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诸广岩体南部辉绿岩脉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詹礼贵 祝民强 +2 位作者 祁家明 沈滔 徐快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共9页
诸广岩基南部侵入于印支-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的辉绿岩脉广泛分布,早期(±140 Ma)辉绿岩脉多以近EW向分布,第二期(110~103 Ma)、第三期(±90 Ma)主要为NNW向或NEE向展布,属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蚀变辉绿岩较相对新鲜辉绿岩明显富集... 诸广岩基南部侵入于印支-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的辉绿岩脉广泛分布,早期(±140 Ma)辉绿岩脉多以近EW向分布,第二期(110~103 Ma)、第三期(±90 Ma)主要为NNW向或NEE向展布,属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蚀变辉绿岩较相对新鲜辉绿岩明显富集K2O和MgO,轻微富集Al2O3,而明显贫Na2O与CaO;对比分析辉绿岩、花岗岩和富矿石三者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组分Cr,Co,Ni和U等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而不是辉绿岩。无矿化的新鲜辉绿岩、含矿破碎辉绿岩、花岗质碎裂岩富矿石三种不同岩性的样品的δ34SV-CDT值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分别为-0.2‰^-0.5‰、-6.5‰^-10.9‰、-17.4‰~17.9‰,认为成矿热液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生物成因硫或沉积硫,可能部分来自花岗岩。辉绿岩脉中的矿化与辉绿岩脉经过了后期构造的切割和破碎有很大的关系,辉绿岩脉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起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它的侵入为成矿作用提供导矿和储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岩体南部 辉绿岩 硫同位素 物质成分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花岗岩体南部油洞断裂带辉绿岩脉的Ar-Ar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3
2
作者 曹豪杰 黄国龙 +4 位作者 许丽丽 黄乐真 王小冬 吴建勇 王春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7-966,共10页
油洞断裂带中辉绿岩脉的全岩Ar-Ar年龄为110.6±2.0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为50.65%)、Al2O3(平均为15.10%)、CaO(平均为10.48%)、MgO(平均为7.80%)含量和较低的TiO2(平均为1.13%)、FeOt(平均为9.9... 油洞断裂带中辉绿岩脉的全岩Ar-Ar年龄为110.6±2.0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为50.65%)、Al2O3(平均为15.10%)、CaO(平均为10.48%)、MgO(平均为7.80%)含量和较低的TiO2(平均为1.13%)、FeOt(平均为9.90%)、Na2O(平均为2.28%)、K2O(平均为0.90%)、P2O5(平均为0.11%)含量。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Ba、K的富集明显,而Nb、Ta、Zr、Hf、P、Ti显示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分布模式略呈右倾型,Eu亏损弱(δEu平均为0.92)。辉绿岩的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相似于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玄武岩,反映原始岩浆来源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流体对上覆地幔楔交代改造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源区 诸广岩体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虞航 蔡煜琦 +4 位作者 李伟林 黄国龙 庞雅庆 江卫兵 张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1-792,共12页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钻探工程揭露到较多细粒花岗岩岩脉,部分岩脉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区内两组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2.9±1.9 Ma(MSWD=1.8)和244±2 Ma(MSWD=1.4)。结合细粒花岗岩中晶质...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钻探工程揭露到较多细粒花岗岩岩脉,部分岩脉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区内两组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2.9±1.9 Ma(MSWD=1.8)和244±2 Ma(MSWD=1.4)。结合细粒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Pb定年结果,证实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文结合粤北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区域铀成矿特征,对高坪地区铀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印支期,诸广山南部先后广泛侵入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多沿断裂发育;(2)至燕山晚期,沿断裂侵入基性脉岩;(3)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与基性脉岩叠合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印支期细粒花岗岩 找矿方向 诸广岩体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