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学理论探略
1
作者
延娟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流,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与融合情况,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它也存在学术分派界限不清、概念使用混乱的弊端;“以经观子”“融子入经”的学术体系建构方式、对诸子各学派源流的认识等则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诸子学派
“以经观子”
图书分类
思想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
5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轴心时代
诸子
百家
中国文化精神
个性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文化发展
诸子学派
文化走向
雅斯贝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艺文志》诸子学理论探略
1
作者
延娟芹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诸子学通史”(项目编号:19ZDA244)。
文摘
《汉书·艺文志》以尊经为基础,建构了汉代的诸子学理论。其将学术派别与图书分类相结合,既使得各学派的内涵更加清晰,同时也使每部著作有了明确的学派归属,利于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汉书·艺文志》还反映了诸子各学派的发展源流,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与融合情况,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它也存在学术分派界限不清、概念使用混乱的弊端;“以经观子”“融子入经”的学术体系建构方式、对诸子各学派源流的认识等则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诸子学派
“以经观子”
图书分类
思想融合
Keywords
Hanshu Yiwenzhi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evaluating Zhuzi with the thought of Confucian classics
book classification
thought fus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思禾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孙以昭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少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文摘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关键词
新子学
道
诸子学派
经学
子学
Keywords
new study of philosophers in the Pre-Qin period
Tao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study of classics
study of ancient scholars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
5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轴心时代
诸子
百家
中国文化精神
个性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文化发展
诸子学派
文化走向
雅斯贝尔斯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书·艺文志》诸子学理论探略
延娟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