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核空间选择的LPKHDA维数约简算法
1
作者 任世锦 杨茂云 +1 位作者 刘小平 徐桂云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3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混合鉴别分析(hybrid discirminant analysis,HDA)融合了主元分析和线性鉴别分析的优点,适合更多的数据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HDA不适合复杂、非线性数据结构的维数约简。首先通过特征映射把数据样本映射到高维线性空... 混合鉴别分析(hybrid discirminant analysis,HDA)融合了主元分析和线性鉴别分析的优点,适合更多的数据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HDA不适合复杂、非线性数据结构的维数约简。首先通过特征映射把数据样本映射到高维线性空间,然后建立线性HDA模型,基于流形学习理论和LSSVM(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框架,给出了保持数据局部结构的核HDA(locality preserving kernel HDA,LPKHDA)算法。提出了基于散度矩阵的诱导核空间选择方法,通过把模型参数选择问题转化为最优诱导核空间选择问题来求取最优模型参数,通过梯度下降法求取核函数参数和散度矩阵系数最优值。基于Adaboost实现了LPKHDA算法。在UCI数据和人脸图像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HDA算法相比,新算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模型参数选择问题,且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鉴别分析 方法 模型选择 诱导核空间 维数约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羰秋水仙碱诱导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去核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强 安志兴 +3 位作者 顾玲 马利兵 郑月茂 张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57,共5页
在已有的demecolcine(以下简称Deme)诱导去核技术路线的基础上,以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为实验材料,对影响去核率的几个因素(包括Deme浓度、Deme处理起始时间和作用时间、卵母细胞的卵龄)逐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激活卵母细胞在浓度为0 ... 在已有的demecolcine(以下简称Deme)诱导去核技术路线的基础上,以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为实验材料,对影响去核率的几个因素(包括Deme浓度、Deme处理起始时间和作用时间、卵母细胞的卵龄)逐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激活卵母细胞在浓度为0 4μg/mL和0 5μg/mLDeme KSOM液中处理60min均能有效去核,但0 5μg/mL组获得更高的去核率(33 3%)。(2)卵母细胞在激活后0~5min之内迅速放入0 5μg/mLDeme KSOM液中,处理60~180min得到了相对较高的去核率(31 9%~24 5%)。(3)昆明白小鼠hCG注射后17~18h收集的卵母细胞更有利于Deme诱导去核,去核率为27 1%。经比较分析,建立了优化的Deme诱导去核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诱导 脱羰秋水仙碱(Demecolcine) 移植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诱导性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淑婷 于琳华 +1 位作者 徐长福 高广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构建四环素诱导性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HGFcDNA全长序列,定向克隆于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多克隆位点MluI和SalI之间,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BI-L-HGF真核表达载... 目的构建四环素诱导性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HGFcDNA全长序列,定向克隆于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多克隆位点MluI和SalI之间,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BI-L-HGF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序列正确。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人HGF四环素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pBI-L-HGF,为今后临床开展HGF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调控的基因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四环素诱导性真表达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作用下核诱导形成乳清蛋白纤维聚合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红华 郭芮池 +3 位作者 谢明明 马彩虹 陈颖 刘玉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1-368,共8页
在低pH值、低离子强度、长时间高温加热条件下乳清蛋白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聚合物。纤维的形成主要有自发和核诱导2种方式,对改善乳清蛋白的功能性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界面性质与纤维结构的关系探究CaCl_(2)对核形成、核诱导以及成... 在低pH值、低离子强度、长时间高温加热条件下乳清蛋白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聚合物。纤维的形成主要有自发和核诱导2种方式,对改善乳清蛋白的功能性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界面性质与纤维结构的关系探究CaCl_(2)对核形成、核诱导以及成熟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核诱导方式比自发方式对CaCl_(2)的耐受性更强,CaCl_(2)浓度为50 mmol/L时,均相核诱导、二次核诱导乳清蛋白形成的纤维聚合物较自发方式样品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降低了30.92%、34.09%,泡沫稳定性指数分别降低了68.18%、78.59%。加入20~50 mmol/L CaCl_(2)能提高蛋白质的聚合速率,同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这种快速聚合破坏了纤维有序组装的过程,核诱导方式由于加快了纤维聚合物的形成速度,与自发方式相比,核诱导对CaCl_(2)的耐受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纤维 聚合 起泡性 乳化性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诱导距离度量的鲁棒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鑫 陈晓红 陈松灿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2年第8期708-716,共9页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是寻找同一对象两组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采用的欧氏距离度量方式导致了算法的非鲁棒性。核诱导的距离度量不仅在理论上被证明是鲁棒的,而且在(聚类)应用...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是寻找同一对象两组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采用的欧氏距离度量方式导致了算法的非鲁棒性。核诱导的距离度量不仅在理论上被证明是鲁棒的,而且在(聚类)应用上获得了有效验证。将其进一步应用于CCA,发展出了核诱导距离度量的鲁棒CCA(CCA based on kernel-induced measure,KI-CCA)。该算法不仅克服了CCA非鲁棒的不足,而且使现有基于最大相关熵的鲁棒主成分分析(half-quadrat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HQ-PCA)成为特例,且具有非线性相关分析的能力。一方面,核的多样性使得KI-CCA也具有多样性,从而使其成为一般性的分析算法。另一方面,与CCA刻画上的相似性,使其求解可归结为广义特征值问题。在人工数据、多特征手写体数据库(multiple feature database,MFD)和人脸数据集(Yale、AR、ORL)上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CCA) 诱导 鲁棒性 广义特征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核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扬 杨迎春 +1 位作者 高翔 李家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9-193,共5页
介绍了同核异能态的特点和诱发同核异能态的几种机制,如直接光激发、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NEET)和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NEEC)。同核异能态的诱发辐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竞争激烈,尤其是对最近提出的NEEC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在我国开展这些研... 介绍了同核异能态的特点和诱发同核异能态的几种机制,如直接光激发、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NEET)和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NEEC)。同核异能态的诱发辐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竞争激烈,尤其是对最近提出的NEEC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在我国开展这些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能态 γ射线激光 直接光激发 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 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诱导距离度量的鲁棒判别分析
7
作者 王嗣钧 陈松灿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2年第9期788-796,共9页
提出了基于核诱导距离度量的鲁棒判别分析算法(robust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kernel-induced distance measure,KI-RDA)。KI-RDA不仅自然地推广了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而且推广了最近提出的强有... 提出了基于核诱导距离度量的鲁棒判别分析算法(robust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kernel-induced distance measure,KI-RDA)。KI-RDA不仅自然地推广了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而且推广了最近提出的强有力的基于非参数最大熵的鲁棒判别分析(robust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ric maximum entropy,MaxEnt-RDA)。通过采用鲁棒径向基核,KI-RDA不仅能有效处理含噪数据,而且也适合处理非高斯分布的非线性数据,其本质的鲁棒性归咎于KI-RDA通过核诱导的非欧距离代替LDA的欧氏距离来刻画类间散度和类内散度。借助这些散度,为特征提取定义类似LDA的判别准则,导致了相应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进一步借助近似策略,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直接可解的广义特征值问题,由此获得降维变换(矩阵)的闭合解。最后在多类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KI-RDA的有效性。由于核的多样性,使KI-RDA事实上成为了一个一般性判别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维 判别分析 诱导的距离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核凋亡诱导因子1截短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8
作者 韩普 莫晓宁 +3 位作者 钟丽君 杨彬 马大龙 娄雅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核凋亡诱导因子1(Nuclearapoptosis-inducingfactor1,NAIF1)是本实验室首次克隆和鉴定的新凋亡基因,为了通过Polldown实验研究其结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人重组NAIF1(73-327)的截短体。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NAIF1(73-327)c... 目的核凋亡诱导因子1(Nuclearapoptosis-inducingfactor1,NAIF1)是本实验室首次克隆和鉴定的新凋亡基因,为了通过Polldown实验研究其结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人重组NAIF1(73-327)的截短体。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NAIF1(73-327)cDNA,并插入pGEX-KG载体,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和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MS)检测分析。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GEX-KG-NAIF1(73-327),并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53kD,与预期一致,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纯化蛋白经Westernblot和二级质谱(MS/MS)分析证明表达蛋白为GST-NAIF1(73-327)融合蛋白。结论获得了重组GST-NAIF1(73-327)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下阶段NAIF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1 重组蛋白 蛋白纯化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诱导的不完整多视角聚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炜 邓赵红 王士同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93,共10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往往具有来自不同源的多种形式,多视角聚类算法旨在利用不同源中的互补信息进行聚类。虽然目前多视角聚类算法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较大发展和成功应用,但是多视角聚类算法仍然面临许多重要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当多个视角...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往往具有来自不同源的多种形式,多视角聚类算法旨在利用不同源中的互补信息进行聚类。虽然目前多视角聚类算法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较大发展和成功应用,但是多视角聚类算法仍然面临许多重要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当多个视角的样本存在缺失时,如何充分挖掘数据信息以减少缺失样本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此挑战,提出一种基于核诱导的不完整多视角聚类算法(KIMV)。该方法利用核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技术在核希尔伯特空间中对所有视角学习一个最优的共性矩阵,并通过视角自适应加权机制和图拉普拉斯正则化提高算法性能。在五个多视角数据集上的实验有效验证了KIMV的上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整多视角 诱导 拉普拉斯正则化 自适应视角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数据库在研究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中的应用
10
作者 高翔 孙扬 李家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23-2527,共5页
如何人为地诱发同核异能态辐射,从而利用储存在其中的巨大能量,是个备受关注的交叉学科课题。利用原子物理过程进行触发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原子物理参数将在里面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一套高效率的原子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可对原子序... 如何人为地诱发同核异能态辐射,从而利用储存在其中的巨大能量,是个备受关注的交叉学科课题。利用原子物理过程进行触发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原子物理参数将在里面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一套高效率的原子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可对原子序数小于96的元素所有电离度离子的能级结构信息进行快速扫描,从而筛选出一些可能通过原子过程触发的同核异能态体系。通过在197 Au元素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过程和178 Hf元素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该数据库对寻找合适同核异能态体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能态 γ射线激光 原子数据 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 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缺氧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杨帆 曹姗 +1 位作者 吕章明 李云海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25-3631,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缺氧诱导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丹参素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另取同代大鼠细胞按照简单随机法...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缺氧诱导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丹参素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另取同代大鼠细胞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高剂量组、BAY11-7082组,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抑制剂BAY11-7082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损伤的影响。以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缺氧组细胞Edu阳性细胞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细胞周期素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和MMP-1、MMP-9、MMP-3、VEGF mRNA及磷酸化(p)-NF-κB p65、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6(IL-6)、IL-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与缺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细胞Edu阳性细胞率及Ki67、PCNA、CyclinD1蛋白表达及MMP-1、MMP-9、MMP-3、VEGF mRNA、p-NF-κB p65、HIF-1α、IL-6、IL-8蛋白表达低(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BAY11-7082组细胞p-NF-κB p65、HIF-1α、IL-6、IL-8蛋白表达、Edu阳性细胞率及MMP、VEGF mRNA低(P<0.05)。结论:丹参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HIF-1α信号通路改善缺氧诱导的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丹参素 缺氧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因子κB/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IFITM3水平与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12
作者 赵申 钱丹 王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108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RSV感染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0)、重度组(n=23);另择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Tregs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Th17/Tregs平衡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更高,Tregs细胞计数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与Th17/Tregs比值呈正相关(P<0.05);轻度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s比值低于中、重度组(P<0.001),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01);以上外周血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05、0.51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敏感度分别为0.927、91.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Th17/Tregs比值失衡的情况;检测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Th17/Tregs比值平衡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单个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Toll样受体4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扩充的核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学华 詹永照 程显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7-136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样本扩充的核稀疏表示方法 (KSRMSE)。通过在原始样本中添加少量的噪声,扩大原始样本集的规模,使用核诱导函数从训练样本集中挑选N个最近邻样本,利用这N个最近邻样本的线性...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样本扩充的核稀疏表示方法 (KSRMSE)。通过在原始样本中添加少量的噪声,扩大原始样本集的规模,使用核诱导函数从训练样本集中挑选N个最近邻样本,利用这N个最近邻样本的线性组合表示测试样本,根据表示的结果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通过修改N值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同类识别算法,该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稀疏表示 诱导 样本扩充 N最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基团修饰的核-壳型NaYF_4/NaLuF_4∶Yb^(3+),Tm^(3+)纳米粒子设计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郎言波 陈欢 +2 位作者 宋维业 赵丹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通过异质核诱导,利用溶剂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具有疏水表面的上转换发光稀土核-壳Na YF4/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其进行了结构、形... 通过异质核诱导,利用溶剂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具有疏水表面的上转换发光稀土核-壳Na YF4/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以及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光谱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核为立方相,壳层为六角相。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尺寸平均在20 nm以下,分布较为均匀。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核-壳型纳米粒子发射出较强的紫色和紫外荧光,且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同尺寸立方相Na Lu F4∶20%Yb,1%Tm纳米粒子。这表明利用异质核诱导的方法制备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掺杂纳米颗粒 异质-壳诱导纳米粒子 疏水基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融合的核稀疏人脸识别方法
15
作者 沈学华 詹永照 +1 位作者 程显毅 丁卫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7,共7页
针对基于小样本集人脸图像的识别能力低,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融合的核稀疏表示方法(KSRMSF).该方法首先通过在原始样本集中添加镜像训练样本和对称训练样本,扩大了原始样本集的规模,接着使用基于高斯核函数的算法从... 针对基于小样本集人脸图像的识别能力低,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融合的核稀疏表示方法(KSRMSF).该方法首先通过在原始样本集中添加镜像训练样本和对称训练样本,扩大了原始样本集的规模,接着使用基于高斯核函数的算法从扩充后的训练样本集中挑选若干个最近邻训练样本,利用这组最近邻样本的线性组合表示待识别的测试样本,根据L2范式的结果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通过修改最近邻样本数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同类识别算法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样本融合 诱导 稀疏表示 N最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核磁共振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庞振峰 管晗曦 +3 位作者 高李娜 曹伟成 尹竟琳 孔学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8,共19页
核磁共振(NMR)技术凭借其高空间分辨率,宽时间响应尺度和非侵入检测等特点,在化学分析和医疗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原子核的低极化使现阶段NMR技术的灵敏度较低。超极化技术是一类可以有效提高NMR灵敏度的方法。其通过物理或化... 核磁共振(NMR)技术凭借其高空间分辨率,宽时间响应尺度和非侵入检测等特点,在化学分析和医疗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原子核的低极化使现阶段NMR技术的灵敏度较低。超极化技术是一类可以有效提高NMR灵敏度的方法。其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把原子核自旋态推向一个偏离热力学平衡的状态,使NMR信号强度得到几个数量级的提升,极大地改善了灵敏度。多种超极化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本文用较为形象的描述对几种常见的超极化技术包括:动态核极化、光泵、光核极化、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仲氢诱导极化。从其精巧的原理和广泛的应用进行介绍,有助于人们对超极化技术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极化 光泵 极化 化学诱导动态极化 仲氢诱导极化 极化转移 超精细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AO 2246/七孔涤纶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结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生 徐蕴燕 +1 位作者 晏雄 刘其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8,共5页
利用氯化聚乙烯(CPE)、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 2246)和七孔中空涤纶纤维(SHPF)制备了一系列的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和内部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纤维对复合材料内AO 2246结晶... 利用氯化聚乙烯(CPE)、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 2246)和七孔中空涤纶纤维(SHPF)制备了一系列的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和内部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纤维对复合材料内AO 2246结晶的影响及纤维在材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纤维在复合材料形成过程中充当了AO 2246的结晶诱导核的作用,这种诱导作用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使材料中出现了大量的三维谷粒状AO 2246结晶,这些结晶大部分包覆于纤维表面。这导致在纤维含量较少时,仍然能形成结晶纤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孔中空涤纶纤维 微观结构 结晶诱导核 结晶纤维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脱水污泥为接种污泥促进好氧污泥颗粒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良杰 湛含辉 孙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5-3411,共7页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 以脱水造粒形成的物理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明显提高了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0d,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90%以上的污泥粒径即大于0.2mm,而接种絮状污泥的R1中只有26.7%.颗粒化过程中,接种物理颗粒污泥的R2中SVI始终小于80m L/g沉降性能良好,第25d时污泥浓度为6300mg/L,而R1为3200mg/L.脱水过程未对污泥活性造成明显影响,培养期间两者COD去除率均大于90%,但培养后期R2中TN的去除率约为70%,明显优于R1的55%,其主要原因为R2中的污泥粒径大于R1.经过5d的曝气剪切后仍有39.8%的物理颗粒污泥大于0.2mm,为颗粒化提供了大量诱导核,同时物理颗粒污泥内部营养传输孔道的形成与EPS的內源消化和反硝化产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化 物理颗粒污泥 诱导核 EPS内源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预涂陶瓷过渡层的多谱段ZnS衬底上沉积金刚石膜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吕反修 高旭辉 +7 位作者 郭会斌 陈广超 李成明 唐伟忠 佟玉梅 余怀之 程宏范 杨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文采用真空电子束蒸镀技术在多谱段ZnS衬底上沉积了适合金刚石膜沉积的致密陶瓷过渡层,并利用微波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膜低温沉积技术进行了金刚石膜沉积研究。发现在陶瓷过渡层上的金刚石形核极其困难,其原因可能是陶瓷涂层在沉积过程... 本文采用真空电子束蒸镀技术在多谱段ZnS衬底上沉积了适合金刚石膜沉积的致密陶瓷过渡层,并利用微波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膜低温沉积技术进行了金刚石膜沉积研究。发现在陶瓷过渡层上的金刚石形核极其困难,其原因可能是陶瓷涂层在沉积过程中龟裂导致ZnS蒸汽扩散逸出干扰金刚石形核所致。本文采用诱导形核技术在过渡层/ZnS试样表面观察到极高密度(1010/cm2)的金刚石形核,并对金刚石/过渡层/ZnS试样的红外透过特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 金刚石膜涂层 陶瓷 过渡层 诱导 微波等离子体 CVD ZNS 衬底 衬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CuSn10合金半固态流变挤压件显微组织的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坤 李璐 +4 位作者 周荣锋 张岩峰 肖寒 蒋业华 卢德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0-64,共5页
采用常规铸造和转棒诱导形核法制备ZCuSn10合金,研究制浆工艺对ZCuSn10合金半固态挤压件显微组织的影响,并结合最佳工艺制备法兰件,分析法兰件内部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制浆工艺对ZCuSn10合金挤压件显微组织的影响不同,挤压件... 采用常规铸造和转棒诱导形核法制备ZCuSn10合金,研究制浆工艺对ZCuSn10合金半固态挤压件显微组织的影响,并结合最佳工艺制备法兰件,分析法兰件内部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制浆工艺对ZCuSn10合金挤压件显微组织的影响不同,挤压件内部组织基本与浆料组织保持一致。利用转棒转速为500r/min制备的浆料挤压法兰件,可获得固液协同流动性良好的显微组织,试样压头处散热较快,微观组织以固相为主;试样中部及试样前段均为固液两相共存的颗粒状或近球状半固态显微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棒诱导 ZCuSn10合金 半固态挤压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