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地中海贫血的珠蛋白基因诱导疗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卢焯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40,共4页
珠蛋白基因诱导疗法是目前针对β地中海贫血一种仍在不断探索中的新型治疗手段。本文对β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基因诱导治疗的具体原理及目前的γ珠蛋白基因诱导药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珠蛋白基因诱导疗法 胎儿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海霞 李晓曦 +2 位作者 桑琳 李红英 杨亚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功能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艳 王应良 石秀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分级与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患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偏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金华 张惠佳 +4 位作者 王益梅 颜华 郭春光 胡继红 周平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4-86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儿使用患侧上肢减少、甚至不使用,形成“习得性废用”,从而影响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患儿 上肢功能 针刺配合 偏瘫 中枢性运动障碍 发育缺陷 患侧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5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儿童偏瘫是儿童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一种障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偏瘫儿童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比较困难,尤其是患手的功能。近年来提出用于儿童的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本文就目前此方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偏瘫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患侧上肢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邢春燕 孙克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811,共4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 therapy,CI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及相应的“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研究显示,切断猴子...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 therapy,CI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及相应的“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研究显示,切断猴子一侧前肢传入神经,会导致其不能有效使用该肢体.但是猴子能用其他肢体适应环境.反复强化使用健肢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儿童 习得性废用 治疗方法 动物实验 传入神经 适应环境 有效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韩小燕 刘春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9,共7页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患儿使用患侧肢体;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即重复性训练(repetitive task practice,RTP);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即适应性训练(adaptive task practice,ATP)或塑形技术(shaping);其中集中、强化训练患肢是治疗方案中最主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患儿 上肢功能 系统 改良 强化训练 治疗方案 习得性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感知提醒疗法与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安琴 何爱群 +4 位作者 曹海燕 解益 黎景波 聂天翠 应其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mCIMT组(20例)、SCT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mCIMT组与SC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3周的单侧和双侧上肢强化训练。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MT组与SCT组FMA-UE、ARAT、MAL与MBI得分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MAL使用数量与活动质量评分均优于SC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CT组ARAT与MBI得分优于mCIM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单侧肢体强化训练(如m CIMT)与双侧上肢强化训练(如SCT)均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使用频率与运动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表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感知提醒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间质热疗法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生存率——首次临床经验与常规治疗效果的比较
9
作者 Eickmeyer F Schwarzmaier HJ +1 位作者 Müller FP 方磊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激光诱导间质热疗法 结肠直肠癌 治疗效果 肝转移 临床经验 生存率 非手术治疗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瑛 刘惠林 +4 位作者 吴春薇 李新宇 郑萍 陈宸 李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30例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接受共30 h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n=15)为传统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n=15)为每天3 h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 目的探讨短期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30例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接受共30 h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n=15)为传统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n=15)为每天3 h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交流能力问卷(CA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AB口语表达、命名及复述功能显著改善(P<0.001),听理解恢复不明显(P=0.066);对照组口语表达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CAL评分显著改善(P<0.001)。结论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可短期内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慢性失语症 强制性诱导疗法 言语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医吊黄疗法
11
作者 张泉鑫 《中兽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中兽医认为 ,黄症是家畜血离经络 ,瘀于肌肤或脏腑 ,引起组织肿胀或全身性病理状态的一种病症。吊黄疗法是治疗黄症的一种诱导疗法 ,它是在吊黄穴位上针刺、埋药或穿绳 ,使黄毒引流出来而消散。该文对吊黄疗法的针穴、药物。
关键词 中兽医 吊黄疗法 病理状态 诱导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左月仙 李爱霞 杨花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 作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在脑瘫患儿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璐 李庆雯 黄力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eonstraim-indueed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发展较快的康复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即“习得性废用”及与之相应的“塑形”技术=19世纪60年代,Taub等通过外科手术对猴子前肢去感觉传入...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eonstraim-indueed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发展较快的康复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即“习得性废用”及与之相应的“塑形”技术=19世纪60年代,Taub等通过外科手术对猴子前肢去感觉传入神经,术后猴子便不会在自然环境中使用该侧肢体,而学会用健侧肢体进行补偿失去的功能,出现了阳性强化过程,当神经系统的抑制解除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始恢复后,猴子试网使用患侧肢体,但出现笨拙,无效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运动训练 上肢康复 脑瘫患儿 神经系统 习得性废用 侧肢体 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影响激光痛相关的神经震荡
14
作者 张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9-699,共1页
音乐可以激活情感相关的神经网络。针对不同的疗效或康复目标(尤其慢性痛治疗),临床上建立现代音乐疗法。然而,音乐疗法调节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Hauck等通过脑磁图(MEG)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音乐疗法(即接受疗法和诱导... 音乐可以激活情感相关的神经网络。针对不同的疗效或康复目标(尤其慢性痛治疗),临床上建立现代音乐疗法。然而,音乐疗法调节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Hauck等通过脑磁图(MEG)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音乐疗法(即接受疗法和诱导疗法)对疼痛相关大脑皮层神经震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神经网络 神经生物学机制 激光 康复目标 皮层神经 诱导疗法 慢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非淋白血病两疗程诱导成功因素分析
15
作者 崔克义 任桂梅 +2 位作者 李兆华 易永林 丁书源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98-499,共2页
急非淋白血病两疗程诱导成功因素分析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崔克义,任桂梅,李兆华,易永林第一临床学院干部病房丁书源关键词白血病,化学治疗,诱导中图号733.71短期强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和强化巩固治疗是急性白血病长期... 急非淋白血病两疗程诱导成功因素分析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崔克义,任桂梅,李兆华,易永林第一临床学院干部病房丁书源关键词白血病,化学治疗,诱导中图号733.71短期强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和强化巩固治疗是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两疗程CR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诱导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