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化学诱变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及其进展 Ⅰ.化学诱变技术及诱变效率 被引量:46
1
作者 董颖苹 连勇 +1 位作者 何庆才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58,共5页
综述了对植物化学诱变技术、突变体筛选技术、分子检测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近年来的进展,并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化学诱变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高效的诱变技术结合高效的突变体筛选技术,同时,帮助早期隐性突变发现的分子检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综述了对植物化学诱变技术、突变体筛选技术、分子检测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近年来的进展,并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化学诱变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高效的诱变技术结合高效的突变体筛选技术,同时,帮助早期隐性突变发现的分子检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也是有利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当代化学诱变技术、发生突变的机理、突变谱和诱变效率,并选择性地介绍了几种公认有效的突变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技术 诱变效率 植物化学 分子检测技术 育种 筛选技术 理论基础 技术结合 化学诱变 作用机理 突变体 突变谱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冬枣和酸枣组培苗诱变效率的几种途径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娜 刘孟军 +1 位作者 秦子禹 代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丛芽和茎段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了预培养、暗培养、二甲基亚砜和活性炭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诱变处理的组培苗丛芽和茎段进行4d的预培养、15d的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1 5g/L... 以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丛芽和茎段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了预培养、暗培养、二甲基亚砜和活性炭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诱变处理的组培苗丛芽和茎段进行4d的预培养、15d的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1 5g/L的活性炭或1 0%二甲基亚砜均可有效提高诱变频率,茎段诱变率最高达26 67%,丛芽诱变率最高达36 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酸枣 秋水仙素 诱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化钠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生理影响和诱变效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苑平 吴娟娟 +3 位作者 李先信 潘美山 金皓宇 孔佑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半致死浓度是确定适宜诱变条件的重要指标,为探明叠氮化钠(NaN_3)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和生理影响,本研究在设定的处理时间进行不同NaN_3浓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与幼芽生理状态的检测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当NaN_3处理浓度增大时... 半致死浓度是确定适宜诱变条件的重要指标,为探明叠氮化钠(NaN_3)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和生理影响,本研究在设定的处理时间进行不同NaN_3浓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与幼芽生理状态的检测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当NaN_3处理浓度增大时,植株的存活率降低;利用Logistic方程测算出3,12和24 h三个处理时间的NaN_3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75,10.48和9.05 mmol·L-1;当NaN_3处理浓度小于10 mmol·L-1时,处理时间越长植株幼芽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在24h处理的半致死浓度条件下,NaN_3对腋芽的致变效率约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腋芽 叠氮化钠 半致死浓度 生理影响 诱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严文潮 徐建龙 +2 位作者 俞法明 鲍根良 金庆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 ,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除迟熟品种外均低于对照 ,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 ,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空间搭载对杂种 1代处理的SP2 代单株有效分蘖的分离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S... 本研究结果表明 ,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除迟熟品种外均低于对照 ,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 ,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空间搭载对杂种 1代处理的SP2 代单株有效分蘖的分离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SP2 代在株高、分蘖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 ,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 ,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空间处理的SP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基因型 水稻 空间诱变效应 突变频率 诱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徐建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60,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经同一材料的空间和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其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的突变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处理的M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可望直接育成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基因型 突变频率 诱变效率 粳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激光诱变效应的初步探讨
6
作者 万贤国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3-3,共1页
为了提高激光的诱变效率,搞清激光波长、照射剂量,品种特性及复合处理等因素与诱变频率的关系十分重要。但国内尚研究得不多。因此,我们从1975年起,用He-Ne、CO2、N2、钕玻璃等四种激光器以及激光+γ射线以不同剂量分别照射了六个... 为了提高激光的诱变效率,搞清激光波长、照射剂量,品种特性及复合处理等因素与诱变频率的关系十分重要。但国内尚研究得不多。因此,我们从1975年起,用He-Ne、CO2、N2、钕玻璃等四种激光器以及激光+γ射线以不同剂量分别照射了六个水稻品种的种子。然后在L2代对5万多个单株进行逐株考察,统计其有利变异频率与上述因素间的相关性,得出了下列的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波长 诱变效应 水稻品种 照射剂量 变异频率 HE-NE 诱变效率 复合处理 品种特性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植株生殖细胞发育时期辐照与育性研究
7
作者 陈玉霞 张朝成 +1 位作者 严志刚 韦俊英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用15~70Gy剂量辐照处理早籼稻广陆矮四号生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植株,M1代表现出花粉母细胞期植株的辐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减数分裂、幼嫩单核期,而单核花粉阶段的敏感性较差。减数分裂期植株经25~50Gy辐照后,M1代... 用15~70Gy剂量辐照处理早籼稻广陆矮四号生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植株,M1代表现出花粉母细胞期植株的辐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减数分裂、幼嫩单核期,而单核花粉阶段的敏感性较差。减数分裂期植株经25~50Gy辐照后,M1代异常四分体出现频率为100%~476%,异常花粉率为314%~778%。在15~50Gy剂量范围内,M2代植株分离为正常株、半不育株、高不育株及全不育株等多种类型,其中非正常结实株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高。M2代半不育株在M3代仍分离出约占总株数1/3左右的半不育株,M2代高不育株在M3代也能分离出少数正常株,但多为高不育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株辐照 育性 辐射育种 诱变效率 辐照时期 早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