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的思维:说不可说——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方法论 被引量:5
1
作者 何丽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本文认为 ,“象”的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本体论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以“象”来把握“存在” ,并以对“象”的解说来把握存在本质的方式。“象”的思维不同于一般的形象思维 ,它的产生源于本体论之“说不可说”。它所给出的“象”... 本文认为 ,“象”的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本体论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以“象”来把握“存在” ,并以对“象”的解说来把握存在本质的方式。“象”的思维不同于一般的形象思维 ,它的产生源于本体论之“说不可说”。它所给出的“象”不同于一般的事物形象。它通过“象”所给出的存在本质也不同于抽象思维所给出的本质。“象”的思维不仅存在于哲学 ,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相比于西方哲学“是”的思维 ,“象”的思维诚然有自己的缺点 ,但也有自己的优点。在今后的时代中 ,“象”的思维应当有自己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 形而上学 方法论 说不可说 语言 存在 哲学史 古代哲学 哲学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不可说:对言说之原初悖论的文学性裁决——“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三 被引量:1
2
作者 戴登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2,共10页
耶鲁学派发现,遵循语言三维(所指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转换生成机制,文学言说发明了无数化解言说之原初悖论的表意手段或修辞策略。这些手段和策略包括:奇异性、扭曲或变形,悖论式表达,空间化;重复,隐藏或沉默,给出符号;隐... 耶鲁学派发现,遵循语言三维(所指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转换生成机制,文学言说发明了无数化解言说之原初悖论的表意手段或修辞策略。这些手段和策略包括:奇异性、扭曲或变形,悖论式表达,空间化;重复,隐藏或沉默,给出符号;隐喻的隐喻,将不可说主题化;悬而未决,生成性,见证,自我赋予,等等。这些手法不仅在可说-不可说的张力之间让不可说的神秘自身显形,而且将言说导向了思想与世界的原初起源之处,为形而上学的原初起源或终极难题提供了一种文学性的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语言诗学 说不可说 原初起源的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