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永健 张成信 +6 位作者 张明明 程烁 高立湧 于汪 赵寒 王畅 张伟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03-2114,共12页
笔者等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 笔者等选择大兴安岭北段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区域侵入岩成因类型、岩浆来源及构造环境。该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对其中正长花岗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29.5±0.4 Ma,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内侵入岩与地层相互接触关系,本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区内侵入岩具有富硅(SiO_(2)=67.36%~74.09%)、富碱(K_(2)O+Na_(2)O=8.88%~9.34%)、高铝(Al_(2)O_(3)=12.56%~16.15%),低MgO、TiO_(2)、CaO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31,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Sr、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Rb/Sr为0.9~2.0,Sr/Y为4.2~7.2,显示出高Sr、低Y的特点,指示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在早白垩世之前已结束碰撞,诺敏大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诺敏大山地区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