪贝壳堤
介形类
河流沉积
-
Keywords
Qaidam Basin
Nuomuhong Shell Ridge
ostracod
fluvial deposit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
Q911.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