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域北道说一切有部来源的一条线索
1
作者 刘屹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西域北道诸国佛教以说一切有部为主要特色,但学界一直不清楚北道诸国的“有部”源自哪里。本文通过对僧传所载鸠摩罗什在疏勒所读论书的分析追溯,认为罗什读到的是说一切有部的“一身六足”七论。通过对比犍陀罗和迦湿弥罗两地佛教传统... 西域北道诸国佛教以说一切有部为主要特色,但学界一直不清楚北道诸国的“有部”源自哪里。本文通过对僧传所载鸠摩罗什在疏勒所读论书的分析追溯,认为罗什读到的是说一切有部的“一身六足”七论。通过对比犍陀罗和迦湿弥罗两地佛教传统的异同,可以推测是迦湿弥罗地区的说一切有部通过北上印度河谷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道路,经古代塔什库尔干地区而将有部经论传到疏勒,再延展到整个西域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北道 说一切有部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博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献疑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春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此文在考察《浙藏敦煌文献》图录中浙敦195(浙博17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基础上,对本号文书作为敦煌文献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重点分析王仁堪题签、题记和钤印等信息,以及王氏此类信息与敦煌文献出土时间的矛盾关系,倾向于认... 此文在考察《浙藏敦煌文献》图录中浙敦195(浙博17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基础上,对本号文书作为敦煌文献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重点分析王仁堪题签、题记和钤印等信息,以及王氏此类信息与敦煌文献出土时间的矛盾关系,倾向于认为本号文书不属于敦煌文献范畴。文中还对本号文书定性中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相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 敦煌文献 王仁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有与无常:佛教运动观探析——以说一切有部为中心
3
作者 何石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1,共4页
说一切有部作为部派佛教中成立较早的学派,其"三世恒有,法体恒存"的宗义代表了佛教运动观的早期理论形态。有部的宗义发源于对原始佛教经典中法相的相摄、自相、共相等关系的研究,而具有其独特的论证方式和理论内涵。由"... 说一切有部作为部派佛教中成立较早的学派,其"三世恒有,法体恒存"的宗义代表了佛教运动观的早期理论形态。有部的宗义发源于对原始佛教经典中法相的相摄、自相、共相等关系的研究,而具有其独特的论证方式和理论内涵。由"无常"而推出"恒有",以"恒有"来论证"无常",是有部对动静辩证关系的独特理解。有部运动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论证模式被后来的大乘佛教所继承和发展。从原始佛教的"诸行无常",到说一切有部的"法体恒有",再到大乘中观学的非断非常、动静双遣,反映了佛教运动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运动观 说一切有部 僧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佛教世界观的演进历程——以说一切有部经论为中心
4
作者 许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三科在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中的细密分析过程中逐步成为佛教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典范。五事是《俱舍论》之五位七十五法的雏形,亦是《百法明门论》产生的基础。它改变了根本说一切有部以蕴、处、界三科摄一切法的世界观。以五事摄一切法,是佛... 三科在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中的细密分析过程中逐步成为佛教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典范。五事是《俱舍论》之五位七十五法的雏形,亦是《百法明门论》产生的基础。它改变了根本说一切有部以蕴、处、界三科摄一切法的世界观。以五事摄一切法,是佛教世界观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出现在说一切有部并非偶然,而是逻辑的必然。说一切有部精于论议,分别法相,被誉为佛教的经院哲学,又由于它受到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影响,其哲学思辨特质非常突出,其关注的重点亦由自身逐步拓展到整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世界观 三科 五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十八不共法”——兼论它在龟兹石窟中的图像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87,共14页
十八不共法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的重要内容,它的内容包括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和大悲,是佛所独具的能力和功德。这种思想在说一切有部的经典和龟兹石窟的壁画中均有所反映。
关键词 十八不共法 小乘 说一切有部 龟兹石窟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佛教美术思想刍议——兼谈其在龟兹石窟中的反映 被引量:2
6
作者 苗利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 说一切有部认为世俗世界是三世恒有的法体缘起聚合的结果,是无常的,只有涅槃才是最终的解脱。涅槃之道是无相的,必须借表现释迦牟尼事迹的有相之道——佛教美术来显现。佛教美术具有提供观想对象、宣传、教育、认识、供养、祈福和发愿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佛教美术 涅槃 无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旃陀石窟壁画中的说一切有部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阿旃陀石窟所在的西印度地区流行小乘说一切有部戒律,阿旃陀壁画很明显地体现出说一切有部的影响小乘佛教不礼菩萨,说一切有部更是重视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经历,这些表现佛陀累世修行的佛本生故事构成了阿旃陀壁画最主要的表现题材;从这... 阿旃陀石窟所在的西印度地区流行小乘说一切有部戒律,阿旃陀壁画很明显地体现出说一切有部的影响小乘佛教不礼菩萨,说一切有部更是重视表现释迦牟尼的前世经历,这些表现佛陀累世修行的佛本生故事构成了阿旃陀壁画最主要的表现题材;从这些本生故事的文本来源看,约半数可以与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对应,尤其是如大善见王本生、独角仙人本生壁画,描绘出了说一切有部律典特有的细节特征;从阿旃陀壁画的表现主旨来看,也很明显地表现出说一切有部重视因缘果报、主张禅修持戒等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旃陀壁画 本生故事 说一切有部 因缘果报 禅修持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子部佛学述略
8
作者 王静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14-216,共3页
在佛陀逝世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在部派佛教时期,犊子部佛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受耆那教的影响较深,他们的学说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由犊子部分裂出去的正量部是小乘佛教四大派别之... 在佛陀逝世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在部派佛教时期,犊子部佛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受耆那教的影响较深,他们的学说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由犊子部分裂出去的正量部是小乘佛教四大派别之一。研究犊子部佛教对于了解早期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佛教 犊子 说一切有部 补特伽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佛教时间观的演进历程——以三世和三世法问题为中心
9
作者 许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是与佛教修行解脱密切相关的时间观念,它关涉已修和未修、已断和未断。早期佛教以三世和三世法问题为着力点讨论时间之于修行解脱的意义。特别是说一切有部通过对知识和对象外在性问题的讨论展开三世实有的知识论论... 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是与佛教修行解脱密切相关的时间观念,它关涉已修和未修、已断和未断。早期佛教以三世和三世法问题为着力点讨论时间之于修行解脱的意义。特别是说一切有部通过对知识和对象外在性问题的讨论展开三世实有的知识论论证,继而又在对作用与功能的区分中完成三世实有的价值论证成。在论证过程中不断强化三世和三世法的同一性,强调三世相续流转乃是有为法建立之基础,而有为法则是无为法存在之前提,这就将三世问题与一切法实有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说一切有部对于以空间理解时间有着特殊的认识,主张时间、空间和概念三者通过其各自最小单位“刹那”“极微”“字”积聚而共同构成有为法。如此,则既不否定以空间理解时间的传统理路,又在相续和作用的过程中显豁出因果关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时间观 说一切有部 三世 因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献语词校释丛札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谢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补编》 敦煌变文 《往五天竺国传》 《集韵》 “卧” 校释 《大正藏》 古籍出版 根本说一切有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传壁画与佛神通力——兼论龟兹石窟涅?题材故事画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利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龟兹佛传壁画中,有丰富的佛陀一生教化事迹(说法图),其中蕴含佛陀神通力的非凡表现,这是龟兹石窟佛传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与龟兹佛教尊习说一切有部思想,特别是注重涅槃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龟兹 佛传 神通 涅槃 说一切有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诺桑王子》故事的印度渊源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筱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汉译佛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三、卷十四所载的《善财与悦意》故事与藏族《诺桑王子》故事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却无影响关系。正是因为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梵文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汉译佛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三、卷十四所载的《善财与悦意》故事与藏族《诺桑王子》故事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却无影响关系。正是因为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梵文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善财与悦意》故事成为藏族《诺桑王子》故事的最初佛经故事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桑王子》 根本说一切有部 印度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观派的四重因果观
13
作者 曹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1,共8页
印度中观派的龙树在“缘起性空”这一理论层次上,成功地否定了果法的实在性,但没有解决因法是否实在的问题。所以龙树必须从彻底否定“因果”的理论高度来达到“毕竟空寂”的层次。龙树认为,完善的因果理论必须既要满足因、果有联系,即... 印度中观派的龙树在“缘起性空”这一理论层次上,成功地否定了果法的实在性,但没有解决因法是否实在的问题。所以龙树必须从彻底否定“因果”的理论高度来达到“毕竟空寂”的层次。龙树认为,完善的因果理论必须既要满足因、果有联系,即“一”的关系,又要满足因、果相区分,即“异”的关系。但由于“一”与“异”相矛盾,不能同时处于一个体系中,所以因果关系无法成立,故一切皆空。如此看来,唯识宗的种子与现行的因果理论并不成功,西方哲学中也无能够满足龙树苛刻要求的因果理论。但唯独新有部众贤提出的因果理论却超越了龙树:在果法处于未来世正生位时,因果相互系属故是“一”的关系;当果法被无障胜因“生相”推到现在世已生位时,果法成为与诸因法没有关系的“缘已生法”,故是“异”的关系。但实际上,龙树《中观颂》中还有两个因果理论层次:佛的“八不缘起”观,和龙树他自己的“中道缘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派 说一切有部 无障胜因 四重因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族和傣族的同源异流故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国祥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关键词 傣族 藏族 《五卷书》 民间故事 同源异流 《罗摩衍那》 《召树屯》 《诺桑王子》 根本说一切有部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赵莉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一生事迹的佛传题材比较普遍,大约有60余种。①其中有些题材在国内其他地区不甚出现,如降伏六师外道即是。降伏六师外道故事是龟兹佛传壁画中具有浓厚神奇色彩的一章,...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赵莉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一生事迹的佛传题材比较普遍,大约有60余种。①其中有些题材在国内其他地区不甚出现,如降伏六师外道即是。降伏六师外道故事是龟兹佛传壁画中具有浓厚神奇色彩的一章,迄今未见专文论述。笔者不敏,意欲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壁画 《贤愚经》 鸠摩罗什 弥勒菩萨 龟兹石窟 佛教思想 中心柱窟 说一切有部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受九罪报”壁画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霍旭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3,共10页
龟兹石窟存有多幅“佛受九罪报”题材壁画,表现的是佛前世的“恶行”和所得的果报。本文从“佛受九罪报”内容入手,结合龟兹壁画进行考释,并对与“佛受九罪报”相关的几个佛教思想理论问题作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九罪报 业报轮回 龟兹石窟壁画 说一切有部 大乘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藏西域梵文写本:整理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德藏西域梵文写本:整理与研究回顾杨富学敦煌、西域出土梵文文献的收藏、研究情况,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些写本一直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是西方敦煌学、西域佛教史、印度学和梵文研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涌现出一批... 德藏西域梵文写本:整理与研究回顾杨富学敦煌、西域出土梵文文献的收藏、研究情况,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些写本一直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是西方敦煌学、西域佛教史、印度学和梵文研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写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 整理与研究 梵文 突厥斯坦 西域 收集品 季羡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布萨文与布萨次第新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湛如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关键词 《大正藏》 《四分律》 原始佛教 敦煌佛教 敦煌文书 根本说一切有部 佛教教团 比丘 敦煌本 中国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景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中国佛教的发展又为佛典翻译提出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翻译 中国佛教史 根本说一切有部 陀罗尼 唐长安城 译场 笔受 佛经翻译 中国文化 译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锡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期49-57,共9页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身饲饿虎的佛经故事②。后来他们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出三藏记集》 原始佛教 《百喻经》 譬喻经 周作人 《弘明集》 说一切有部 三藏法师 佛所行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