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燃油喷射诱导激波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恩哲 杨广彬 +3 位作者 董全 李越 邵阳 孙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1-409,共9页
为了研究诱导激波对喷雾特性的影响,采用纹影法和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喷射压力、不同环境介质条件下的喷雾和激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喷射压力和环境密度下,在燃油喷射初期,存在激波条件下的喷雾贯穿距小于无激波条件下喷雾... 为了研究诱导激波对喷雾特性的影响,采用纹影法和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喷射压力、不同环境介质条件下的喷雾和激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喷射压力和环境密度下,在燃油喷射初期,存在激波条件下的喷雾贯穿距小于无激波条件下喷雾贯穿距,从仿真结果来看,在燃油喷射初期激波为附体激波,激波后环境气体密度和压力均大于激波前,激波后具有更大密度和压力的环境气体会阻碍喷雾的发展,从而导致贯穿距变小.在燃油喷射中后期激波与喷雾分离之后,存在激波条件的喷雾贯穿距则要高于无激波条件下的喷雾贯穿距.激波还可以增强燃油与空气混合程度,对增大喷雾体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促进效果会随着激波强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有利于油、气混合气的形成.超高压喷射仿真结果表明,当喷射压力达到240 MPa和320 MPa时,喷射初期斜激波的末端会产生弓形激波,可以加剧湍流运动促进油、气混合,此外激波的产生使激波处环境气体温度升高,当喷射压力达到320 MPa时,激波处温度最多可升高16%,这有利于燃油的雾化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喷射 诱导激波 喷雾宏观特性 纹影法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热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飞飞 王如根 +1 位作者 赵彪 吴培根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考虑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的流动情况和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流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的有限体积法,考虑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对激波诱导气动矢量喷管的流动情况和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流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激波位置前移、激波强度减弱、喷管出口气流平均速度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平均定比热计算相比,变比热计算的喷管推力系数、推力矢量角、推力矢量效率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矢量喷管 诱导 射流 变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非结构有限体积解耦算法的激波诱导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瑜 刘君 白晓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把基于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的化学非平衡流动模拟的新型解耦算法推广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从而可用于模拟复杂几何构型下的化学反应流动。对H2/Air预混气体中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Lehr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振荡频... 把基于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的化学非平衡流动模拟的新型解耦算法推广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从而可用于模拟复杂几何构型下的化学反应流动。对H2/Air预混气体中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Lehr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振荡频率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计算方法具有时间和空间二阶精度。通过对不同几何外形发射体的计算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发射体的几何外形对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的模式起决定作用。切削角小于等于15°时为规则模式下的高频振荡燃烧,切削角大于等于20°时为大扰动模式下的低频振荡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燃烧 解耦算法 计算流体力学 非结构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率诱导“伪激波”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志远 宋澄 +1 位作者 贾军锋 高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179,共16页
为了充分发挥吸附式压气机叶片的潜力,基于"曲率诱导‘伪激波’"理念的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方法,设计了三种高负荷吸附式叶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不同设计策略下叶片抽吸前、后的流动机理和抽吸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机制;针... 为了充分发挥吸附式压气机叶片的潜力,基于"曲率诱导‘伪激波’"理念的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方法,设计了三种高负荷吸附式叶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不同设计策略下叶片抽吸前、后的流动机理和抽吸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机制;针对曲率诱导"伪激波"理念的吸附式叶片Blade-M("伪激波"位于53.1%轴向弦长处)开展了端壁/吸力面组合抽吸的研究。结果表明:曲率诱导"伪激波"可有效适应抽吸承担逆压梯度的本质特性,设计的三种吸附式叶片扩散因子高达0.73;采用吸力面单独抽吸可有效消除叶片Blade-M和Blade-L ("伪激波"位于34.8%轴向弦长处)的尾缘分离,损失系数分别降低66.7%和71.8%,但吸力面抽吸无法有效控制高负荷叶栅的角区分离;采用端壁/吸力面组合抽吸后,Blade-M叶栅通道内的尾缘分离和角区分离均被有效控制,在6.6%的抽吸系数下损失系数降低了87.3%;在大攻角条件下,基于曲率诱导"伪激波"的吸附式叶片依然可保持无分离的特性,显示了该种叶片对变工况抽吸的适应能力,为发展高稳定裕度、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诱导“伪 吸附式压气机 流动分离 附面层抽吸 叶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诱导含灰气体边界层中的粒子分布
5
作者 王柏懿 S.L.Veselyi +1 位作者 V.A.Kulikovskii A.N.Osiptsov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1-417,共7页
本文研究当激波沿着一个固体表面等速地穿越含灰气体运动时所诱导的层流边界层特性。考虑了作用在气体边界层中球形粒子的 Saffman 升力,建议了一种计算近壁区中弥散相密度剖面的方法,并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本文结果表明:在激波后方存... 本文研究当激波沿着一个固体表面等速地穿越含灰气体运动时所诱导的层流边界层特性。考虑了作用在气体边界层中球形粒子的 Saffman 升力,建议了一种计算近壁区中弥散相密度剖面的方法,并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本文结果表明:在激波后方存在着一个弯曲的薄层区域,其中的粒子密度可以比其波前原始值增加许多倍。这种粒子聚集效应对于工业中粉尘爆炸等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含灰 气体边界层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弹丸诱导斜爆轰激波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尚甲豪 胡国暾 +5 位作者 汪球 王业军 张坤 项高翔 赵伟 魏炳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7,共9页
斜爆轰推进系统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释热迅速、比冲高、燃烧室结构简单的优点吸引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然而,斜爆轰的地面试验同时涉及到高速试验环境模拟、燃料与氧化剂混合、高温燃烧流场结构测量等技术难点,当前... 斜爆轰推进系统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释热迅速、比冲高、燃烧室结构简单的优点吸引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然而,斜爆轰的地面试验同时涉及到高速试验环境模拟、燃料与氧化剂混合、高温燃烧流场结构测量等技术难点,当前国内外系统的试验研究仍然十分有限,难以支撑斜爆轰发动机的研制.为了研究自持传播的斜爆轰激波结构与波面流动特性,基于爆轰驱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高速弹丸诱导斜爆轰实验研究,使用直径30 mm球头圆柱形弹丸发射进入充满氢/氧可燃混合气体的实验舱中以起爆斜爆轰波,并采用两种阴影技术对实验流动结构进行测量.实验中在不同速度、不同充气压力下观察到三种弹丸诱导激波结构,即激波诱导燃烧、弹丸起爆爆轰波和相对弹丸驻定的斜爆轰波,实验舱充气压力下降则会造成爆轰横波尺度增加与波面流动失稳.实验中,斜爆轰激波角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弹丸气动不稳定带来较大的弹丸攻角会对激波角测量带来一定偏差.通过对斜爆轰波波面法向传播速度的测量发现,随着远离弹丸,斜爆轰传播速度由弹丸飞行速度衰减至接近实验气体CJ速度,弹丸速度的降低会加速斜爆轰波传播速度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爆轰 超声速燃烧 诱导燃烧 斜爆轰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网格的钝头体激波诱导燃烧现象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陈伟强 刘彧 +1 位作者 王兰 肖保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钝头体激波诱导燃烧是爆震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针对化学恰当量比的H_(2)/Air预混气体在Ma=4.79和Ma=6.46时的激波诱导燃烧现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块结构自适应网格加密程序AMROC,对带化学反应源项的轴对称Euler方程解... 钝头体激波诱导燃烧是爆震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针对化学恰当量比的H_(2)/Air预混气体在Ma=4.79和Ma=6.46时的激波诱导燃烧现象开展数值研究,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块结构自适应网格加密程序AMROC,对带化学反应源项的轴对称Euler方程解耦求解,考察了数值模拟中不同形式的MUSCL重构格式、限制器类型以及化学反应机理等重要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能够根据设定的加密判据较好地实现网格自适应加密,减小总网格量,实现高效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非定常激波诱导燃烧算例的准确程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反应机理,也取决于限制器类型,而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MUSCL重构格式获得的振荡频率则几乎一致,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17%和0.97%。模拟对比经典的Jachimowski机理和近年来新发展的几种包含压力相关反应步的氢/氧反应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对于Ma=4.79时的非定常激波诱导燃烧模拟,经典的Jachimowski机理仍然是能够给出与实验结果最接近的反应机理;而对于Ma=6.46时的定常激波诱导燃烧模拟,几种反应机理均能给出与实验吻合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网格加密 诱导燃烧 爆震 限制器 化学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大攻角旋成体迎风激波数值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大伟 马小亮 杨国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旋成弹体在大攻角超声速流动中其迎风面上有时会出现一种迎风激波,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的Navier- Stokes方程以及两方程kw-sst和代数B-L湍流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该现象,验证了该迎风激波是由于流场主旋涡导致超声速流动偏移造成的涡诱导激... 旋成弹体在大攻角超声速流动中其迎风面上有时会出现一种迎风激波,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的Navier- Stokes方程以及两方程kw-sst和代数B-L湍流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该现象,验证了该迎风激波是由于流场主旋涡导致超声速流动偏移造成的涡诱导激波的一部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成体 迎风 kω—sst模型 诱导激波 雷诺平均N-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聚焦及起爆爆震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何立明 荣康 +3 位作者 曾昊 陈鑫 张强 于鹏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1458,共18页
针对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了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激波聚焦流场结构的研究进展、激波聚焦诱导爆燃与爆震的实验研究进展、激波聚焦及诱导爆震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从... 针对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了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激波聚焦流场结构的研究进展、激波聚焦诱导爆燃与爆震的实验研究进展、激波聚焦及诱导爆震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观点,总结了目前在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 聚焦诱导爆震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激波作用下流体界面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喜胜 翟志刚 司廷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界面不稳定性是流体力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背景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实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激波诱导下的界面不稳定性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界面不稳定性 流体力学 运动 数值模拟方法 稳定性问题 诱导 学术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求解激波问题的中心差分-WENO混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朝阳 王振国 +1 位作者 孙明波 汪洪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2-1528,共7页
为提高求解包含激波问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发展了一种低耗散、高效率的中心差分-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混合格式,Navier-Stokes方程的无黏项在光滑流场区域采用六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而间断附近采用五阶WENO格式求... 为提高求解包含激波问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发展了一种低耗散、高效率的中心差分-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混合格式,Navier-Stokes方程的无黏项在光滑流场区域采用六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而间断附近采用五阶WENO格式求解;基于密度设计了一种新型格式开关实现两种格式在光滑区域和间断之间自动切换,确保数值解在间断附近基本无振荡。针对一维激波熵波作用问题验证了混合格式的低耗散特性;对二维Riemann问题的研究表明发展的基于密度的格式开关更为合理,混合格式的计算效率较WENO格式明显提高;将其应用到激波诱导燃烧问题中,混合格式能很好地捕捉定常流场中激波和化学反应锋面的位置以及非定常流场的振荡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差分格式 WENO格式 混合方法 低耗散 诱导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相气固悬浮体越过沿平面匀速运动激波后的流动结构
12
作者 A.N.欧西普措夫 S.L.维塞尔依 +1 位作者 V.A.库里科夫斯基 王柏懿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01-507,共7页
本文给出气固悬浮体中激波感生边界层的渐近数值分析,其中计及了作用于固体粒子的Saf-fman升力.研究结果表明粒子横越边界层的迁移导致了粒子轨道的交叉,因此对目前通用的含灰气体模型应做相应的修正.本文利用匹配渐近展开方法得到了匀... 本文给出气固悬浮体中激波感生边界层的渐近数值分析,其中计及了作用于固体粒子的Saf-fman升力.研究结果表明粒子横越边界层的迁移导致了粒子轨道的交叉,因此对目前通用的含灰气体模型应做相应的修正.本文利用匹配渐近展开方法得到了匀速运动激波后方的两相侧壁边界层方程,详细描述了在Lagrange坐标下计算颗粒相流动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粒子浓度很低情况下的数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悬浮体 诱导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传播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昌建 徐胜利 郭长铭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对气相(2H2/O2/Ar系统)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用烟迹膜记录了弯管中爆轰波的胞格结构,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了沿弯管内外母线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得到了爆轰波沿弯管内、外母线的平均速度和胞格尺寸的变化。结... 对气相(2H2/O2/Ar系统)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用烟迹膜记录了弯管中爆轰波的胞格结构,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了沿弯管内外母线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得到了爆轰波沿弯管内、外母线的平均速度和胞格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平面爆轰波进入弯管后,受壁面的几何形状作用,诱导激波阵面发生弯曲。沿诱导激波阵面,自内母线到外母线方向,激波强度逐渐增大。同时,爆轰波后的化学反应区也受到影响,胞格尺寸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在本文条件下,当初压p0≥8.00kPa,受扰动的爆轰波在弯管出口下游仍恢复为强度不变的稳定爆轰。胞格记录的三波点迹线表明:受扰动的爆轰波在出口段发生了马赫反射。实验结果还表明:当p0降至5.33kPa,平面稳定爆轰波经过半圆形弯管后,其强度发生衰减并直至出现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 半圆形弯管 传播现象 实验研究 爆炸力学 诱导激波 胞格结构 马赫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薛明帅 李建 +4 位作者 何桂标 范源麟 马善学 包鹏 王伯良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径铝粉的凝胶燃料在激波诱导作用下的点火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径的增大,凝胶燃料雾化后云团的均匀性变差,点火延迟时间也随之增加,火球的持续时间以及火球表面的最高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粒径 含铝煤油凝胶燃料 诱导点火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圆球诱导燃烧的振荡机制与频率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帅 张子健 滕宏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5-754,共10页
为了分析不同直径圆球诱导振荡燃烧的规律,并揭示圆球大小在振荡燃烧现象中所发挥的深层次作用,采用二维轴对称Euler方程和基元反应模型,对不同直径的圆球在H_(2)/air预混气体中诱导振荡燃烧的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振荡频率... 为了分析不同直径圆球诱导振荡燃烧的规律,并揭示圆球大小在振荡燃烧现象中所发挥的深层次作用,采用二维轴对称Euler方程和基元反应模型,对不同直径的圆球在H_(2)/air预混气体中诱导振荡燃烧的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振荡频率并不是简单地随直径增大而逐渐从高频向低频连续过渡,而是存在两次突变,形成了超高频、高频以及低频三种振荡燃烧模态。在两种模态间过渡时,振荡达到稳定状态前,会存在一段双频耦合的振荡阶段。三种不同振荡燃烧模态的产生是受到了不同振荡机制的作用,而两种模态间过渡时的双频耦合现象则是两种机制相互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燃烧 振荡燃烧 频率特性 高速圆球 基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e格式在多组元燃烧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樊孝峰 王江峰 赵法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对Roe通量分裂格式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超声速多组元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中。控制方程采用三维多组元Euler方程,重点针对Roe格式开展研究;考虑到燃烧流场求解过程中出现的刚性问题,对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 对Roe通量分裂格式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超声速多组元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中。控制方程采用三维多组元Euler方程,重点针对Roe格式开展研究;考虑到燃烧流场求解过程中出现的刚性问题,对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隐式方法处理。对超声速条件下钝头体激波诱导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3种经典化学动力学模型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获得与数值模拟、试验数据相符的结果。结果表明发展的方法可以用于多组元燃烧流场的数值分析,且化学动力学模型的选取直接影响激波诱导燃烧流场中诱导区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燃烧 Roe格式 化学动力学模型 非结构网格 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式高焓超声速预混加热器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志勇 李大鹏 +1 位作者 周进 黄玉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19,共4页
为研究超声速燃烧和爆轰相关的机理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燃烧型加热器和阵列喷管的超声速预混加热器设计思想。通过预热燃烧室来提供总温可变的高焓富氧气流,经过特征线型面喷管膨胀降温后,在喷管扩张段的适当位置以一定角度喷入燃料,经... 为研究超声速燃烧和爆轰相关的机理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燃烧型加热器和阵列喷管的超声速预混加热器设计思想。通过预热燃烧室来提供总温可变的高焓富氧气流,经过特征线型面喷管膨胀降温后,在喷管扩张段的适当位置以一定角度喷入燃料,经过混合段后形成所需的连续高焓总温和当量比可调的预混气流。通过对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和预混气体的着火延迟时间分析了当前的预混高焓加热器的混合和自燃问题。在超声速气流中加入斜劈采用纹影技术进行激波点火实验,并验证了当前的预混加热器设计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 预混加热器设计^+ 点火延迟 诱导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股气流对流体控制矢量喷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相毅 王如根 杨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对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方案下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开孔位置对喷管矢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矢量性能,必须减小壁面反射... 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对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方案下的二元收敛-扩张喷管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开孔位置对喷管矢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矢量性能,必须减小壁面反射激波的作用,因此应该调整开孔位置使得第一道斜激波延伸至喷管出口附近;严重过度膨胀状态下,较好的双股气流方案下喷管获得的矢量效率要优于单股气流方案;而在设计状态附近,两种方案下获得的矢量效率和推力损失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控制 诱导 开孔位置 推力矢量 喷管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型
19
作者 洪金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3,共7页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形区域的脱体流型可在垂直于前缘的法向攻角和法向马赫数构成的坐标平面上,区分出七种不同的流型;在切尖区域,有侧缘分离涡形成,后缘拖出尾涡。从摄取的纹影照片与横截面上的蒸汽屏照片一起,可获得机翼弓形激波位置随马赫数变化,以及激波-诱导分离线位置随马赫数和攻角变化曲线。在机翼上表面通过油流显示出主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二次再附线和侧缘涡区。显示出的流型与其它有关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旋涡 -诱导分离 机翼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爆轰发动机燃烧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子健 韩信 +4 位作者 马凯夫 张文硕 刘云峰 苑朝凯 姜宗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6-794,共9页
为了研究斜爆轰发动机的稳定燃烧机理,开展了飞行马赫数9的斜爆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研究和试验研究。设计了全尺度斜爆轰发动机模型,发动机的总长度为2.8m。采用两级进气道压缩,每级压缩角度均为15°。利用三个小支板在进气道前缘主... 为了研究斜爆轰发动机的稳定燃烧机理,开展了飞行马赫数9的斜爆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研究和试验研究。设计了全尺度斜爆轰发动机模型,发动机的总长度为2.8m。采用两级进气道压缩,每级压缩角度均为15°。利用三个小支板在进气道前缘主流核心区中进行氢气的喷射和混合。采用带化学反应的雷诺平均N-S方程、SST k-ω模型以及9组分19步反应的基元反应模型,对氢气混合过程和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在进气道内混合得比较均匀,在燃烧室内获得了稳定的斜爆轰流场和正爆轰流场。在激波风洞中开展了马赫数9状态下的斜爆轰发动机稳定燃烧机理试验研究,在50ms的风洞有效试验时间内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斜爆轰流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在试验中形成了斜爆轰波。研究结果证明了斜爆轰发动机的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爆轰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诱导燃烧 斜爆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