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段注》校改中的形、音、义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光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4,共4页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段注 校改 形系统 音系统 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段注》同义词论证方法述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明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1-44,共4页
同义词论证方法是《段注》同义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段注》论证、确定同义词的方法多种多样,从论据的角度可把它们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根据古书义*训、古书特殊语言现象和汉字的音义关系来论证、确定同义词。《段注》“求同法”... 同义词论证方法是《段注》同义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段注》论证、确定同义词的方法多种多样,从论据的角度可把它们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根据古书义*训、古书特殊语言现象和汉字的音义关系来论证、确定同义词。《段注》“求同法”为我们今天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段注 同义词 “求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段注》总结了汉语词义引申的系统性与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永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6-42,35,共8页
清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中,已经初步总结了汉语词义引申的系统性与规律。这一卓越的研究成果,比西方语言学中的同类成果即德国赫尔曼·保罗(1846——1921)
关键词 《段 词的本义 引申义 汉语词义 词义引申 说文段注 表达格式 引申规律 义例 演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自珍的一篇佚文——兼谈龚氏《说文段注札记》
4
作者 王杏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2-57,共6页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关键词 龚自珍 说文段注 文解字 批校本 札记 佚文 段玉裁 文字 初刻本 叶德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段注》的书名号
5
作者 张标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2-,共1页
关键词 说文段注 书名号 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会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3-84,共2页
《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罗会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内容丰富,它所收的俗体字,就是可供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说文》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作些探讨。《说文》中的俗体字,是汉字在其使用过程中的... 《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罗会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内容丰富,它所收的俗体字,就是可供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说文》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作些探讨。《说文》中的俗体字,是汉字在其使用过程中的产物,与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解字》 文》 俗体 说文段注 正体字 产生与发展 汉字形体 甲骨文 汉字改革 大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之语转蠡测——用一个实例说明推求语转轨迹的一些方法
7
作者 徐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93-97,92,共6页
语转现象的认识和语转理论的建立及其在训詁学上的广泛运用,无疑是我国前代学者对传统语言学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流弊:如事有不济,则以某某“一声之转”
关键词 语转 传统语言学 音近义通 说文段注 文通训定声 方言 庄子 形音义 吕氏春秋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玉裁与金石铭刻之学
8
作者 李中生 《学术研究》 1988年第3期80-83,共4页
段玉裁对《说文》的校注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在校订《说文》过程中,广泛利用了当时金石铭刻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个重要事实却被一些研究者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段玉裁“对《说文》古籀之外的早期古文字资料”“
关键词 段玉裁 金石铭刻 说文段注 古文字资料 作图 文解字 甲骨金文 战国文字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字典》补遗(三)
9
作者 侯兰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7-64,共8页
sjia暑:sjia(疒暑)(审母鱼部同音) ○说文:“暑,热也。”○玉篇:“(疒暑),热疾也。”集韵:“(疒暑)暍疾。”dziat截:dziat(走截)(从母月部同音) ○国语晋语:“不如截而行。”注:“旁出为截。”穆天子传:“截春山以北。”注:“截,犹阻也... sjia暑:sjia(疒暑)(审母鱼部同音) ○说文:“暑,热也。”○玉篇:“(疒暑),热疾也。”集韵:“(疒暑)暍疾。”dziat截:dziat(走截)(从母月部同音) ○国语晋语:“不如截而行。”注:“旁出为截。”穆天子传:“截春山以北。”注:“截,犹阻也。”○玉篇:“(走截),旁出前也。”集韵:“(走截),邪出前也。”按,“(走截)”是“截”的分别字,以别于割断的“截”。 thyeng汀:thyeng町(透母双声,耕部叠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段注 广韵 叠韵 玉篇 王念孙 集韵 同源字典 急就篇 师古 同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训诂学研究概述
10
作者 傅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训诂学是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语词、研究语义的学科。训诂研究对校释古籍、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与考证语言发展的历史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作用。浙江对训诂学的研究,有传统的优势,晚清以来,就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浙籍训... 训诂学是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语词、研究语义的学科。训诂研究对校释古籍、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与考证语言发展的历史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作用。浙江对训诂学的研究,有传统的优势,晚清以来,就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浙籍训诂学家,如俞樾、孙诒让、章炳麟、王国维、沈兼士、马叙伦、朱起凤、张相等,留下了《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名原》、《札迻》、《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文始》、《新方言》、《小学答问》、《观堂集林》、《联绵字谱》、《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段砚斋杂文》、《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辞通》、《诗词曲语辞汇释》等不朽的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家 研究概述 姜亮夫 训诂研究 敦煌变文 说文段注 《楚辞》 浙江 校释 解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凳甘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字空——访年轻训诂学家郭在贻
11
作者 肖前 《探索(浙江)》 1985年第2期33-35,共3页
一九八四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首次评选出二等奖三名。其中两名出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另一名则是杭州大学中文系的郭在贻副教授,他的获得论文是《楚辞解诂》和《唐代白话诗释词》。《中国语文》
关键词 训诂学家 俗语词 《楚辞》 解诂 九屈 青年语言学家 白话诗 释词 中文系 说文段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谚语在古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哲庵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2期36-37,共2页
谚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中肯而生动的格言。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往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谚语,《广雅》解释为“传言也”。《说文段注》:“传言者,古语也。”陆德明又解作“俗语”。... 谚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中肯而生动的格言。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往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谚语,《广雅》解释为“传言也”。《说文段注》:“传言者,古语也。”陆德明又解作“俗语”。总之,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是前代的故训。论“谚”,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可见“谚”这个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籍中,并且在古代就已进入诗文。例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孔颖达疏:“醉不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古诗 鹅毛 劳动人民 前车 说文段注 电光 故训 诗经 范成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用字
13
作者 余心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67-71,80,共6页
古汉语中通用字很多。所谓通用字是甲字可通作乙字,可当乙字用,二字同音或音近,有相同的意义。但多不能互通。通用字包括通借字。《汉书·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颜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以视为示,就是借视为... 古汉语中通用字很多。所谓通用字是甲字可通作乙字,可当乙字用,二字同音或音近,有相同的意义。但多不能互通。通用字包括通借字。《汉书·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颜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以视为示,就是借视为示。这里所说的通用字就是通借字。通用字中还有古今字、异体字。马寿龄《说文段注撰要》中的通用字就包括这三方面。通用字是一个概括的名称,它和三者有不同的概念,而三者之间又有交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段注撰要 高帝纪 古今字 二字 通作 毛传 古字通用 郑笺 孔疏 后起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耿”是指长久专一于某种人或事物——兼与《新华字典》商榷
14
作者 雅颂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0,共2页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耿”字头的[耿耿]条下有两个注解:“1形容忠诚:忠心~~。2心里老想着不能忘怀:~~于怀。”其中的第一个注解是新增的。该书在封底指出,修订本“释义准确,例证精当”。而我们认为,“耿耿”的释义却是有失准确的。在语言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字典》 《段 或事物 语义特点 指长 释义准确 说文段注 阅微草堂笔记 文》 《春秋繁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殴”可以通“驱”
15
作者 唐遇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2-42,共1页
“殴”可以通“驱”唐遇春“今殴民而归之农”(贾谊《论积贮疏》中学课本注:殴,当作殴,通“驱”。陈向华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课本注释应改为:殴,通“驱”。并以为,“辞书找不到‘殴’与‘驱’相通的例子,有的注者把‘殴’作... “殴”可以通“驱”唐遇春“今殴民而归之农”(贾谊《论积贮疏》中学课本注:殴,当作殴,通“驱”。陈向华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课本注释应改为:殴,通“驱”。并以为,“辞书找不到‘殴’与‘驱’相通的例子,有的注者把‘殴’作为‘驱’的假借字来解释,也是缺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本 说文段注 《中华大字典》 《文选》 《东京赋》 通假字 版本依据 辞书 假借字 《集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關於研究“小學”的幾點意见
16
作者 刘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3年第2期61-64,共4页
语言文字之学,古来叫做“小学”,包括声音、文字、訓詁方面而言。研究这门科学的都一致推崇清代乾嘉诸老。不过學術進步總不免受着時代的局限,乾嘉諸老只是在他们那個時代以前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步,至於繼續增長,還要等待後人来努力,所以... 语言文字之学,古来叫做“小学”,包括声音、文字、訓詁方面而言。研究这门科学的都一致推崇清代乾嘉诸老。不过學術進步總不免受着時代的局限,乾嘉諸老只是在他们那個時代以前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步,至於繼續增長,還要等待後人来努力,所以到了現代研究“小學”,必然又要在乾嘉諸老提高了的基礎之上用新的觀點方法精益求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古人 别字 说文段注 虫部 叠韵 前修未密 古音研究 本有其字 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