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1
作者 赵文轩 高雪 +2 位作者 余大为 高晨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1743,共13页
旨在建立稳定传代并符合多能性标准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本研究首先用酶消化法建立了成年蒙山牛公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存活率、生长曲线测定。同时采用了基于DOX调控的非病毒重编程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使用在3i/LIF和NBFR培... 旨在建立稳定传代并符合多能性标准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本研究首先用酶消化法建立了成年蒙山牛公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存活率、生长曲线测定。同时采用了基于DOX调控的非病毒重编程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使用在3i/LIF和NBFR培养体系诱导蒙山牛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并对获得的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多能性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蒙山牛耳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正常、状态良好,蒙山牛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形态呈现边界圆滑的圆顶型、碱性磷酸酶表达呈阳性、标志多能性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P<0.001),OCT4、SOX2、NANOG多能性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展现出与之前研究中报道的牛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状态。这一成果为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其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的潜力。为体外配子生产进而复原濒危、灭绝的牛地方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牛 多能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2
作者 高佳璇 高晨 +1 位作者 李雨珏 钟友刚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0-3550,共11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 PSCs)是通过将外源转录因子诱导进入体细胞内而表达内源性多能性网络的一种干细胞。i PSCs在形态、功能、分子层面的表达上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高度相似,具有广泛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与ESCs相比,i PSCs具有相对易获得、免疫排斥风险低、伦理问题少等优势,可为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新方法,因此,i PSCs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广阔的市场价值。遵循“OneHealth”的倡议,犬诱导多能干细胞(canine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ci PSCs)的出现不仅为犬临床疾病治疗开辟全新的干细胞疗法,同时犬作为人类疾病的最佳转化模型之一,也可促进人类再生医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ci PSCs仍缺少规范且高效率的生产方案,ci PSCs转基因完全沉默失败或再激活的问题普遍存在,安全性、成本、可行性等因素制约着临床广泛应用ci PSCs。文章综述了ci PSCs重编程方案,探讨了ci PSCs构建所面临的挑战性和可能性,展望了ci PSCs在兽医学上的广阔应用前景,可为进一步完善ci PSCs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Cs) 重编程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陈佳松 王东辉 +3 位作者 安俊辉 李媛 侯蓉 刘玉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而关于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GPiPSCs-Exos)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超速离心方法从iPSCs培养液上清中分离出GPiPSCs-Exos,其呈杯托样或凹半球样,直径30~150 nm,平均为82.8 nm±... 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而关于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GPiPSCs-Exos)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超速离心方法从iPSCs培养液上清中分离出GPiPSCs-Exos,其呈杯托样或凹半球样,直径30~150 nm,平均为82.8 nm±18.8 nm。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GPiPSCs-Exos表达外泌体分子标记蛋白TSG101和CD9,但不表达内质网特异性标记蛋白CALNEXIN。miRNAs鉴定发现表达量前3的分别为hsa-miR-148a-3p(12.94%)、hsa-miR-3529-3p(7.38%)和hsa-miR-7-5p(7.38%),miRNAs靶基因显著富集在Ras信号通路。此外,3μg·mL^(−1)GPiPSCs-Exos能显著提升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GPiPSCs-Exos的功能研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诱导多能干细胞 外泌体 MIR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剂盒分化法与烟酰胺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RPE细胞分化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唐沁雪 张帆 +1 位作者 李娟 刘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20,共10页
目的比较Nuwacell®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试剂盒分化法和基于烟酰胺(NIC)的定向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向RPE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取第16~18代CYP4V2基因突变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血来源hiPSC系和未携带视网膜疾病... 目的比较Nuwacell®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试剂盒分化法和基于烟酰胺(NIC)的定向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向RPE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取第16~18代CYP4V2基因突变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血来源hiPSC系和未携带视网膜疾病相关突变的hiPSC系,培养4 d,分别使用试剂盒分化法和NIC定向分化法诱导获得Nuwacell-RPE和NIC-RPE细胞。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诱导3、4、5周形成色素细胞或色素灶的面积比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色素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PE细胞成熟标志物的表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极性结构;将诱导的RPE细胞与猪感光细胞外节共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吞噬视紫红质(RHO)标记的感光细胞外节数量;检测跨上皮电阻值以评估细胞屏障功能。结果Nuwacell试剂盒法在分化3周形成色素细胞,分化5周时色素细胞面积比例为(54.513±5.795)%;NIC定向分化法在分化4周形成色素灶,分化5周时色素灶面积比例为(26.037±8.489)%,2种方法分化5周时色素区域面积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诱导的RPE细胞在连续培养30 d后均形成紧密排列的六边形结构,色素度分别为(40.060±4.076)和(57.292±2.588)pg/ce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应的hiPSC系相比,2种方法诱导的RPE细胞成熟标志基因RPE65、BEST1、CRALBP均表达升高。NIC-RPE吞噬RHO阳性外节数量显著高于Nuwacell-R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43);Transwell小室培养4周,NIC-RPE跨上皮电阻高于Nuwacell-R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传至第4代后,Nuwacell-RPE部分丧失原细胞特征,包括色素缺失、形态不规则及RPE标志物表达缺失,NIC-RPE仍维持原形态特征。结论试剂盒分化法的分化效率、RPE细胞得率较NIC定向分化法更高,细胞成熟度、吞噬和屏障功能不如NIC定向分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分化效率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性干细胞概述及其在家畜上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佳美 黄永震 +8 位作者 高晨 李俊良 陈燕 朱波 张路培 王泽昭 高会江 李俊雅 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3-1483,共11页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例,对多能性干细胞的多能性状态及培养条件、鉴定方法进行概述,综述了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在肺纤维化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翁冬 王艳阳 +1 位作者 王诺鑫 何志旭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72-880,共9页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可为后续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综述基于多能干细胞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的贡献以及治疗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 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功能性胰岛β细胞的体外定向分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馨雅 陈龙 +5 位作者 王玉姣 薛群航 冯志伟 刘志贞 周冰蕊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目前,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无法精准调控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胰岛移植是一种替代疗法,但面临器官供体不足和异种来源胰岛β细胞存在人畜共患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目前,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无法精准调控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胰岛移植是一种替代疗法,但面临器官供体不足和异种来源胰岛β细胞存在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因此,获得足量且安全的胰岛β细胞是1型糖尿病细胞治疗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在体外向胰岛β细胞分化,提供一种潜在的1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结合2D和3D培养系统的分化策略,模拟胰岛β细胞的体内发育环境,并使用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在胰腺发育和β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信号包括Notch信号通路(Notch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TGF-β/Smad信号通路(TGF-β/Smad signaling pathway)等,在体外将hiPSC定向诱导分化至胰岛β细胞。结果显示,在2D、3D结合的培养条件下,分化过程中定型内胚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胰腺内分泌细胞及胰岛β细胞阶段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并在胰岛素含量及葡萄糖刺激后表现出显著增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P<0.05)。总之,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从hiPSC到功能性胰岛β细胞的分化策略,为1型糖尿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治疗途径。这种方法不仅为研究胰岛β细胞的发育生物学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胰岛β细胞来源,有望解决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体外诱导分化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8
作者 刘梦楠 黄湘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整体预后不良。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回顾了ASCT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整体预后不良。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回顾了ASCT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移植标准、移植前诱导方案、移植后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及移植远期疗效等关键临床问题,并对新型药物时代的ASCT的地位、复发难治性患者中ASCT的治疗价值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对ASCT在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干细胞移植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诱导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魏新伟 张晓刚 杨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脏Q-T间期的影响,并对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急性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AMI+NS),急性心肌梗死+iPSc组(A... 目的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脏Q-T间期的影响,并对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急性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AMI+NS),急性心肌梗死+iPSc组(AMI+iPSc),急性心肌梗死+成纤维细胞组(AMI+Fb),每组15只,同时取20只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NCG)。分别于移植iPSc后5min及1、2、3周,应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检测小鼠体表心电图肢体Ⅱ导联Q-T间期的变化。移植后2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AMI组和AMI+Fb组比较,移植2周后AMI+iPSc组小鼠体表心电图Ⅱ导联Q-T间期明显缩短,梗死心肌Cx-43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周与2周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iPSc移植可明显缩短心肌梗死小鼠延长的Q-T间期,并使小鼠梗死心肌Cx-43的表达增加,而成纤维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则未出现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潜力与应用风险
10
作者 赵陶然 侯文怡 +2 位作者 王梦薇 赵虹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3,共8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已被提出作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替代来源,在疾病治疗相关研究中也显示出多种优势。但是iMSC更适用于何种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均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高通... 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已被提出作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替代来源,在疾病治疗相关研究中也显示出多种优势。但是iMSC更适用于何种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均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将iMSC与骨髓源的MSC(BM-MSC)、脂肪源的MSC(AD-MSC)和脐带源的MSC(UC-MSC)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CMap数据库筛选,结果表明,iMSC具有独特的基因转录特征,与3种常用的MSC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神经、肌肉发育和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上;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证实,iMSC在神经相关疾病治疗中表现出潜在优势,同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但也存在较高的成瘤性风险;通过CMap数据库分析,识别了可能抑制iMSC成瘤性的基因靶点和小分子抑制剂,为降低iMSC应用风险提供了可能的策略。综上所述,iMSC作为细胞治疗的潜在来源,在神经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但其安全性需通过更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可成 朱家桥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78-4289,共12页
干细胞在疾病发生、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自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相关的研究立即成为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小鼠干细胞的研究为其它动物的相关研究开辟了道路,但在药物筛选和... 干细胞在疾病发生、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自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相关的研究立即成为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小鼠干细胞的研究为其它动物的相关研究开辟了道路,但在药物筛选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具有更高的基因同源性,在生理、病理、生殖、药理、神经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人用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研究也是新药在进入临床实验前必须的一个环节。非人灵长类干细胞的研究在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发重要,同时避免了伦理问题。本文从体外培养系统的优化和诱导分化的方法两个方面对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人灵长类干细胞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多能干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学问 徐华 +7 位作者 黄忠华 李振国 闵琴琴 梁莹莹 徐洲稳 石红琴 邵牧民 王家传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PSCs治疗组、iPSCs+siHIF-2α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PSCs治疗组、iPSCs+siHIF-2α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栓塞90 min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3 d进行i PSCs移植、i PSCs+siHIF-2α移植或PBS注射。在移植之前及之后的第2、4周,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体层仪(micro-PET)扫描测定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摄取值。移植后第4周,处死大鼠行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在干细胞移植后第2、4周,i PSCs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而i PSCs+siHIF-2α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在这两个时间点均高于i PSCs治疗组(均为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的第2、4周,与PBS对照组比较,i PSCs治疗组和i PSC+siHIF-2α组脑缺血大鼠脑部的糖代谢水平(损伤侧/正常侧)明显增加(均为P<0.001)。干细胞移植后第2周,i PSCs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明显高于iPSCs+siHIF-2α组(P<0.001)。此后iPSCs+siHIF-2α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持续上升,至干细胞移植后第4周,与iPSCs治疗组较为接近,但仍低于iPSCs治疗组(P=0.02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移植的干细胞存活并迁移至梗死区周边,并且大部分的移植干细胞均表达了神经细胞标志物。结论i 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HIF-2α基因下调对iPSCs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低氧诱导因子-2α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体层仪(micro-PET)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糖代谢 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集落样、分散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球型可移植的功能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令 朱德良 +4 位作者 连瑞玲 曾巧浪 Sanjana MATHEW 唐仕波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3-610,共18页
目的: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分化而来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前景。本研究将探讨非集落样、分散的hiPSC分化为功能性RPE细胞(hiPSC-RPE细胞)的可能性,并提供一种基于细胞球的可选移植方法。方... 目的: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分化而来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前景。本研究将探讨非集落样、分散的hiPSC分化为功能性RPE细胞(hiPSC-RPE细胞)的可能性,并提供一种基于细胞球的可选移植方法。方法:通过RT-PCR、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hiPSC-RPE。通过荧光素渗漏实验、跨上皮电阻测定、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光感受器外节段吞噬实验、冰冻切片、死/活细胞染色、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评估hiPSC-RPE的体内和体外功能。结果:hiPSC-RPE细胞阳性表达RPE细胞的生物标志物但不表达iPSC的生物标志物,例如CRALBP(97.4%)、EMMPRIN(93.8%)、Oct4(2.1%)和Sox2(2.0%)。hiPSC-RPE细胞表现出与RPE细胞一样的特性,包括屏障功能、吞噬活性和极性膜。hiPSC-RPE成球处理后细胞阳性表达nestin,并且SA-β-Gal染色减少(P<0.01)。hiPSC-RPE细胞球在脱细胞基质角膜上培养能形成单层。在碘酸钠诱导的RPE退化的青紫蓝兔视网膜下腔移植1个月,hiPSC-RPE细胞球能存活下来,并维持部分片状结构生长。结论:非集落样、分散的hiPSC能有效分化为功能性RPE细胞,而且移植后的hiPSC-RPE细胞球能在RPE退化的青紫蓝兔视网膜下腔维持部分片状结构生长。本研究可能为未来治疗RPE退行性疾病提供一种可选的细胞球移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gf2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14
作者 姚梓淇 廖立钦 +2 位作者 宋佳蓓 张新珩 谢青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目的】以提高诱导鸡多能干细胞的干性为目的,利用Pcgf2基因与传统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因子共同诱导鸡多能干细胞。【方法】以鸡早期胚胎为模板,对Oct4、Sox2、Nanog、Lin28、C-myc、Klf4这6种传统的重编程因子及Pcgf2进行基因扩增... 【目的】以提高诱导鸡多能干细胞的干性为目的,利用Pcgf2基因与传统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因子共同诱导鸡多能干细胞。【方法】以鸡早期胚胎为模板,对Oct4、Sox2、Nanog、Lin28、C-myc、Klf4这6种传统的重编程因子及Pcgf2进行基因扩增,并与慢病毒载体重组为慢病毒质粒,在包装慢病毒并测定相对应的病毒滴度后,分组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诱导的过程中对干细胞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利用传统的重编程因子组合与加入Pcgf2共同诱导后的细胞都较早地表达出磷酸酶活性。加入Pcgf2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使细胞更早地出现类干细胞形态,且内源性基因Oct4、Sox2、Nanog和Lin28的表达得到更稳定的提高。【结论】Pcgf2在加入诱导体系后可以有效提高细胞的重编程接近干细胞状态。该研究可为选择重编程因子诱导鸡细胞完全重编程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多能转录因子 鸡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15
作者 蔡松晏 戴青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或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物质等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而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类似,iPSC可以分化形成三种胚层细胞系。iPSC能通过二维分化方法(如单层细胞培养和共培养),或拟胚体诱导法和基于支架的三维...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或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物质等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而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类似,iPSC可以分化形成三种胚层细胞系。iPSC能通过二维分化方法(如单层细胞培养和共培养),或拟胚体诱导法和基于支架的三维细胞培养方法分化为心肌细胞。iPSC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过程还需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如Wnt、BMP、Notch信号通路)来模拟体内心脏发育过程。近年来,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已能产生足够数量的iPSC衍生的心肌细胞(iPSC-CM)。iPSC-CM在移植前需要通过代谢调节和细胞分选等方法进行纯化,以消除可能导致畸胎瘤形成的未分化iPSC。目前,iPSC-CM的主要移植方法为细胞悬液注射和细胞片移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将iPSC-CM移植到梗死心肌中能改善心脏功能。本文综述了上述关于iPSC-CM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前相关研究,并讨论了iPSC-CM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挑战,以期为iPSC-CM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再生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命运的逆转:体细胞核移植与诱导多能干细胞——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璇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89-694,共6页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颁发给来自英国的John B.Gurdon和日本的Shinya Yamanaka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成熟细胞可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方面的重大发现。他们开创性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细胞或生物体发育程序的传...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颁发给来自英国的John B.Gurdon和日本的Shinya Yamanaka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成熟细胞可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方面的重大发现。他们开创性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细胞或生物体发育程序的传统观念,促使人们去探寻逆转细胞发育命运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发育 重编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登科 王凤媛 黄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各种CVD的临床终末阶段为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无禁忌证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然而,心脏移植面临着供者不足、免疫排斥等诸多困难。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出现为再生医学提...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各种CVD的临床终末阶段为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无禁忌证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然而,心脏移植面临着供者不足、免疫排斥等诸多困难。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出现为再生医学提供了可能,且避免了胚胎干细胞(ESC)引起的伦理问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心脏 诱导多能干细胞 心肌缺血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基因组学比较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巨噬细胞与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18
作者 张羽桐 侯国俊 沈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7-1489,共13页
目的·探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的巨噬细胞(iPSC-derived macrophage,IPSDM)与人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acrophage,PBDM)的单细胞基因组学异质性。方法·利用... 目的·探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的巨噬细胞(iPSC-derived macrophage,IPSDM)与人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acrophage,PBDM)的单细胞基因组学异质性。方法·利用无饲养层无血清方案体外诱导iPSC分化为IPSDM,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别检测IPSDM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与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随后对IPSDM进行单细胞测序,同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26085作为PBDM参考数据集。通过R软件seurat包处理分析IPSDM与PBDM测序数据,利用singleR包注释PBDM。以PBDM的高变基因构建参考数据集,利用scmap包将IPSDM的高变基因投影于PBDM,根据高变基因的相似性推断IPSDM的细胞身份。随后参考细胞类型注释工具及相关研究完成对IPSDM的注释,并比较IPSDM和PBDM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分布。最后,利用seurat包寻找IPSDM与PBDM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DEG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体外诱导分化29 d后得到悬浮的IPSDM,经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证实约23.1%的IPSDM表达CD14,且与U-937细胞系相比,IPSDM表达更高水平的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PBDM数据集中的细胞全部被注释为巨噬细胞,随后构建scmap参考数据集,将IPSDM的高变基因映射于PBDM参考数据集后发现59.8%的IPSDM可以依据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被注释为巨噬细胞,而余下40.2%的IPSDM细胞无法匹配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进一步人工注释IPSDM发现其由97.15%巨噬细胞、2.71%造血前体细胞样细胞和0.14%树突状细胞组成。对IPSDM和PBDM的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均高表达典型的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基因,IPSDM还高表达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相关的标志基因。对2种来源的巨噬细胞的DEG进行GO分析,发现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组分主要定位于核斑点和核膜,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翻译调控;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提示IPSDM与PBDM的DEG可能与多种胞内病原体感染相关。结论·人类IPSDM与PBDM在单细胞转录谱系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及异质性,在转录组层面IPSDM更具有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的特征,IPSDM与PBDM的差异基因可能与胞内感染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分化 巨噬细胞 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剪切作用的全自动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技术研究
19
作者 陈学平 张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1-221,共1页
目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个性化医疗和疾病模型建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i PSCs单克隆获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获取细胞纯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研究基于流体剪切作用设计并验证一款能够自动化i PSC挑... 目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个性化医疗和疾病模型建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i PSCs单克隆获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获取细胞纯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研究基于流体剪切作用设计并验证一款能够自动化i PSC挑取、培养基换液、细胞扩增的机器人平台。通过研究流体剪应力对细胞谱系特异选择的力学-生物学作用机理,以期通过操作流体剪切力实现了对i PSC细胞筛选的策略。方法构建了一种集成了体细胞重编程培养、培养基更换、i PSC单克隆获取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平台。该平台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精细的空间原位剪切流操纵实现对i PSCs单克隆细胞的特异性挑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剪切方法的细胞获取技术可以实现无酶、无损、无标记的方式进行i PSC细胞获取,并且可以基于细胞的黏附力差异,实现对不同谱系类型细胞的高特异性选择。与传统手动获取方法相比,采用流体剪切的挑取方法显著提升了i PSCs的挑取速度及细胞获取纯度(3.7倍)。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基于流体剪切的机器人平台不仅显著提高了单克隆i PSCs的纯化效率和纯度,而且所获得的i PSCs保持了多能性特征。该平台可以作为从i PSCs中自动分离和纯化特定谱系细胞的有效工具,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医疗 流体剪应力 流体剪切力 诱导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获取技术 单克隆 黏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转化
20
作者 李洋洋 徐佳佳 +8 位作者 姜诚诚 陈子龙 陈颖 应梦娇 王澳 马彩云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8100 ng/mL)、嘌吗啡胺(2μmol/L)、CHIR99021(3μmol/L)、N2(1%)]的mTeSRTM培养基中诱导至12 d,细胞分化为原始神经上皮细胞(NECs)。特异性诱导DAPs,将诱导的hiPSCs-NECs用胶原酶IV消化后,在神经分化培养基[添加1%N2、2%B27-A、BDNF(10 ng/mL)、GDNF(10 ng/mL)、AA、TGF-β、cAMP、1%GlutaMax]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重新接种,并于次日更换培养基去除Y27632,持续诱导至第28天获得DAPs。结果人iPSCs可在基质胶上稳定传代,表达多潜能性标记物OCT4、SOX2、Nanog和SSEA1,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诱导分化至第13天获得hiPSCs-NECs,形成玫瑰花结样结构,能够表达特征性标记物(SOX2、Nestin和PAX6)。将hiPSCs-NECs消化后,添加5μmol/LY27632的hiPSCs-NECs相比较未加Y27632的对照组,细胞解离后贴壁存活率明显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P<0.01)与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且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持续诱导至第28天,细胞高表达DAPs特异性的标记物(TH、FOXA2、NURR1和Tuj1)。结论添加Y27632(5μmol/L)24 h可显著提高人iPSCs-NECs细胞向iPSCs-DA神经前体转化时的细胞存活率,并且Y27632去除后,不会影响后续向DA神经前体细胞分化,间接的提高了细胞的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Y27632 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