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傅里叶变换与统计检验的圆度误差分离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杰 陈岳坪 +1 位作者 王俊超 姜阔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4,共8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及数理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圆度误差进行分离。针对圆轮廓的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最小区域法拟合圆心。应用傅里叶变换将圆轮廓信号转换成谐波信号,从理想圆轮廓模型出发,逐步添加傅里叶分量,迭代过程中通过偏F检验构造... 采用傅里叶变换及数理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圆度误差进行分离。针对圆轮廓的高精度测量数据,通过最小区域法拟合圆心。应用傅里叶变换将圆轮廓信号转换成谐波信号,从理想圆轮廓模型出发,逐步添加傅里叶分量,迭代过程中通过偏F检验构造包含未知系统形状误差的主导性模型。通过自相关法检验、卡方检验及J-B检验获取残余的显著性傅里叶分量,进一步构建显著性模型,实现圆度误差中系统误差的分离。通过数控加工16个圆孔的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对圆度误差进行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误差 傅里叶变换 统计检验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台运动误差分离与角度优化技术研究
2
作者 邵萌 邵宪磊 +2 位作者 安冬 吴昊 陈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解决测量转台运动误差时存在的多种误差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法的运动误差分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转台在回转过程中多自由度误差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在分离出测量盘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的同时,可完... 为了解决测量转台运动误差时存在的多种误差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法的运动误差分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转台在回转过程中多自由度误差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在分离出测量盘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的同时,可完成倾斜误差和轴向误差的解耦。然后,建立了该方法的误差传递函数,采用麻雀算法(SSA)进行优化,寻找不同阶次下受谐波抑制影响最小的最优布置角,提高了误差解耦精度。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的方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对轴向、倾斜误差的分离精度(相对误差)分别为1.934%和9.177%。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运动误差与转台标定误差相符合,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精确获得转台运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转台 误差分离技术 测量分析 角度优化 优化算法 运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法超精密圆度仪误差分离系统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维谦 谭久彬 +1 位作者 杨文国 张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06-1208,共3页
基于两步法误差分离原理的圆度仪误差分离系统 ,克服了传统的“多步法”分离过程中存在的“谐波抑制问题”,缩短了分离时间 ,有效地抑制了分离过程中引入的测量噪声及系统漂移的影响。该装置不仅可以使圆度仪主轴回转误差从被测工件测... 基于两步法误差分离原理的圆度仪误差分离系统 ,克服了传统的“多步法”分离过程中存在的“谐波抑制问题”,缩短了分离时间 ,有效地抑制了分离过程中引入的测量噪声及系统漂移的影响。该装置不仅可以使圆度仪主轴回转误差从被测工件测量结果中可靠分离 ,而且整个测量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仪 误差分离 两步法误差分离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红 曹麟祥 《计量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完全消除多齿法中谐波抑制问题的误差分离方法——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法可将计算方法的准确度由纳米级提高到亚纳米级。
关键词 误差分离 谐波 多步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不确定性问题在圆度误差分离中的解决措施
5
作者 张梅 金施群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6-59,共4页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简称ICA)在国内尚属一门新型的方法。文章介绍了ICA的无噪声模型、原理、预处理、非高斯性量度以及快速定点算法,重点讨论了ICA的不确定性在圆度误差分离中的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简称ICA)在国内尚属一门新型的方法。文章介绍了ICA的无噪声模型、原理、预处理、非高斯性量度以及快速定点算法,重点讨论了ICA的不确定性在圆度误差分离中的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圆度误差分离技术比传统的频域法和时域法更简单、实用、高效,同时由ICA分离出的信号不确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ICA) 不确定性 圆度误差 误差分离技术(EST) 误差分离技术 不确定性问题 ICA 圆度 analysis 独立分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的新算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雷贤卿 李言 +2 位作者 周彦伟 李济顺 薛玉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对3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的分析和基于被测圆轮廓几何特征不变并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傅立叶变换、可直接求解被测圆轮廓圆度误差的新算法———矩阵算法。并在3点法分离出的回转误差运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推导... 通过对3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的分析和基于被测圆轮廓几何特征不变并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傅立叶变换、可直接求解被测圆轮廓圆度误差的新算法———矩阵算法。并在3点法分离出的回转误差运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分离被测圆轮廓最小二乘圆心的偏心运动和回转轴纯回转误差运动的数学公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3点法 矩阵 误差分离 圆度 偏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和多维误差分离技术的统一理论 被引量:31
7
作者 洪迈生 魏元雷 李济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在回顾和评述误差分离技术的多种方法的基础上 ,将这些对象迥异、操作各不相同的诸多方法 ,用多维误差分离技术理论统一起来 ,给出了基于两个映射矩阵的一维和多维误差分离技术的统一方程。据此论述了误差分离的通则 。
关键词 误差分离技术 映射矩阵 统一方程 形状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法圆度及轴系误差分离方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宇华 王晓琳 +1 位作者 张国雄 李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论述多测头圆度及轴系测量误差分离方法的一般原理、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以及测圆精度与测头数目的关系.方法在满足误差分离条件的前提下,增加测头和引入冗余测量方程以减小测头的读数及角位置误差对测圆精度的影响.通过误差分析... 目的论述多测头圆度及轴系测量误差分离方法的一般原理、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以及测圆精度与测头数目的关系.方法在满足误差分离条件的前提下,增加测头和引入冗余测量方程以减小测头的读数及角位置误差对测圆精度的影响.通过误差分析及实验考察了测圆精度与测头数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3点法不能进一步提高测圆精度;引入冗余测量信息能有效减小测头读数及角位置误差对测圆精度的影响,4点法测圆精度有显著改善;多于4个测头时,测圆精度不再随之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法 测圆精度 误差分离 轴系 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基导弹初始误差分离建模与参数估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华波 张士峰 +1 位作者 胡正东 蔡洪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1-933,937,共4页
影响海基导弹落点偏差的因素主要是制导工具误差和初始参数误差。首先分析了海基导弹初始误差的来源,包括三项定位误差、三项定向误差以及三项艇速误差。然后详细推导了初始误差对弹道遥测、外差数据的影响,建立了海基导弹初始误差分离... 影响海基导弹落点偏差的因素主要是制导工具误差和初始参数误差。首先分析了海基导弹初始误差的来源,包括三项定位误差、三项定向误差以及三项艇速误差。然后详细推导了初始误差对弹道遥测、外差数据的影响,建立了海基导弹初始误差分离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初始误差与工具误差可以实现线性分离。最后根据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程序仿真的遥测数据和外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基导弹 初始误差 建模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策略的误差分离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德坤 刘伟 +2 位作者 孟云鹤 陈芳 付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2-356,共5页
针对弹道导弹现有的误差分离技术在误差分离时所面临的环境函数矩阵复共线性难题,提出了基于进化策略的误差分离方法。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避免环境函数矩阵复共线性问题,且所分离出来的结果总体上要优于PB算法分离出来的结果。
关键词 误差分离 进化策略 复共线性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平行传感器式频域法误差分离技术——在线测量圆度误差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洪迈生 魏元雷 +1 位作者 苏恒 李自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提出了一种能临床测量与分离工件圆度误差和主轴系统回转误差的新方法——三平行传感器式频域法 :三个位移传感器呈平行布置 ,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测量轴线通过被测对象中心 ,其优点是测试系统易于安装与调整。给出了该方法的读数方程和权... 提出了一种能临床测量与分离工件圆度误差和主轴系统回转误差的新方法——三平行传感器式频域法 :三个位移传感器呈平行布置 ,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测量轴线通过被测对象中心 ,其优点是测试系统易于安装与调整。给出了该方法的读数方程和权函数表达式以及应用频域法分离求解的途径。提出了避免其谐波抑制的措施。实测结果与经典的三点法的测量结果作了比对 ,表明该方法简便、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行传感器式频域法 误差分离 圆度误差 回转误差 主轴系统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标测量机的空间误差检测及21项几何误差分离的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俊杰 张琳 皮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1081-1084,共4页
对使用 2维检具 (球板或孔板 )快速检测三坐标测量机的空间误差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了高效、准确地实现测量机的误差修正 ,提出了分离坐标测量机的 2 1项几何误差的算法 ,并以龙门式结构的三坐标测量机为例 ,建立了其误差模型。通... 对使用 2维检具 (球板或孔板 )快速检测三坐标测量机的空间误差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了高效、准确地实现测量机的误差修正 ,提出了分离坐标测量机的 2 1项几何误差的算法 ,并以龙门式结构的三坐标测量机为例 ,建立了其误差模型。通过计算机数据仿真 ,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测量机 空间误差 多项式回归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影像仪测量误差分离的自校准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天太 王晓晓 +2 位作者 洪博 孔明 施玉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基于自校准技术提出了用于影像仪的误差分离方法。建立了自校准算法模型,并利用影像仪对算法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算法运用普通栅格板来替代标准器,将栅格板置于影像仪工作台3个不同位置得到3组测量数据,通过研制的测量数据转换模型... 基于自校准技术提出了用于影像仪的误差分离方法。建立了自校准算法模型,并利用影像仪对算法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算法运用普通栅格板来替代标准器,将栅格板置于影像仪工作台3个不同位置得到3组测量数据,通过研制的测量数据转换模型将得到的数据代入自校准算法模型中,最终将测量结果中包含的仪器系统误差分离出来,实现了自校准。由于运用了测量数据转换模型,有效解决了实验过程中栅格板所在坐标系与影像仪工作台坐标系不重合的问题,提高了影像仪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测试实验显示:测量点实际测得的误差为毫米级,经过自校准算法处理后得到的测量点的系统误差最大为0.49μm,最小为0.00μm,表明将自校准算法应用于影像测量仪结果的误差分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仪 自校准 栅格板 系统误差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非球面反射镜误差分离组合加工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振宇 李龙响 +2 位作者 曾雪峰 罗霄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3-819,共7页
为了解决大口径非球面反射镜材料去除效率与面形收敛效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高低阶面形误差分离的组合加工技术。首先,分析了不同尺寸磨头对不同周期面形误差的控制能力。然后,比较了不同磨头的收敛效率与加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 为了解决大口径非球面反射镜材料去除效率与面形收敛效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高低阶面形误差分离的组合加工技术。首先,分析了不同尺寸磨头对不同周期面形误差的控制能力。然后,比较了不同磨头的收敛效率与加工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大口径非球面反射镜加工过程中面形误差的特点,将大口径非球面反射镜的面形误差分离为低阶面形误差与高阶面形误差,使用不同加工方式分别对高、低阶面形误差驻留时间进行求解。通过多种加工方式组合加工的方法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工策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结合工程实例,对一块口径为2.04m的非球面SiC反射镜进行了加工试验,单个组合加工周期内面形收敛效率达到61.2%。结果表明,高阶与低阶面形误差均得到较好的去除。材料去除效率与面形收敛效率均得到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满足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误差分离 组合加工 高阶误差 低阶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圆度仪全自动误差分离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维谦 谭久彬 +1 位作者 常承 孙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介绍作者研制的用于提高圆度仪测量精度的全自动误差分离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使圆度仪主轴回转误差从被测工件测量结果中可靠分离 ,而且整个测量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 。
关键词 圆度仪 全自动测量 误差分离装置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MD方法的系统误差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刚 赵建军 +1 位作者 姚跃亭 任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6-180,共5页
针对测量中系统误差存在复杂的变化规律,将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用于系统误差分离过程,突破传统分离方法限制。采用基于波形相似度的端点延拓方法有效抑制端点效应;基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分解停止准则,合理确定停止时机。仿真与... 针对测量中系统误差存在复杂的变化规律,将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用于系统误差分离过程,突破传统分离方法限制。采用基于波形相似度的端点延拓方法有效抑制端点效应;基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分解停止准则,合理确定停止时机。仿真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系统误差分离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EMD) 系统误差分离 端点效应 波形相似度 累计方差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圆柱度测量基准的误差分离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贤卿 李济顺 +2 位作者 李言 周彦伟 薛玉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102-2106,共5页
通过对主轴回转误差运动的分析,结合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完全分离圆柱度测量基准误差的分离方法,即利用主轴回转轴线平均线、测量传感器及直行导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在分离出被测截面圆度误差、最小... 通过对主轴回转误差运动的分析,结合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完全分离圆柱度测量基准误差的分离方法,即利用主轴回转轴线平均线、测量传感器及直行导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相应的坐标系,在分离出被测截面圆度误差、最小二乘圆心初始坐标的基础上,完整地分离出影响圆柱度精密测量的径向回转运动误差和导轨的直行运动误差。该技术不仅可以消除测量基准误差对圆柱度测量精度的影响,还可以实现主轴回转误差、导轨直线度以及导轨对主轴平行度误差的精密测量,对高精度误差补偿加工和机床的精度检验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度 测量基准 误差分离 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魏源迁 庞学慧 白恩远 《计量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99-205,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误差分离技术有关文献,建立了三点法测量和无约束最优化方法评定工件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并发现在应用该技术求解工件回转误差和圆柱度误差方面尚有不足,通过对一次谐波分离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精确...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误差分离技术有关文献,建立了三点法测量和无约束最优化方法评定工件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并发现在应用该技术求解工件回转误差和圆柱度误差方面尚有不足,通过对一次谐波分离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精确求解工件回转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法 机床 误差分离 形位公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射导弹初始误差与制导工具误差分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正东 杨华波 +1 位作者 张士峰 蔡洪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8,52,共4页
首先分析了发射初始误差对导弹落点偏差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初始误差在发射惯性系中的传递关系得到了初始误差环境函数矩阵,建立了综合考虑初始误差与制导工具误差的完整误差分离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分时间段的误差分离方法。此外还讨论... 首先分析了发射初始误差对导弹落点偏差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初始误差在发射惯性系中的传递关系得到了初始误差环境函数矩阵,建立了综合考虑初始误差与制导工具误差的完整误差分离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分时间段的误差分离方法。此外还讨论了遥外差信息的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误差 制导工具误差 环境函数矩阵 误差分离 遥外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具误差分离与弹道折合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青 杨华波 +1 位作者 张士峰 蔡洪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130-4133,共4页
制导工具误差分离与折合是导弹精度评定中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主成分方法中主要成分选择上的困难,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佳主成分子集的方法,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综合考虑了模型拟合与预测性能,能够有效避免过拟合问题,使得分离结果... 制导工具误差分离与折合是导弹精度评定中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主成分方法中主要成分选择上的困难,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佳主成分子集的方法,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综合考虑了模型拟合与预测性能,能够有效避免过拟合问题,使得分离结果的预测能力显著增强。仿真计算表明,与最小二乘和主成分方法相比,遗传算法获得的误差系数估计与真值更加接近,折合得到的全程弹道遥外差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误差分离 主成分估计 遗传算法 弹道折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