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齿机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建模与补偿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勇明 汪中厚 +2 位作者 刘欣荣 陈敢 久保爱三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共11页
由于几何误差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虑末端机构或关键运动轴几何误差补偿,尚缺逐次补偿运动轴几何误差。为了避免形成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而产生误差累积效应,有效提升在机检测精度。根据自主研发卧式磨齿机在机检测原理,基于多刚体... 由于几何误差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虑末端机构或关键运动轴几何误差补偿,尚缺逐次补偿运动轴几何误差。为了避免形成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而产生误差累积效应,有效提升在机检测精度。根据自主研发卧式磨齿机在机检测原理,基于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和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模型。逐次识别并补偿几何误差链中运动轴几何误差后,进行了磨齿机标准样板齿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误差补偿前后,齿向精度均为4级;误差补偿后,齿形精度提高4个等级,为4级精度,与格里森检测实验结果相吻合。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有望在磨齿机高精度在机检测系统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误差链 误差累积效应 误差补偿 在机检测 磨齿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传感器测量误差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佳洲 罗志勇 潘江怀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22,共11页
详细分析并推导了舰载传感器测量误差传播和演化模型。给出了舰载传感器测量依托的几个基准坐标系,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定义和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了目标测量跟踪误差演化的坐标转换过程模型,并根据误差的特点,基于一阶泰勒展式给出... 详细分析并推导了舰载传感器测量误差传播和演化模型。给出了舰载传感器测量依托的几个基准坐标系,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定义和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了目标测量跟踪误差演化的坐标转换过程模型,并根据误差的特点,基于一阶泰勒展式给出了误差链线性化近似解析表达式;结合一种典型应用场景,采用误差传播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舰载传感器几类主要测量误差的传播进行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传感器 测量误差链 坐标转换 误差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差链对星载网状可展开天线电性能影响分析
3
作者 薛碧洁 唐雅琼 +1 位作者 钟红仙 张磊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2,共7页
针对星载网状可展开天线因展开臂、展开关节等产生的误差链和地面电性能不可测试等问题,开展误差链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分析。引入位置姿态转换矩阵建立误差链传递模型,将此误差模型引入到天线辐射场分析模型,并建立各误差环节对天线电... 针对星载网状可展开天线因展开臂、展开关节等产生的误差链和地面电性能不可测试等问题,开展误差链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分析。引入位置姿态转换矩阵建立误差链传递模型,将此误差模型引入到天线辐射场分析模型,并建立各误差环节对天线电性能的机电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得到固定误差和不定误差与天线平均功率方向图的关系,以及角度误差与天线最大增益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角度误差对误差链有明显的放大作用,相比于位置误差对电性能的影响较大,角度误差与最大增益有均匀或突变等不同程度的单调递减关系,因此在天线设计与安装中应着重关注和调整各安装位置的角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网状可展开天线 误差链 机电耦合 电性能 方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链误差对导弹捕捉时间敏感目标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毛赤龙 沙基昌 +1 位作者 任义广 陈超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3,共4页
终端信息质量是影响打击时间敏感目标(TCT:Time-critical Target)效果的关键因素,从传感器到射手的各个节点都对终端信息质量有影响。运用信息链误差对信息链终端信息质量进行度量,以系统地反映各节点对终端信息质量的影响。在信息链误... 终端信息质量是影响打击时间敏感目标(TCT:Time-critical Target)效果的关键因素,从传感器到射手的各个节点都对终端信息质量有影响。运用信息链误差对信息链终端信息质量进行度量,以系统地反映各节点对终端信息质量的影响。在信息链误差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信息链误差与导弹捕捉TCT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导弹攻击水面舰艇为例,分析出了影响反舰导弹捕捉TCT概率的最大误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误差链 时间敏感目标 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链误差矢量预测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孟加 邱建琪 +1 位作者 史涔溦 林瑞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44-1647,共4页
为了抑制磁链和转矩脉动引入了磁链误差矢量预测,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矢量调制思想,提出了一种通过预测磁链误差矢量的改进型直接转矩控制(FEVE-DTC)策略,将转矩误差经过一个PI控制器之后... 为了抑制磁链和转矩脉动引入了磁链误差矢量预测,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矢量调制思想,提出了一种通过预测磁链误差矢量的改进型直接转矩控制(FEVE-DTC)策略,将转矩误差经过一个PI控制器之后作为磁链旋转速度的参考值,与磁链给定值结合成为预测的磁链差值矢量,然后计算应采用的电压矢量.电压矢量用空间矢量调制(SVM)方法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本直接转矩控制(DTC)相比,FEVE-DTC能显著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具有更优越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直接转矩控制 误差矢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磁链误差对感应电机观测器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思猛 陈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利用转子磁链电压模型研究转子磁链误差对感应电动机全阶转速自适应转子磁链观测器稳定性影响。通过研究观测器等效误差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正实性,得到观测器在ω1-ωs平面中稳定区域边界方程。提出不含纯积分器的新型转子磁链误差模... 利用转子磁链电压模型研究转子磁链误差对感应电动机全阶转速自适应转子磁链观测器稳定性影响。通过研究观测器等效误差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正实性,得到观测器在ω1-ωs平面中稳定区域边界方程。提出不含纯积分器的新型转子磁链误差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对线性化等效转速控制系统开环零点分布影响,研究不同工况下观测器稳定区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转子磁链误差能够扩大稳定区域,所提出的模型解决了低速再生发电工况时观测器稳定问题,但在低速电动工况时观测器不稳定。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应用不同转速自适应律观测器在所有工况下均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动机 自适应观测器 转子磁误差 转速自适应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传递模型及有效路径求解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英 孙云艳 +1 位作者 张根保 冉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对机械产品进行"功能-运动-动作"结构化分解的基础上,将影响元动作装配单元装配精度的误差源分为零部件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装配位置误差和运动误差等四类误差源。引入误差链接模型作为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关联关系的基... 在对机械产品进行"功能-运动-动作"结构化分解的基础上,将影响元动作装配单元装配精度的误差源分为零部件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装配位置误差和运动误差等四类误差源。引入误差链接模型作为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关联关系的基本封装单元,构建结构化误差关联模型——链接网络和链接矩阵,形象描述误差间的耦合嵌套关系。提出基于误差链接模型的装配误差传递路径求解方法,用老鼠迷宫算法搜索所有可能的误差传递路径,以装配精度最高作为判别依据,得到各误差分量的有效传递路径。以蜗杆转动元动作装配单元蜗杆轴线平行度误差有效传递路径为目标,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搜索到所有误差传递路径,并快速获得有效传递路径。该方法的提出为整机装配过程质量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动作装配单元 误差 误差链接模型 误差传递路径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磁链修正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建华 吴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2,31,共8页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可以由电机反电势和磁链的比值进行估算,而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时,永磁体磁链会因为交叉耦合和饱和效应而非线性实时变化,直接影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电机转速和位置的估算。本文提出了一种磁链误差滑模观测器,通...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可以由电机反电势和磁链的比值进行估算,而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时,永磁体磁链会因为交叉耦合和饱和效应而非线性实时变化,直接影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电机转速和位置的估算。本文提出了一种磁链误差滑模观测器,通过重写定子磁链方程构建磁链误差观测器,由观测的磁链误差对永磁体磁链初值进行在线修正,利用修正得到的磁链值和反电势估算电机转速。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由于磁链扰动以及磁链初值精度不足而导致的转速及位置估算误差,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转速和位置估算精度及抗干扰能力。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滑模观测器 初值误差 修正 误差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双矢量合成模型预测磁链控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蔚 翟良冠 +1 位作者 梁惺彦 袁晓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6-1959,共14页
为了减少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电机(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AFFSPMM)的转矩和定子磁链脉动,提出一种磁链矢量跟踪误差最小化的双矢量合成模型预测磁链控制(two-vector synthetic model predictive flux c... 为了减少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电机(axial field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AFFSPMM)的转矩和定子磁链脉动,提出一种磁链矢量跟踪误差最小化的双矢量合成模型预测磁链控制(two-vector synthetic model predictive flux control,TVS-MPFC)方法。首先,为了消除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价值函数中的加权因子,推导TVS-MPFC的等效价值函数;然后,根据无差拍控制估算参考电压矢量;接着,在一个控制周期内,采用双电压矢量的控制方法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其中第一个电压矢量直接选定为有效矢量,而第二个电压矢量在有效矢量和零矢量之间进行选择;最后,根据磁链矢量跟踪误差最小化原理,确定所选电压矢量的占空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MPTC和DB-MPFC相比,所提TVS-MPFC改善了AFFSPMM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特别是在低速和超低速运行的工况下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磁控制 轴向磁场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转矩脉动抑制 双矢量合成 矢量跟踪误差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史涔溦 邱建琪 +1 位作者 金孟加 Friedrich W.Fuchs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41-146,共6页
提出一种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于磁链误差矢量补偿的直接转矩控制(EFVC-DTC)策略,给出了磁链误差矢量的估计算法,并将该控制策略下的稳态和动态运行性能与常规DTC进行比较。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EFVC-DTC可以使电力开关器件工作在基本... 提出一种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于磁链误差矢量补偿的直接转矩控制(EFVC-DTC)策略,给出了磁链误差矢量的估计算法,并将该控制策略下的稳态和动态运行性能与常规DTC进行比较。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EFVC-DTC可以使电力开关器件工作在基本固定的频率上,磁链和转矩脉动显著减小,比常规DTC具有更优越的稳态性能,而动态转矩响应几乎与常规DTC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误差补偿 空间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电机矢量控制转子磁场准确定向实时校正策略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大南 刘志刚 +1 位作者 刁利军 林文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6-123,共8页
磁场准确定向是异步电机间接磁场定向控制技术实现转矩和励磁独立解耦控制的关键,磁场准确定向对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文中对转子磁场定向不准引起的电机励磁和定子电压控制问题进行了推导和讨论,分析了改进型带幅值相位... 磁场准确定向是异步电机间接磁场定向控制技术实现转矩和励磁独立解耦控制的关键,磁场准确定向对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文中对转子磁场定向不准引起的电机励磁和定子电压控制问题进行了推导和讨论,分析了改进型带幅值相位补偿的电压模型转子磁链观测器实现机理。本文将其他影响磁场准确定向的因素都归结到转子时间常数中予以考虑,提出了基于观测转子q轴磁链误差的实用化转子磁链准确定向实时校正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磁场准确定向校正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准确定向 转子时间常数 前馈解耦 改进磁观测器 q轴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零矢量分配空间矢量PWM的谐波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志红 陈国强 +1 位作者 朱元 田光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1-907,共7页
分析了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下电机磁链误差产生的本质原因,给出了理论上的磁链误差带;根据纹波电流推导出了随机零矢量分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RZDPWM)策略下磁链/电流谐波在微观(开关周期)和宏观(基波周期)上畸变率的理论表达式.最后,对... 分析了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下电机磁链误差产生的本质原因,给出了理论上的磁链误差带;根据纹波电流推导出了随机零矢量分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RZDPWM)策略下磁链/电流谐波在微观(开关周期)和宏观(基波周期)上畸变率的理论表达式.最后,对理论表达式进行了分析讨论,揭示了RZDPWM的一些本质性特征,并用仿真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部分验证.得出:在调制比较大时RZDPWM的随机效果降低,均方值对随机数的数字特征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误差三角形沿着磁链圆形轨迹的随机前进是频谱展开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零矢量分配 随机脉宽调制(RPWM) 谐波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最优变权组合模型在建筑物变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诗华 王江波 +1 位作者 王凯 李飞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5-300,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MC)误差修正的最优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用马尔科夫链误差修正理论分别对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作进一步的修正,充分发掘残差序列隐含信息,再建立最优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给出了MC-最优变权组合...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MC)误差修正的最优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用马尔科夫链误差修正理论分别对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作进一步的修正,充分发掘残差序列隐含信息,再建立最优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给出了MC-最优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算法的实现流程。通过算例验证表明,该模型继承各单一模型的优点,并克服其模型缺陷,同时具备了马尔科夫链的误差修正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较优的局部预测数据和较好的全局预测精度,在建筑物变形预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马尔科夫误差修正 最优变权组合模型 建筑物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涛 潘再平 《机电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60-61,73,共3页
介绍了在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如何采用空间矢量调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生成更加精确的电压矢量,降低转矩波动与磁链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 介绍了在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如何采用空间矢量调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生成更加精确的电压矢量,降低转矩波动与磁链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 空间矢量调制 直接转矩控制 转矩波动与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DA-FLPEM集成算法的综采工作面矿压迁移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巩师鑫 任怀伟 +3 位作者 杜毅博 赵国瑞 文治国 周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29-538,共10页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对综采工作面矿压进行预测,是实现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超前预警的有效手段,对于动态改善支架适应性和优化围岩支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地下采场环境特殊,液压支架所处工作面位置不同耦合围岩变工况复杂...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对综采工作面矿压进行预测,是实现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超前预警的有效手段,对于动态改善支架适应性和优化围岩支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地下采场环境特殊,液压支架所处工作面位置不同耦合围岩变工况复杂开采条件易造成支架工作阻力数据时序分布差异化,同时生产过程存在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严重影响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过程中耦合变工况影响支架工作阻力数据分布导致的预测模型失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形正则域适应函数链接预测误差集成算法的综采工作面矿压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流形正则域适应算法寻找特征映射矩阵,将源域和目标域数据的特征信息统一映射至公共空间,以保持耦合变工况下源域和目标域数据几何结构分布一致性;然后基于函数链接预测误差法,在公共空间利用源域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得到相应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预测值,从而完成综采工作面矿压超前预测,同时降低多工况数据时序分布差异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集成算法可改善多工况数据分布差异对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提高模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为后续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超前适应采场环境变化,指导工作面正常回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矿压预测 时间序列数据 函数接预测误差法(FLPEM) 流形正则域适应(M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in evaluation of sublayer suspension based on FWD test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瑜 张起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Several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sublayer suspension beneath old pavement with 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FWD),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method... Several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sublayer suspension beneath old pavement with 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FWD),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methods,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were improved and a new type of the neural network,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ublayer suspension with FWD test results.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link, learning method of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and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neural network model were studi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old pavement over-repairing engineering of Kaiping section, Guangdong Province in G325 National Highway,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in evaluation of sublayer suspension beneath old pavement based on FWD test data on the spot was investigated. When learning rate is 0.1 and training cycles are 405, the functional-link network error is less than 0.000 1, while the optimum chosen 4-8-1 BP needs over 10 000 training cycles to reach the same accuracy with less precise evaluation results. Therefore, in contrast to common BP neural network,the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adopts single layer structure to learn and calculate, which simplifies the network, accelerates the convergence speed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Moreover the trained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can be (adopted) to directly evaluate the sublayer suspension based on FWD test data on the sit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dicates that the functional-link neural model gains very excellent results and effectively guides the pavement over-repai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ayer suspension falling weight deflectormeter deflection value functional-link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无传感器感应电机低速发电区域稳定性提升策略
17
作者 杨凯 王雨洁 +2 位作者 罗成 熊飞 詹哲军 《电工技术学报》 2025年第18期5907-5917,共11页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在低速发电区域运行时,其转速估算系统会变得不稳定。然而,传统稳定性提升方法无法完全消除系统的不稳定特征值,因此难以彻底解决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无传感器感应电机低速发电区... 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在低速发电区域运行时,其转速估算系统会变得不稳定。然而,传统稳定性提升方法无法完全消除系统的不稳定特征值,因此难以彻底解决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分布的无传感器感应电机低速发电区域稳定性提升策略。首先,考虑误差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分布,分析将定子电流作为反馈量的传统方法,证明了不稳定特征值在同步速为零工作点附近的恒存在性。其次,在转速自适应律和观测器中同时引入定子电流误差与转子磁链误差,建立多重误差全阶观测器模型。然后,根据误差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与迹设计反馈增益,并结合特征值分布法确定其具体数值,使误差系数矩阵实现特征值稳定分布。此外,分析定子电阻失配对估计磁链的影响,提供增强系统鲁棒性的反馈增益设计方向。最后,通过在2.2 kW感应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转矩阶跃、转速反转与加速至额定转速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分布 无速度传感器 感应电机 稳定性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