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诵读法应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诵读法
熟读背诵
教学方
法
基本方
法
基本功
《古文观止》
言语要素
语言的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传统诵读法的文章学价值——兼谈黎锦熙写作教育“诵读观”的独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崔正升
郝建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6,共5页
诵读不仅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其在写作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经典诵读”的逐年升温,传统诵读教学也开始扭转近代以来的颓势,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遗憾的是,人们只看到诵读对于理解、品味经典诗...
诵读不仅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其在写作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经典诵读”的逐年升温,传统诵读教学也开始扭转近代以来的颓势,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遗憾的是,人们只看到诵读对于理解、品味经典诗文的作用,而对其促进书面表达的文章学价值缺乏应有认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法
文章学
写作教育
价值
黎锦熙
特性
语文阅读
写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文科教育中应该大力提倡旧式诵读法
3
作者
周祖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6期31-32,33,40,共4页
“死记硬背”,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几十年来一直被我们当作“注入式”而否定了,认为它是与我们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相违背的.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反对机械记忆.
关键词
文科教育
诵读法
“死记硬背”
机械记忆
“启发式”
学习方
法
教学原则
注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言文诵读法教学浅议
4
作者
郑成蒙
《职教论坛》
2001年第5期49-49,共1页
一、诵读法教学有哪些优点 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老师串讲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听和记的机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二)老师的过细串讲和繁琐分析占去了大量课堂时间,老师...
一、诵读法教学有哪些优点 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老师串讲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听和记的机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二)老师的过细串讲和繁琐分析占去了大量课堂时间,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却不甚了了.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法
教学
文言文教学
中国
中学
学生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学古文教学中的“诵读法”与“抄录法”
5
作者
陈东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87-89,102,共4页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与“抄录法”是两种传统的教学法,正确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往往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旧社会,书塾中古文的诵读情况,年长的一辈都还有深刻的印象:塾师摇头晃脑的得意吟诵,学童们高声大喊地齐声诵读...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与“抄录法”是两种传统的教学法,正确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往往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旧社会,书塾中古文的诵读情况,年长的一辈都还有深刻的印象:塾师摇头晃脑的得意吟诵,学童们高声大喊地齐声诵读。真是书声琅琅。鲁迅先生对此就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法
中学古文
教学中
笔录
抄书
长声
鲁迅先生
书塾
向后面
暗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卷首
6
作者
顾之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1,共1页
中国语言训练应与中国语文的诵读取得联系。根据“声入心通”的道理,“耳治”实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我同意冯(至)先生“形式化不必太过分”的意见。然而朗读诗文,虽无需念出每一字的“头”“腹”“尾”,于意义着重处,却必须清晰...
中国语言训练应与中国语文的诵读取得联系。根据“声入心通”的道理,“耳治”实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我同意冯(至)先生“形式化不必太过分”的意见。然而朗读诗文,虽无需念出每一字的“头”“腹”“尾”,于意义着重处,却必须清晰地重读,则意义更显明。如鲁迅“鸭的喜剧”那篇文章,首段的三个“寂寞呀!”,若重读,就更有力量,令人感到盲诗人爱罗先珂在北平真是何等的寂寞了。我最近看一本外国书,说诵读的成功与否,与“嗓子”的好坏有关。语文科的教员最好是具备丰富的“本钱”。而且,要能拉得下脸儿来。黎(锦熙)先生说教员在课堂里很难拉下脸儿来诵读,这是形式化的诵读法的实际困难。但教学者若是能够忠于其事,渐渐地拉下脸儿来,诵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我从前在课堂中讲《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到“红娘曰:‘姐姐,你今日个怎不打扮?’”,我无意中突然挤窄了嗓子模仿红娘的音调,惹得同学们大笑,而且送了我一个绰号——红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科
语文教学
《西厢记》
语言训练
诵读法
爱罗先珂
形式化
长亭送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诵读法应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曾宏
机构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诵读法
熟读背诵
教学方
法
基本方
法
基本功
《古文观止》
言语要素
语言的习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传统诵读法的文章学价值——兼谈黎锦熙写作教育“诵读观”的独特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崔正升
郝建莹
机构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6,共5页
文摘
诵读不仅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其在写作教学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经典诵读”的逐年升温,传统诵读教学也开始扭转近代以来的颓势,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遗憾的是,人们只看到诵读对于理解、品味经典诗文的作用,而对其促进书面表达的文章学价值缺乏应有认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关键词
诵读法
文章学
写作教育
价值
黎锦熙
特性
语文阅读
写作教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文科教育中应该大力提倡旧式诵读法
3
作者
周祖庠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华语言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6期31-32,33,40,共4页
文摘
“死记硬背”,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几十年来一直被我们当作“注入式”而否定了,认为它是与我们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相违背的.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反对机械记忆.
关键词
文科教育
诵读法
“死记硬背”
机械记忆
“启发式”
学习方
法
教学原则
注入式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言文诵读法教学浅议
4
作者
郑成蒙
机构
浙江温州瓯海区职业中专
出处
《职教论坛》
2001年第5期49-49,共1页
文摘
一、诵读法教学有哪些优点 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老师串讲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听和记的机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以提高.(二)老师的过细串讲和繁琐分析占去了大量课堂时间,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却不甚了了.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
诵读法
教学
文言文教学
中国
中学
学生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教学研究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学古文教学中的“诵读法”与“抄录法”
5
作者
陈东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87-89,102,共4页
文摘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与“抄录法”是两种传统的教学法,正确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往往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旧社会,书塾中古文的诵读情况,年长的一辈都还有深刻的印象:塾师摇头晃脑的得意吟诵,学童们高声大喊地齐声诵读。真是书声琅琅。鲁迅先生对此就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写道:
关键词
诵读法
中学古文
教学中
笔录
抄书
长声
鲁迅先生
书塾
向后面
暗记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卷首
6
作者
顾之川
机构
不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1,共1页
文摘
中国语言训练应与中国语文的诵读取得联系。根据“声入心通”的道理,“耳治”实不失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我同意冯(至)先生“形式化不必太过分”的意见。然而朗读诗文,虽无需念出每一字的“头”“腹”“尾”,于意义着重处,却必须清晰地重读,则意义更显明。如鲁迅“鸭的喜剧”那篇文章,首段的三个“寂寞呀!”,若重读,就更有力量,令人感到盲诗人爱罗先珂在北平真是何等的寂寞了。我最近看一本外国书,说诵读的成功与否,与“嗓子”的好坏有关。语文科的教员最好是具备丰富的“本钱”。而且,要能拉得下脸儿来。黎(锦熙)先生说教员在课堂里很难拉下脸儿来诵读,这是形式化的诵读法的实际困难。但教学者若是能够忠于其事,渐渐地拉下脸儿来,诵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我从前在课堂中讲《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到“红娘曰:‘姐姐,你今日个怎不打扮?’”,我无意中突然挤窄了嗓子模仿红娘的音调,惹得同学们大笑,而且送了我一个绰号——红娘。
关键词
语文科
语文教学
《西厢记》
语言训练
诵读法
爱罗先珂
形式化
长亭送别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诵读法应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曾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传统诵读法的文章学价值——兼谈黎锦熙写作教育“诵读观”的独特性
崔正升
郝建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文科教育中应该大力提倡旧式诵读法
周祖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言文诵读法教学浅议
郑成蒙
《职教论坛》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学古文教学中的“诵读法”与“抄录法”
陈东
《高校教育管理》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卷首
顾之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