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理论视角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与传播——以四川涉藏地区说唱艺人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邓备 杨露 《新闻论坛》 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
四川涉藏地区是格萨尔流传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之一。通过深度访谈法,以四川涉藏地区说唱艺人为中心考察格萨尔史诗的传承与传播现状发现,四川涉藏地区说唱艺人已经寥寥无几,生存状态堪忧,史诗的传承传播状况不容乐观。基于创新理... 四川涉藏地区是格萨尔流传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之一。通过深度访谈法,以四川涉藏地区说唱艺人为中心考察格萨尔史诗的传承与传播现状发现,四川涉藏地区说唱艺人已经寥寥无几,生存状态堪忧,史诗的传承传播状况不容乐观。基于创新理论视角,格萨尔史诗传承与传播的优化途径是:制度创新,让说唱艺人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市场创新,面向青少年、游客等群体,扩大传承传播范围;技术创新,使用新兴技术,赋能史诗传承传播;产品创新,让传统IP焕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 说唱艺人 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外人”与“局内人”眼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历史的回声——当代中国纳西音乐》与《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玉英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在中国,比起汉族音乐研究来说,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民族本民族学者队伍尚还单薄,而且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学者的成果一般不为更多人知晓;二是目前汉族民族音乐学者研究... 在中国,比起汉族音乐研究来说,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民族本民族学者队伍尚还单薄,而且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学者的成果一般不为更多人知晓;二是目前汉族民族音乐学者研究范围相对保守,多集中于汉族音乐研究,鲜有人顾及少数民族音乐,从而出现整个中国各民族音乐研究“失衡”的状况;三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本身缺乏与国际学术之间的沟通,缺乏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手段。因此,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学研究队伍的自身建设,促进中国各民族音乐研究的互动和交流,拓宽理论方法视野,是目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民族音乐学系李海伦教授的博士论丈《历史的回声一一当代中国纳西音乐》(《EchoesofHiStory--NaxiI/IUSicinModernChina》,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杨玉成的博士论文(《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中较为成功的两例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纳西音乐说唱艺人及音乐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地认识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说唱艺术——与黄林同志商榷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官生 《民族艺术研究》 1991年第5期76-80,共5页
黄林同志在1987年第二期 《中国音乐学》上发表了一篇叫做《吟唱史诗不同于说唱曲艺》的文章,用北宋汉族的曲艺为尺子来衡量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说唱艺术,得出结论说,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说唱艺术(黄林同志称之为吟唱“史诗”,下同)不属... 黄林同志在1987年第二期 《中国音乐学》上发表了一篇叫做《吟唱史诗不同于说唱曲艺》的文章,用北宋汉族的曲艺为尺子来衡量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说唱艺术,得出结论说,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说唱艺术(黄林同志称之为吟唱“史诗”,下同)不属于曲艺,“从曲艺的萌生到形成以及它所根植的社会背景来看,我认为他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而产生的,是隶属于市民文学(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艺术 曲艺形式 云南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曲艺 中国音乐学 市民阶层 文学艺术形式 艺术品种 民间说唱 说唱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变迁寻绎
4
作者 郭晓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就已开始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进行研究。《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考查进入20世纪学者视野。首先是30年代的法国藏学研究者达维-妮尔、石泰安,他们均先后多次进入藏族地区采访过很多的“流浪艺人”,也是最早将藏...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就已开始对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进行研究。《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考查进入20世纪学者视野。首先是30年代的法国藏学研究者达维-妮尔、石泰安,他们均先后多次进入藏族地区采访过很多的“流浪艺人”,也是最早将藏族《格萨尔》史诗纳入学术话语的研究者。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今史诗说唱艺人的变迁轨迹,从史诗的唱腔曲调、说唱行为模式、传统变迁可以看到,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的改变,造成说唱艺人群体无意识变迁和口头说唱渐次消亡的不可抗性。这也促使我们面对变迁的冲击而重新回归传统,回归母体文化,保留住《格萨尔》史诗原真的韵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说唱艺人 变迁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成为胡尔奇的途径
5
作者 呼琴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田野调查和胡尔奇个人研究发现,蒙古族民间艺人成为胡尔奇的途径有很多种。本文重点从代际传授、拜师学艺或请教、“本森乌力格尔”、媒体平台和胡尔奇培训班等维度,剖析如何成为一名胡尔奇的途径。通过探索蒙古族民间艺人在理论和... 通过田野调查和胡尔奇个人研究发现,蒙古族民间艺人成为胡尔奇的途径有很多种。本文重点从代际传授、拜师学艺或请教、“本森乌力格尔”、媒体平台和胡尔奇培训班等维度,剖析如何成为一名胡尔奇的途径。通过探索蒙古族民间艺人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胡尔奇,受单个途径或多个途径的综合影响,且个体之间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说唱艺人 胡尔奇 途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尔奇”释辨 被引量:2
6
作者 博特乐图 杨海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虎儿赤”、“忽儿奇”、“胡尔奇”等是古今汉文文献中对蒙古语“hugurci”的三种意译术语。这一术语所指的几次演变,是与“胡尔”(hugur)一词所指的演变联系在一起的。在蒙古汗国、元朝时期,“虎儿赤”指奏乐艺人,后又指宫廷专门设... “虎儿赤”、“忽儿奇”、“胡尔奇”等是古今汉文文献中对蒙古语“hugurci”的三种意译术语。这一术语所指的几次演变,是与“胡尔”(hugur)一词所指的演变联系在一起的。在蒙古汗国、元朝时期,“虎儿赤”指奏乐艺人,后又指宫廷专门设立的隶属于“薛怯”的音乐职位之称。“北元”时期演变成忽兀儿乐器演奏者专称——“忽儿奇”。19世纪以后“胡尔奇”又成为科尔沁职业音乐艺人的专称。而蒙、元帝国宫廷中的“虎儿赤”制度,可能就是我国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皇朝所普遍采用的本土音乐管理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尔奇” 蒙古人 口簧 虎儿赤制度 奏乐艺人 说唱艺人 宫廷音乐制度 忽儿奇 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音乐研究百年(五) 被引量:1
7
作者 博特乐图 郭晶晶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4-85,共12页
蒙古族说唱音乐研究蒙古族说唱音乐包括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体裁,各种体裁类型的祝赞词、祭词等也属于说唱音乐范畴。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现象,蒙古族说唱艺术一直是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音乐学在内的蒙古学研究... 蒙古族说唱音乐研究蒙古族说唱音乐包括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体裁,各种体裁类型的祝赞词、祭词等也属于说唱音乐范畴。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现象,蒙古族说唱艺术一直是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音乐学在内的蒙古学研究领域所关注的对象。建国以来,在蒙古族说唱音乐的搜集整理、说唱艺人的普查以及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出版了不少曲调集、艺人传略以及理论研究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史诗 说唱音乐 音乐研究 江格尔 乌力格尔 格斯尔 说唱艺术 祝赞词 说唱艺人 胡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音乐研究百年(六) 被引量:1
8
作者 博特乐图 郭晶晶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蒙古族说唱音乐研究(续)(二)胡仁·乌力格尔研究胡仁·乌力格尔是一种清朝中末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喀喇沁——东土默特一带产生的说唱音乐体裁。由职业或半职业说唱艺人,用胡尔(四胡)伴奏,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表... 蒙古族说唱音乐研究(续)(二)胡仁·乌力格尔研究胡仁·乌力格尔是一种清朝中末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喀喇沁——东土默特一带产生的说唱音乐体裁。由职业或半职业说唱艺人,用胡尔(四胡)伴奏,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表演。演唱的曲目主要为汉族历史演义故事,如《隋唐演义》《刘秀走国》《封神演义》等,其音乐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力格尔 胡尔奇 胡仁 内蒙古东部地区 东土默特 说唱艺人 历史演义 《封神演义》 英雄史诗 祝赞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9
作者 胡振华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5年第1期95-96,共2页
我国有三部长的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蒙古族的《江格尔》。新疆各族人民对"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是经常听到的。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谈一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玛纳斯"(м... 我国有三部长的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蒙古族的《江格尔》。新疆各族人民对"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是经常听到的。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谈一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玛纳斯"(манас)一词在苏联1965年出版的К·К·尤达恒(К·К·ЮДАХИН)编篡的《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语俄罗斯语词典》的515页上解释为"吉尔吉斯人民的英雄史诗,史诗中的英雄主人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奇 英雄史诗 俄罗斯语 《格萨尔》 江格尔 说唱艺人 达恒 赛麦台依 塔拉斯 地理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王》:“故”事“新”编及其现代性
10
作者 杨华丽 《百家评论》 2015年第5期50-57,共8页
自小就熟悉史诗《格萨尔王传》且一直拥有靠近格萨尔王的热望的藏族作家阿来,选择以小说形式重述格萨尔王的神话,从而加入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于2005年发起的"The Myths"1项目,可以... 自小就熟悉史诗《格萨尔王传》且一直拥有靠近格萨尔王的热望的藏族作家阿来,选择以小说形式重述格萨尔王的神话,从而加入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Canongate Books)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于2005年发起的"The Myths"1项目,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与全球所有有幸参与这项跨国出版盛事的作者,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简妮特·温特森(英国)等一样,阿来重述格萨尔的神话,既是一次回望自身文化来路的难得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王 阿来 坎农 现代性 阿特伍德 小说形式 小说写作 说唱艺人 赛马称王 叶兆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王传》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俊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1期32-34,共3页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传播,使《格萨尔》这支奇葩在民族文苑中开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没有他们的勤奋耕耘、辛勤传播,《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便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将会失去一...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传播,使《格萨尔》这支奇葩在民族文苑中开放,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没有他们的勤奋耕耘、辛勤传播,《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便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将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民间说唱艺人,就没有《格萨尔王传》这部宏伟的巨著。因此,对《格萨尔》民间说唱艺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研究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王传 说唱艺人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比较初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庆隆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3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曲艺 曲艺形式 说唱艺术 说唱艺人 康朗香贡 相会调 白族调 曲本 赞哈 少数民族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
13
作者 赵砚臣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3期25-26,36,共3页
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蒙古分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副团长、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政协委员、优秀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同志,于一九四二年旧... 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蒙古分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副团长、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政协委员、优秀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同志,于一九四二年旧历八月廿一日,出生在素有“歌海”之称的科尔沁草原。家乡父老人人会唱蒙古民歌,家家都有民族乐器。少年时代的阿拉腾奥勒,为能倾听民间说唱艺人的说唱“马力格尔”而经常废寝忘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腾奥勒 中国音乐家协会 民间乐器 民族乐器 说唱艺人 科尔沁草原 广播电视艺术 音乐传统 少年时代 民间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民间艺术家介绍
14
作者 王晶晶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伊丹扎布(1948~),蒙古族,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四胡科尔沁流派重要代表,民歌手、说唱艺人,蒙古族四胡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师,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特聘艺术家。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 蒙古族 说唱艺人 科尔沁 通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史诗小说”的自觉建构——兼评梅卓《神授·魔岭记》
15
作者 董国俊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6期56-61,共6页
《神授·魔岭记》在神性与人性、梦幻与现实、史诗与小说三个维度上建构了一种“新史诗小说”的写作路径,集中表现为人性的神圣化、现实的梦幻化、小说的史诗化。在文体上,这部小说在“视角转换”和“散韵结合”两方面的特色,突破... 《神授·魔岭记》在神性与人性、梦幻与现实、史诗与小说三个维度上建构了一种“新史诗小说”的写作路径,集中表现为人性的神圣化、现实的梦幻化、小说的史诗化。在文体上,这部小说在“视角转换”和“散韵结合”两方面的特色,突破了一些概念或术语的框定,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授·魔岭记》 说唱艺人 新史诗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越剧百年发展历程隆重纪念中国
16
《戏文》 2006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100年前的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浙江嵊州甘霖乡东王村的农民将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嵊州说唱艺人登台演戏。就是这次粉墨登场,标志着一个新的剧种——中国越剧的诞生。
关键词 中国 越剧 说唱艺人 嵊州市 剧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山鼓儿词艺术传承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17
作者 孙浩斌 胡澄 苏培龙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第5期69-72,共4页
鼓儿词,又称俚俗鼓词、犁铧大鼓、大鼓书,民间传统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其与道教劝道的渔鼓道情属一脉两支,是从道曲演变形成的独角书。鼓儿词流布于河南各地,以南阳、开封、许昌最盛。鼓儿词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民俗结合又出现了多种... 鼓儿词,又称俚俗鼓词、犁铧大鼓、大鼓书,民间传统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其与道教劝道的渔鼓道情属一脉两支,是从道曲演变形成的独角书。鼓儿词流布于河南各地,以南阳、开封、许昌最盛。鼓儿词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民俗结合又出现了多种称谓:如豫北的说唱艺人以北方地区方音为基调,故称打鼓京腔或大鼓京腔;豫西南地区唱腔尾带哼音,又叫鼓儿哼;豫南称光州大鼓或豫南大鼓,其中地处淮河以北的又叫淮北大鼓、侉口或北口,地处淮河以南的又叫淮南大鼓、蛮口或南口;豫东叫单大鼓等等。本题所探之鲁山鼓儿词,即为其在豫西的发展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艺人 淮河以北 京腔 说唱艺术 流传过程 豫南 豫西南地区 民间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锡剧艺术的人物塑造
18
作者 张远鸿 《剧影月报》 2019年第6期76-77,共2页
锡剧旧称"滩簧",在百年前是没有锡剧这一名称的,更不要说锡剧这一剧种了。早年间苏南地区的一些"唱春"的艺人,他们大多以说唱的形式走在乡间地头,说唱一些吉祥、祝福曲文以讨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渐... 锡剧旧称"滩簧",在百年前是没有锡剧这一名称的,更不要说锡剧这一剧种了。早年间苏南地区的一些"唱春"的艺人,他们大多以说唱的形式走在乡间地头,说唱一些吉祥、祝福曲文以讨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渐渐地有的说唱艺人进入了大上海,并结伙搭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艺人 锡剧 早年间 人物塑造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多""五少"'与"红头强"工程
19
作者 金秋 《剧影月报》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曲艺说唱艺术 说唱艺人 说唱文艺作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