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李俊华 姬汉轩 +9 位作者 关世丽 桑世飞 朱红彩 王思维 王棋文 丰柳春 袁金红 郑阳阳 王书玉 姬生栋 《种业导刊》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稻518等4个新品种,为解决水稻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理诱变 生物诱变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
2
作者 赵盛 李玲玲 +2 位作者 高翔 张昌运 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最佳条件为:17 W紫外灯照射60 s,120 W ARTP辐照50 s,此条件下正突变率最高。通过高通量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遗传稳定的复合诱变优势菌株UAQ-39,相比出发菌株其降解率、比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2.65%、44.13%。菌株烷烃羟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增加,提示降解关键酶活性与MTBE生物降解进程强相关。该研究采用的紫外-ARTP复合诱变条件可显著提高菌株的MTBE降解性能,可为异生型污染物降解菌的开发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复合诱变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少锋 石鑫垒 +1 位作者 周子龙 李夕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9-997,共19页
以深部硬岩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岩特性智能感知与精准表征困难、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不清、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欠缺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深部... 以深部硬岩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岩特性智能感知与精准表征困难、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不清、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欠缺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深部矿岩力学特性原位智能感知、结构面智能识别与分级方法,揭示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建立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破碎与智能调控技术体系,实现深部硬岩矿体力学与结构特性的智能感知、硬岩可切割性的原位诱变改性、硬岩矿体的机械化智能破碎,从而为深部硬岩矿体安全高效采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此外,梳理了深部硬岩矿体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方向,以便为深部硬岩采掘技术变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开采 深部硬岩 诱变改性 降危增割 机械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UV复合诱变结合含盐平板选育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米曲霉
4
作者 孙思城 李浩然 +2 位作者 苏国万 吴惠贞 林伟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27,共8页
对从高盐稀态酱醪中筛选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K9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紫外诱变,并利用高盐含量平板进行驯化培养和筛选,旨在得到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菌株。首先对K9进... 对从高盐稀态酱醪中筛选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K9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紫外诱变,并利用高盐含量平板进行驯化培养和筛选,旨在得到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菌株。首先对K9进行ARTP诱变,筛选得到优势菌株S-G27,其中性蛋白酶活性较K9提高35.82%;接着以S-G27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优势菌株G-U2,其中性蛋白酶活性较K9提高56.81%;G-U2所产蛋白酶的耐盐性进一步提高,在15%NaCl溶液中,G-U2中性蛋白酶活性残留率为K9的1.94倍;G-U2稳定性良好,第7代时菌株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残留率为92%;和出发菌株K9相比,G-U2的菌丝更短、孢子更多、孢子体积更大且表面纹饰更多;诱变未引起黄曲霉毒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符合生产安全要求。在模拟发酵酱油实验中,发酵终点G-U2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分别较K9高出120.19%、52.29%、1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紫外线诱变 耐盐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发酵果汁酵母
5
作者 蔺永红 刘帅 +3 位作者 蒋婷 张娜 张世忠 秦伟帅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04,共6页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血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4被鉴定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osa),通过诱变选育得到一株不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突变菌株AU73,其总酯产量为1.10 g/L,是出发菌株G4的1.53倍。突变菌株AU73遗传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耐受pH值2.5,乙醇体积分数10%,150 mg/L SO2,30%葡萄糖。综上,突变菌株AU73具有不产乙醇、高产酯的特性,为提高发酵果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鉴定 总酯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6
作者 钱森和 杨子成 +1 位作者 阮永海 侯树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53-59,共7页
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 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S2突变菌株的产孢量是原始菌株的3.05倍,其校正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8.7%和缩短了17.2%;在连续传代培养5代后,其平均产孢量稳定在4.74×10^(9)个/cm^(2)左右,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得到S2突变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麦麸和米糠质量比1.34∶1.00,无机盐含量0.26%,接种量9.32%,含水量50%,发酵温度26℃;在此条件下突变菌株的实际产孢量达到11.762×10^(8)个/g。本研究为球孢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高毒力 紫外诱变 产孢量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巴弗洛霉素A1高产菌株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海敏 孙菲 +3 位作者 袁源 吴佳雯 江红 周剑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1,共11页
【目的】巴弗洛霉素是由灰褐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brunneus)发酵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代表性化合物为巴弗洛霉素A1(Baf A1)。为了进一步提升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B0711合成Baf A1的... 【目的】巴弗洛霉素是由灰褐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brunneus)发酵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代表性化合物为巴弗洛霉素A1(Baf A1)。为了进一步提升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B0711合成Baf A1的发酵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其为出发菌株选育Baf A1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紫外诱变选育高产突变株,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结果】紫外诱变菌株UV-21的Baf A1产量达到397.99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3.60%。单因素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糊精、大豆蛋白胨和碳酸钙,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0、接种量3%(体积分数)、装液量30 mL/250 mL、发酵培养时间96 h。最陡爬坡试验表明,在麦芽糊精45 g/L、大豆蛋白胨15 g/L、碳酸钙0.5 g/L时相对效价达到最高,为147.18%。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麦芽糊精45.98 g/L、大豆蛋白胨14.96 g/L、碳酸钙0.48 g/L、缬氨酸3 g/L,初始pH 7.0、接种量3%(体积分数)、装液量30 mL/250 mL、发酵培养时间96 h。优化后高产菌株UV-21摇瓶发酵产量为627.58 mg/L,较初始工艺提高了57.69%。【结论】基于紫外诱变及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1株Baf A1产量为627.58 mg/L的高产菌株,较原始菌株FIM-B0711产量提高了5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弗洛霉素 链霉菌 响应面试验 发酵优化 紫外诱变 培养条件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东旭 李忠辉 +3 位作者 张子恒 王昕 龚大春 石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H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孢子浓度3×10^(6) CFU/mL、诱变功率100 W、气量10 L/min、间距2 mm、诱变时间240 s。经平板显色初步筛选得到49株诱变菌,并通过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稳定的突变株LH2301,其单宁酶的酶活力达到2.29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7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5 g/L葡萄糖,21 g/L酵母浸粉,初始pH 4.0,接种量为3.5%,单宁酸质量浓度为20 g/L,酶活力水平可提升至6.105 U/mL。对诱变株所产单宁酶进行了初步表征,其分子质量为90 kDa,当温度处于40~50℃,pH值为3.0~5.0时,该酶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金属离子Ca^(2+)、K^(+)、Al^(3+)对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单宁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单宁酶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单宁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9
作者 田燕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育种是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化学诱变作为一种高效的遗传改良工具,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花卉化学诱变育种水平,从诱变剂种类、材料、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育种是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化学诱变作为一种高效的遗传改良工具,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花卉化学诱变育种水平,从诱变剂种类、材料、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化学诱变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花卉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化学诱变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梦瑶 徐静宇 +4 位作者 肖四生 杨代康 徐靖宇 姚明印 黄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2,共7页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产突变株。结果表明,4种诱变处理均能提升细菌素Plantarum C010产量,其中激光诱变后所得突变株JG-2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达17.79 mg/mL,较原始菌株C010(9.60 mg/mL)提高了85.31%。进一步对原始菌株C010和突变株JG-2进行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菌体生长、总糖消耗和细菌素合成的拟合模型较好,其所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与菌体均呈部分生长偶联型,且突变株JG-2细菌素Plantarum C010合成相关参数优于原始菌株C010。该结果为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产量提升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010 细菌素 诱变选育 高产突变株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星棋 岳明昊 +6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张振宇 徐杰飞 王象然 郭美玲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3-17,22,共6页
辐射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多种射线源(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束、离子束、太空环境辐射等)辐照目标作物,创制新种质的一种高科技育种手段。该类育种方法相比于常规育种,能够产生更高概率的可遗传变异,扩大后代优异群体数量,从而更易... 辐射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多种射线源(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束、离子束、太空环境辐射等)辐照目标作物,创制新种质的一种高科技育种手段。该类育种方法相比于常规育种,能够产生更高概率的可遗传变异,扩大后代优异群体数量,从而更易从表型甚至基因型中筛选出有利变异特征的突变体。目前我国大豆育种技术仍以常规杂交为主,产量水平提升较为缓慢,亟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的综合表现,而将辐射诱变应用到大豆育种领域是一种改善品种生产表现的有效手段。从诱变作用机理、诱变源类型、诱变产生的突变体种类等几大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大豆的辐射诱变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辐射诱变 品种选育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莫能菌素菌株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善飞 李欣颖 +5 位作者 田丹丹 张显元 张妍 王丹丹 宋尚霞 孙付保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7-46,共10页
莫能菌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肉桂链霉菌作为生产莫能菌素的重要微生物,通过菌种选育和选择性添加发酵前体可能是提高莫能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基于一株莫能菌素工业生产菌2110,尝试对其... 莫能菌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肉桂链霉菌作为生产莫能菌素的重要微生物,通过菌种选育和选择性添加发酵前体可能是提高莫能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基于一株莫能菌素工业生产菌2110,尝试对其进行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成功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莫能菌素产量为7.56 g/L,提升10%。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出该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主要组成为葡萄糖35.0 g/L、豆油41.81 g/L、黄豆饼粉30.0 g/L、丙酸钠1.0 g/L、亮氨酸0.25 g/L、缬氨酸0.12 g/L和异亮氨酸0.16 g/L,其中豆油、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莫能菌素效价影响尤为显著。在此条件下,5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产量达到12.23 g/L,提高56.56%。该研究成果为莫能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展现出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能菌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肉桂链霉菌 诱变选育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变创制水稻突变体及其分子鉴定
13
作者 李欣芃 张武汉 +6 位作者 张莉 舒服 何强 郭杨 邓华凤 王悦 孙平勇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方法】利用γ射线对NIL-GRF4材料进行辐射诱变,通过功能标记和SSR标记对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进行鉴定。【结果】经过性状调查,获得15份粒型突变体、6份斑马叶突变体、4份分蘖突变体和3份不育突变体。其中一份重要的粒型突变体,其粒长达14.10 mm,粒长和千粒重比野生型分别增加1.50 mm和8.85 g,增幅分别为11.90%和23.95%。利用OsGRF4的功能标记和48对SSR标记鉴定了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均来源于野生型NIL-GRF4,并且突变体的遗传背景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结论】已将粒型、斑马叶和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构建了基因定位的F_(2)群体,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 OsGRF4 诱变育种 BSA-Seq 图位克隆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MS诱变改良山栏稻地方品种株高
14
作者 段吟 谢振宇 +4 位作者 周玉杰 林秋云 贺治洲 林越辉 胡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4-1134,共11页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提升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山栏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海南省中部山林地区的重要旱稻品种,因其适应性强、抗旱及抗逆性良好而广受农民喜爱,但传统山栏稻品种普...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提升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山栏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海南省中部山林地区的重要旱稻品种,因其适应性强、抗旱及抗逆性良好而广受农民喜爱,但传统山栏稻品种普遍存在株高偏高、易倒伏及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选取五指山南对村山栏稻、黄壳山栏糯、山栏糯和山栏红4个地方山栏稻品种,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进行诱变处理。处理后,通过M1代至M3代的筛选,选出株高降低且单株产量保持或提升的优良突变体。结果显示,4个品种通过EMS诱变均获得了多个矮化突变株,其中如五指山南对村山栏稻的WZSNDCSLD2株高降低9.6%,单株产量提升52.8%;黄壳山栏糯的HKSLN31株高降低11.5%,单株产量提升46.0%;山栏糯的SLN8株高降低15.4%,单株产量提升37.0%;山栏红的SLH6和SLH9株高分别降低22.2%和15.5%,单株产量分别提升49.6%和36.8%。这些优良突变体在总粒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上亦表现出显著优势。研究表明,EMS诱变技术有效改善了山栏稻的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为山栏稻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品系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栏稻 EMS诱变 株高 产量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乙醇酿酒酵母单倍体的诱变选育及杂交育种
15
作者 胡荣根 廖蓓 +3 位作者 陈晖 刘秀继 张彦 邓张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 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主要以酵母代谢为主,而筛选高耐性高产乙醇菌株是乙醇产率高的关键。该文以6株现有单倍体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构建突变文库,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初筛,40、41℃压力生长复筛,发酵筛选培养基定量分析。最终获得9株优势突变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经不同配型单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一株发酵效率高,耐温、耐酸、耐乙醇性能均优于亲本菌株的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C6。结果显示,C6菌株35℃复合糖水发酵培养基发酵终点酒精度为14.6%,亲本菌株AE2和M则为12.82%和13.72%,酒精度分别提高13.8%和6.4%,C6菌株在30℃条件下,酒精度可达17.9%。耐温性能提高较为明显,40℃条件下生长,C6、AE2和M菌株平稳期OD _(680)值分别为4.12、0.35和1.15,生物量增幅在1.2~12倍。C6菌株在乙醇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酿酒酵母 单倍体 诱变选育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零余子化学诱变体系探索及突变体库构建
16
作者 王耀琴 李俊霖 +3 位作者 张强 韩鹏远 王小兵 张丽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0%、1.2%浓度的EMS处理,研究EMS对不同材料的敏感性,筛选EMS最敏感材料;选用对EMS最敏感的山药进行处理,调查诱变处理后表型的变异情况,并构建该材料的突变体库。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加,5种山药的出苗数和成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山药零余子对EMS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诱变适宜浓度为0.81%~1.20%,平遥岳壁山药为诱变最敏感材料;平遥岳壁山药突变体库中,总变异率为9.36%。代表型变异以主茎变异率最高,为3.86%,占总变异率的41.24%;以叶形变异最为丰富,有12个变异类型,变异率为3.46%,占总变异率的36.97%。由此可知,诱变浓度在0.81%~1.20%,零余子可以产生丰富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零余子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突变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豆13 EMS诱变突变体库创制及大粒突变体鉴定
17
作者 余希文 王亚琪 +4 位作者 李曙光 傅蒙蒙 赵志鑫 刘畅 徐海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淮豆13是一个高产广适多抗夏大豆品种,但百粒重偏低,为改良其百粒重性状,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4 kg淮豆13种子,并进行连续4个世代的表型考察及筛选,同时对其中1个质量性状变异突变体进行了遗传解析。结果表明,经过M_(2)和M_(3)2个... 淮豆13是一个高产广适多抗夏大豆品种,但百粒重偏低,为改良其百粒重性状,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4 kg淮豆13种子,并进行连续4个世代的表型考察及筛选,同时对其中1个质量性状变异突变体进行了遗传解析。结果表明,经过M_(2)和M_(3)2个世代筛选,获得了332个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株系,涵盖茎秆、花、种子等多种类型的突变;筛选得到多个粒重增加或减少的材料,其中包括3个百粒重达28 g左右的突变体,M_(4)世代表型验证表明这3个粒重增大突变体单株产量无显著降低;此外,还鉴定得到了1个灰毛突变体,其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差异,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显示T基因第5942位碱基替换导致了终止密码子的出现,从而产生了灰毛表型。本研究成功地构造了变异丰富的淮豆13 EMS诱变突变体库,且成功筛选得到了3个单株产量不显著降低但百粒重显著增加的突变体株系,以及发现了1个点突变导致的灰毛突变体;为后续淮豆13品种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育种种质资源,也为后续淮豆13农艺性状遗传机理解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豆13 EMS诱变 大豆 大粒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RTP诱变技术筛选降解秸秆能力强的黑木耳菌株
18
作者 韩闯 王凤利 +3 位作者 岳欣 赵彦姝 戴肖东 马庆芳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秸秆的黑木耳菌株,采用ARTP诱变育种技术,以黑木耳黑威15号菌株的原生质体为诱变材料,共得到134株诱变菌株。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到84株突变菌株,然后进行刚果红染色和胞外降解酶活性测定试验,最后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能力优于... 为获得高效降解秸秆的黑木耳菌株,采用ARTP诱变育种技术,以黑木耳黑威15号菌株的原生质体为诱变材料,共得到134株诱变菌株。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到84株突变菌株,然后进行刚果红染色和胞外降解酶活性测定试验,最后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能力优于出发菌株的正突变菌株3株(26、119和134)。通过ISSR分子标记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菌株与母本均存在遗传差异。研究结果对高效降解秸秆的黑木耳新品种选育以及栽培基质创新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ARTP诱变 胞外酶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寻成峰 沈建才 +3 位作者 何之龙 张英 许彦明 王瑞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2,共9页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变育种技术已至少被应用于15个油茶品系的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诱变育种技术概况和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诱变育种机理和诱变影响因素,并从诱变材料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油茶树种特性的育种技术改进和诱变性状的机理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总结并说明了诱变育种是油茶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诱变育种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选育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
20
作者 张鑫 凤元邦 +2 位作者 冯雪 张春枝 陈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7,110,共7页
为得到遗传性状稳定、高产花生四烯酸(ARA)的高山被孢霉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FD-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LiCl联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TT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表明,经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 为得到遗传性状稳定、高产花生四烯酸(ARA)的高山被孢霉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FD-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LiCl联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TT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表明,经紫外-LiCl联合ARTP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ARA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Z6-A23。菌株Z6-A23所产油脂中ARA含量高达44.57%,ARA产量达3.62 g/L,分别较出发菌株FD-1提高了75.40%和223.21%。经10次传代培养,突变株Z6-A23代谢合成ARA性能稳定,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综上,突变株Z6-A23有望成为高产ARA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高山被孢霉 诱变育种 紫外-LiCl A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