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民方为大问题——论诸葛亮北伐事业中最大的战略失误 被引量:1
1
作者 童力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蜀军北伐数困于粮食缺乏。粮食供应制约于运输困难。蜀国运粮人力紧张。以农民为主努力在汉中多产粮食是最佳选择。蜀汉建兴八年,魏军即使攻进汉中郡,也不可能"多收豆麦以益军粮"。迟至建兴八年,蜀国汉中郡的军垦规模比较小,... 蜀军北伐数困于粮食缺乏。粮食供应制约于运输困难。蜀国运粮人力紧张。以农民为主努力在汉中多产粮食是最佳选择。蜀汉建兴八年,魏军即使攻进汉中郡,也不可能"多收豆麦以益军粮"。迟至建兴八年,蜀国汉中郡的军垦规模比较小,而民垦规模更小(只有千余户从事农业生产),根本就不能满足北伐事业的需要。曹操制造了无民区,将汉中郡九万户(42万人)移往他地。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假设诸葛亮在建兴四年能移民六万户到汉中郡,汉中郡每年就可供应三万蜀军全年的粮食,可以使蜀军有一万运粮民夫帮助运粮,因而就可以使建兴六年的街亭战役或陈仓战役的战局有较大改观。诸葛亮没有及时大规模移民到汉中,是诸葛亮北伐事业的最大的战略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国 蜀军北伐 移民到汉中 诸葛亮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以攻为守”说质疑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光明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9-64,共6页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凡治三国史者多有论及,也都流行着一种说法,即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说:“诸葛亮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以攻为守。”①直至今日,这种观点仍很流行,如韩国磐先生就...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凡治三国史者多有论及,也都流行着一种说法,即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就说:“诸葛亮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以攻为守。”①直至今日,这种观点仍很流行,如韩国磐先生就认为:诸葛亮“这种出兵伐魏,实际上是以攻为守的策略。”②诸葛亮北伐,果真是以攻为守吗?质诸史实,实难苟同,故拟文以作质疑。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曹魏政权随着实力上升,必然积极向外发展,因此,即使蜀不攻魏,魏也要攻蜀,与其被攻,不如先发制人,以攻为守。二是根据诸葛亮在《后出师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北伐 韩国磐 后出师表 蜀汉政权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 蜀军 邓艾 十全必克 《出师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师院学报》1987年1—4期总目录
3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孙连仲 刘永恩 赵怀玉 先秦儒家 中国传统哲学 诸葛亮北伐 研究生英语 《创业史》 戏为六绝句 保卫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