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径衰落信道下频域差分检测OFDM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立军 唐友喜 李少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频域差分检测的误码率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信道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均影响频域差分检测的误码率性能,信道相干带宽对频域差分检测的影响比信道相干时间的影响更大... 在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频域差分检测的误码率性能,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信道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均影响频域差分检测的误码率性能,信道相干带宽对频域差分检测的影响比信道相干时间的影响更大,频域差分检测适合于多径延迟扩展比较小的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频域差分检测 误码率分析 正交频分复用 相干带宽 相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信道下ADF协作车载通信误码率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斌 金晓晴 +2 位作者 蒋为 陈雨宏 倪菊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智能车载协作系统中车辆快速移动使得无线通信信道具有时变特性,为有效评估系统的误码性能,给出了符合车载时变信道的一阶自回归(AR1)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AR1模型的自适应解码转发(ADF)协作误码率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AR1模型的多普勒... 智能车载协作系统中车辆快速移动使得无线通信信道具有时变特性,为有效评估系统的误码性能,给出了符合车载时变信道的一阶自回归(AR1)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AR1模型的自适应解码转发(ADF)协作误码率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AR1模型的多普勒频偏相关系数来刻画时变信道特性,根据中继译码结果自适应选择是否协作转发,提升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利用矩生成函数(MGF)推导出ADF协作下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信号误码率封闭表达式,并分析了车载移动速度和信道状态信息(CSI)估计精度对误码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车载系统能通过增加CSI估计精度,有效地减少车载快速移动引起的误码平顶值。该方法相对于放大转发(AF)协作通信方式,平均误码性能提高约8.7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车载协作通信 自适应解码转发 时变信道 误码率分析 矩生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CDMA系统建模仿真及误码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贾怀义 宫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96-1298,1320,共4页
OFDM-CDMA是将OFDM与CDMA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是继第三代移动通信之后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新热点。本文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建立了其中一种性能较好的结合方案,即MC-CDMA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该系统模型下,做了用三种不同的扩频序列m序列、Gold... OFDM-CDMA是将OFDM与CDMA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是继第三代移动通信之后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新热点。本文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建立了其中一种性能较好的结合方案,即MC-CDMA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该系统模型下,做了用三种不同的扩频序列m序列、Gold序列、Kasami小集合序列进行扩频调制下的系统仿真性能分析,分别给出误码率曲线并进行对比,得出了较理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CDMA系统 建模 仿真 误码率分析 移动通信 码分多址 正交频分复用 无线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慢跳频系统误码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甘良才 包永强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2-28,共7页
本文分析了在慢跳频系统中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误码率 ,并推导了经过自适应均衡后的误码率。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平方根卡尔曼算法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引入大大降低了误码率。
关键词 慢跳频通信系统 误码率分析 短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式超宽带接收机误码率性能分析
5
作者 徐卫林 吴迪 +2 位作者 覃玉良 韦保林 段吉海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8-1682,共5页
为研究不同接收机的架构、收发天线的角度和判决方式对穿戴式超宽带(UWB)信道RAKE接收机误码率(BER)的影响,利用数字抽样示波器获取时域接收信号,使用CLEAN算法去卷积,得到体表-体表和体表-体外环境下人体信道冲激响应;并采用不同... 为研究不同接收机的架构、收发天线的角度和判决方式对穿戴式超宽带(UWB)信道RAKE接收机误码率(BER)的影响,利用数字抽样示波器获取时域接收信号,使用CLEAN算法去卷积,得到体表-体表和体表-体外环境下人体信道冲激响应;并采用不同结构不同分支数的RAKE接收机对含有加性高斯噪声的跳时信号进行接收,以分析其对BER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包含所有分支的RAKE接收机BER最低但结构复杂;在相同分支数下,包含部分分支的RAKE接收机的BER损失要比选择性RAKE接收机高3dB,但复杂度较低.对收发天线不同角度的研究表明,收发天线应避免垂直,否则体表反射作用带来的多径分量增多,容易出现码间干扰,从而增加BER.在重复编码情况下,软判决的BER性能要优于硬判决0.2-0.4dB.该信道模型和误码率分析研究可对穿戴式UWB收发机的架构设计和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体域网 超宽带 RAKE接收机 误码率分析 人体信道冲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AM-WPM-FH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误码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振亚 唐向宏 +1 位作者 蔡倩 任玉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1-1057,共7页
为了分析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映射方式、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小波包跳频通信系统(WPM-FH)的影响,首先利用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和MQAM之间的关系,推导了MQAM-WPM-FH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误码率理论公式,... 为了分析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映射方式、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小波包跳频通信系统(WPM-FH)的影响,首先利用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和MQAM之间的关系,推导了MQAM-WPM-FH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误码率理论公式,分析了不同小波滤波器长度和小波包树结构对WPM-FH系统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频分复用跳频(OFDM-FH)系统相比,MQAM-WPM-FH系统具有较高频带利用率和较好的性能;在给定带宽下,通过增大MQAM数据映射中的星座点数M和小波滤波器长度L,可以有效降低多址干扰(MAI)对系统的干扰;AWGN信道下,不同的小波包树结构对跳频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小,但小波包调制结构的多样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通信系统 小波包调制 多载波调制 数据映射 误码率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信道模型及编码性能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莹 阴亚芳 +1 位作者 杨祎 黎聪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前基于白光LED(发光二极管)的室内可见光通信信道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因此信道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不明确。文章首先分析并优化了室内白光LED通信信道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信道编解码算法,通过Simulink软件搭建信... 目前基于白光LED(发光二极管)的室内可见光通信信道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因此信道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不明确。文章首先分析并优化了室内白光LED通信信道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信道编解码算法,通过Simulink软件搭建信道模型和可见光通信系统来分析信道编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适合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特性的信道编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信道模型 信道编码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平台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波 叶晓慧 《电讯技术》 2008年第9期10-14,共5页
针对移动平台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在分析移动多径信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信道模型下多普勒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不仅针对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平台移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进行仿真,而且为进一步阐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还对平台移动... 针对移动平台对无线信道特性的影响,在分析移动多径信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信道模型下多普勒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不仅针对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平台移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进行仿真,而且为进一步阐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还对平台移动引起的数字通信误码率进行了仿真。信真结果表明,平台移动不但会扩展多普勒频谱,而且会加快信道衰落,造成误码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多径信道 多普勒效应 信道特性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可见光通信在不同信道中的编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译心 李萍 +1 位作者 朱明兴 张迪迪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针对可见光通信(VLC)在不同信道中的编码性能,在分析可见光通信信道特点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可见光通信传输的编解码算法。通过搭建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模块,分析可见光通信中信道编码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适合可见光通信的编码方式。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信道编码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3核矩阵的极化码性能分析
10
作者 叶铭 李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3,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基于多维核矩阵的极化码的性能,采用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编码和非系统极化编码这两种编码方法,做了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码和非系统极化码的性能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 为了更好地分析基于多维核矩阵的极化码的性能,采用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编码和非系统极化编码这两种编码方法,做了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码和非系统极化码的性能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码和非系统极化码的误帧率性能基本上是一致的;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码在误码率性能上相对于非系统极化码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可见,基于3×3核矩阵的系统极化码在性能上比非系统极化码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核矩阵 极化码 系统极化码 非系统极化码 误帧率仿真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传输参考接收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刚 亢洁 施仁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分析了超宽带传输参考(TR)接收机的原理和优势,针对UWB通信应用在多个比特传输中信道基本不变的特点,将TR信号集合扩展为一帧几个参考信号和多个数据信号,提出了一种改进TR接收机。文中对基本TR接收机和改进TR接收机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 分析了超宽带传输参考(TR)接收机的原理和优势,针对UWB通信应用在多个比特传输中信道基本不变的特点,将TR信号集合扩展为一帧几个参考信号和多个数据信号,提出了一种改进TR接收机。文中对基本TR接收机和改进TR接收机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IEEE的CM1、CM2多径信道模型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性能、传输效率和成本,改进TR接收机优于基本TR接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 传输参考(TR)接收机 误码率分析 数据传输效率 多径信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星载AIS信号非相干解调算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欢 王小华 曹志锋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针对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无法避免的信号混叠问题,研究了AIS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1比特差分和2比特差分解调,提出了一种1、2、3比特联合差分反馈的AIS信号非相干解调算法.该算法基于贝叶斯线性模型建立了最大似然估计的1、2、3比... 针对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无法避免的信号混叠问题,研究了AIS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1比特差分和2比特差分解调,提出了一种1、2、3比特联合差分反馈的AIS信号非相干解调算法.该算法基于贝叶斯线性模型建立了最大似然估计的1、2、3比特联合差分解调结构,验证了在加性高斯信道中该算法比传统非相干解调算法有更好的抗信号混叠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解调误码率与1、2比特联合差分及2、3比特联合差分相比,当误码率(BER)等于10-2时,在加性高斯信道(AWGN)下具有1.5dB的性能优势,同道干扰信道(CCI)下具有1~2dB的性能优势.关键词:星载AIS;非相干解调;差分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AIS 非相干解调 差分反馈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A系统降低PAPR的DCT-ACE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燕楠 李艳萍 韩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7,21,共5页
针对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的高PAPR问题,提出一种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动态星座扩展(ACE)的联合算法。首先对调制信号在频域进行DCT变换,从而降低大峰值信号出现的概率。对信号做星座扩展,通过改变星座点位置,减少信号同相的概率,以... 针对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的高PAPR问题,提出一种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动态星座扩展(ACE)的联合算法。首先对调制信号在频域进行DCT变换,从而降低大峰值信号出现的概率。对信号做星座扩展,通过改变星座点位置,减少信号同相的概率,以此降低OFDMA系统的PAPR。在16QAM的OFDMA信号模型下对新算法PAPR、计算复杂度和误码率(BER)进行仿真分析,与DCT算法、ACE算法和一些改进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不增加复杂度的前提下,具有更强的PAPR抑制能力,且基本不会降低BE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多址系统 峰均功率比降低 离散余弦变换 星座扩展 性能仿真 误码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