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误差传递模型的精密装配几何误差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阎艳 王戈 +2 位作者 张发平 张体广 郭少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2-686,共5页
文中针对确定各零部件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以及瓶颈装配工序等重要问题,分析了两零件装配时由于配合面表面形貌所导致的几何误差造成的零件位姿变动,确定单工序的配合误差.以此为基础,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多工序装配过程误差传递... 文中针对确定各零部件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以及瓶颈装配工序等重要问题,分析了两零件装配时由于配合面表面形貌所导致的几何误差造成的零件位姿变动,确定单工序的配合误差.以此为基础,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多工序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模型,用矩阵微分法建立了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灵敏度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出多工序装配过程中对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几何误差,从而为精密装配精度分析以及控制提供基础,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精度 几何误差 误差传递模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动补偿的机载SAR定位误差传递模型及航迹标定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铭 仇晓兰 +2 位作者 孟大地 黄丽佳 丁赤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6-655,共10页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定位误差不仅受载机位置/速度测量误差、系统时间误差等的影响,还与运动补偿残余误差有关。然而现有机载SAR定位模型很少考虑运动补偿误差的影响。该文针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含运动误差和载机航迹测量误差的情况,...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定位误差不仅受载机位置/速度测量误差、系统时间误差等的影响,还与运动补偿残余误差有关。然而现有机载SAR定位模型很少考虑运动补偿误差的影响。该文针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含运动误差和载机航迹测量误差的情况,结合运动补偿和频域成像算法,推导了机载SAR图像定位误差传递模型,阐明了运动补偿残余误差影响下航迹测量误差对定位偏差的影响方式,并基于该模型给出了载机航迹测量误差的标定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定位误差传递模型的正确性,相比于不考虑运动补偿残余误差的定位模型,得到了更高精度的航迹测量误差标定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定位误差传递模型 航迹测量误差标定 运动补偿 频域成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航空重力梯度仪动态测量误差传递模型与事后误差补偿 被引量:6
3
作者 程一 李桐林 周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5-1134,共10页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可快速、高效地完成面积性重力梯度数据采集工作,在矿产资源勘查、军事目标探测等诸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航空重力梯度动态测量误差补偿方法是重力梯度动态测量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首先对旋转式...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可快速、高效地完成面积性重力梯度数据采集工作,在矿产资源勘查、军事目标探测等诸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航空重力梯度动态测量误差补偿方法是重力梯度动态测量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首先对旋转式重力梯度仪误差传递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在综合考虑重力梯度仪系统非理想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建立了多种非理想因素与外部动态运动参数相耦合的误差传递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对航空动态测量误差进行补偿,并基于误差传递传递模型建立仿真数据样本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航空重力梯度仪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验证了本文建立事后误差补偿方法的泛化性,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建立方法在航空动态测量噪声抑制中的实用性,为航空重力梯度动态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仪 误差传递模型 事后误差补偿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机床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模型与精度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生 姜兴宇 +3 位作者 刘伟军 石敏煊 杨世奇 杨国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0-1308,共9页
再制造机床的装配零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为保证装配精度的一致性与可靠性,需要建立其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数学模型,定量描述装配过程的误差传递与累积规律。提出再制造机床装配过程中的零件质量特征、实际测量结果与装配过程误... 再制造机床的装配零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为保证装配精度的一致性与可靠性,需要建立其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数学模型,定量描述装配过程的误差传递与累积规律。提出再制造机床装配过程中的零件质量特征、实际测量结果与装配过程误差源的数学映射关系及其误差流模型,定量描述了再制造机床装配过程中零件质量特征变动、特征测量、调整的偏差传递。在此基础上提出误差流修正函数,实现了再制造机床装备精度预测、分析和质量误差修正。以再制造机床主轴箱装配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及修正函数能够正确有效地消减装配过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机床 装配误差 精度预测 误差传递模型 误差流修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误差和变形作用下的误差传递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喜庆 张爱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78,共5页
针对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对装配误差的耦合影响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小位移旋量(Small Displacement Torsors,SDT)、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的包含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的装配误差传递模型。首先,分析了两零件配合时由于零件加工误差... 针对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对装配误差的耦合影响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小位移旋量(Small Displacement Torsors,SDT)、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的包含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的装配误差传递模型。首先,分析了两零件配合时由于零件加工误差和变形误差造成的装配误差。其次,对零件配合面点云数据和ANSYS分析的变形节点数据进行拟合。最后,采用SDT和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装配误差传递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装配误差与真实装配情况一致,为误差控制、装配体末端误差预测以及关键误差源的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误差 小位移旋量 齐次坐标变换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序制造过程误差传递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家黎 梁角虎 薛盼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3,共6页
通过用误差流理论,得到多工序制造过程中最终产品尺寸误差是由各道工序产品尺寸误差累积、耦合和传递的结果.采用控制理论方法将误差传递过程映射到状态空间方程得到误差传递模型.利用齐次变换方法,推导出制造过程中基准误差和夹具误差... 通过用误差流理论,得到多工序制造过程中最终产品尺寸误差是由各道工序产品尺寸误差累积、耦合和传递的结果.采用控制理论方法将误差传递过程映射到状态空间方程得到误差传递模型.利用齐次变换方法,推导出制造过程中基准误差和夹具误差的具体影响,得到误差传递模型的详细结构.以制动钳的钳体制造过程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多工序制造过程误差溯源、系统优化评价等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传递模型 多工序制造过程 尺寸误差 齐次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几何误差建模与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杨江帆 +3 位作者 寿康力 詹晨 胡火根 黄明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为提高芯片塑封精度,文章以一种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精度分析和误差分配方法。介绍了多点并联驱动压力机的拓扑结构,采用低序列阵列法描述了压力机传动系统各零部件之间的并联关系,并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变换... 为提高芯片塑封精度,文章以一种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精度分析和误差分配方法。介绍了多点并联驱动压力机的拓扑结构,采用低序列阵列法描述了压力机传动系统各零部件之间的并联关系,并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变换法构建了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的位置误差传递模型和角度误差传递模型;以一阶敏感度函数为理论基础,建立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的误差灵敏度分析模型,对求出的误差传递模型中各项误差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到了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的主要误差源并计算出各项几何误差的灵敏度系数,以此为依据为整机的精度分配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并联驱动精密压力机 多体系统理论 误差传递模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盲源信号分离的加工误差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发平 吴迪 +2 位作者 张体广 张凌雲 杨吉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2-1699,共8页
针对当前加工误差分离方法无法分离相近尺度系统误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加工误差分离方法。建立了各误差源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和总的系统误差之间的传递模型;根据盲源信号分离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负熵固定点算法的加工... 针对当前加工误差分离方法无法分离相近尺度系统误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加工误差分离方法。建立了各误差源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和总的系统误差之间的传递模型;根据盲源信号分离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负熵固定点算法的加工误差分离模型,实现了相近尺度的系统加工误差分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给出了误差源数量确定的方法。以某陀螺仪的某加工面加工误差分离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误差分离方法可有效实现相近尺度的加工误差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误差 误差传递模型 独立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V的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因素耦合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明周 凌先姣 +3 位作者 蒋增强 扈静 葛茂根 张铭鑫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0,35,共5页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从而最终提高装配质量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OV理论的机械装配过程质量因素耦合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机械装配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方程构建机械装配系统的误差传递模...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从而最终提高装配质量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OV理论的机械装配过程质量因素耦合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机械装配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方程构建机械装配系统的误差传递模型,以实现质量影响因素耦合关系的定量分析,提高机械装配过程质量控制与优化策略的时效性。最后以HFUTIE-MES为应用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V 机械装配过程 质量因素耦合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InSAR极化误差对最优相干相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林涛 洪峻 明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7,共6页
极化干涉SAR定量应用中,极化误差会导致最优干涉相位估计误差。该文研究了极化干涉SAR测量处理中极化误差的传递,基于极化相干最优过程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极化误差传递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验证并分析了极化误差对极化干涉最优干涉相... 极化干涉SAR定量应用中,极化误差会导致最优干涉相位估计误差。该文研究了极化干涉SAR测量处理中极化误差的传递,基于极化相干最优过程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极化误差传递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验证并分析了极化误差对极化干涉最优干涉相位估计的影响,其结论能为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精度分析和提出定标指标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SAR 极化干涉相干最优 极化误差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压力机连杆机构的误差分析及精度综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骞华楠 陶璟 于随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高精度成形装备的研发是我国发展近净成形技术的关键之一.研发并联驱动多连杆压力机是高精度压力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确定影响其运动输出精度的关键误差因素,进而经济合理地分配各零部件的精度参数,是目前高精度压力机设计所必须要考... 高精度成形装备的研发是我国发展近净成形技术的关键之一.研发并联驱动多连杆压力机是高精度压力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确定影响其运动输出精度的关键误差因素,进而经济合理地分配各零部件的精度参数,是目前高精度压力机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滑块运动输出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两个指标来表征压力机运动输出精度,并基于环路增量法建立了并联多连杆压力机误差传递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影响该类伺服压力机输出精度的关键误差因素,并提出考虑制造成本和输出可靠度的精度综合方法;对■_aR型伺服压力机进行了案例研究,并采用Monte Carlo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影响压力机输出精度的关键误差因素,合理调整这些因素的公差值能够使机构输出可靠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驱动多连杆压力机 误差传递模型 灵敏度分析 精度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矩信息的五轴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 被引量:3
12
作者 信世豪 张立强 李宇昊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64,共6页
传统误差建模方法通常假设机床几何误差为常量,未考虑误差分布情况。在分析传统误差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二阶矩信息的齐次坐标变换法。以均值与标准差矩阵形式表达了机床各项误差的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带分布情况下误差... 传统误差建模方法通常假设机床几何误差为常量,未考虑误差分布情况。在分析传统误差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二阶矩信息的齐次坐标变换法。以均值与标准差矩阵形式表达了机床各项误差的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带分布情况下误差传递矩阵运算规则,计算并以区间形式表达了机床空间定位误差,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该误差模型与传统误差模型相比,能够更精确地表达机床空间定位误差,为机床精度的改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 五轴数控机床 误差传递模型 齐次坐标变换法 空间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插机构的误差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继红 武令伟 陈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75,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发射箱脱插机构的几何误差传递模型,系统分析各组成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误差对脱插机构空间误差灵敏度系数,确定脱插机构下连杆座与脱插机构基座之间、下连杆座与平动杆之间以及平动杆与上连杆座之间沿y轴方向的转动误差为关... 本文通过建立发射箱脱插机构的几何误差传递模型,系统分析各组成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误差对脱插机构空间误差灵敏度系数,确定脱插机构下连杆座与脱插机构基座之间、下连杆座与平动杆之间以及平动杆与上连杆座之间沿y轴方向的转动误差为关键误差来源,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误差灵敏度分析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正确性。该方法为整个系统的误差优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大幅度提高了脱插机构对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 脱插机构 灵敏度分析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位姿调整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爽 王小勇 +1 位作者 林喆 鄢南兴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5,共8页
文章针对六自由度(6DOF)并联位姿调整机构,构建一种基于杆–台夹角的误差传递新模型,建立了位姿调整与杆长驱动控制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对误差模型中传递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出位姿–杆长灵敏度分析方法。最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 文章针对六自由度(6DOF)并联位姿调整机构,构建一种基于杆–台夹角的误差传递新模型,建立了位姿调整与杆长驱动控制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对误差模型中传递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出位姿–杆长灵敏度分析方法。最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提出的方法运算更为简单,可快速得到机构的灵敏度特性,从而为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构型设计及其杆长控制精度要求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误差传递模型 灵敏度 蒙特卡洛法 反射镜装调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序制造过程错误工序的追溯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家黎 梁角虎 胡赤兵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2,16,共4页
多工序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受到各道工序的影响,各道工序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传统的过程统计控制方法在发现产品出现错误后,不能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针对此问题,在误差传递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工序的概念,通过假设检验,可以准确找... 多工序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受到各道工序的影响,各道工序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传统的过程统计控制方法在发现产品出现错误后,不能及时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针对此问题,在误差传递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工序的概念,通过假设检验,可以准确找出出现问题的工序。以转向节的加工过程为例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制造过程 误差传递模型 虚拟工序 误差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阵列式柔性夹具的工件定位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宇 龚集响 皮兴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4-580,共7页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柔性夹具的工件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投影法将工件和柔性夹具之间的定位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之间的定位问题,并基于平面区域和点的包含关系生成多组定位方案。然后通过计算定位雅可比矩阵的秩,确定了定位方案的可靠...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柔性夹具的工件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投影法将工件和柔性夹具之间的定位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之间的定位问题,并基于平面区域和点的包含关系生成多组定位方案。然后通过计算定位雅可比矩阵的秩,确定了定位方案的可靠性。最后建立了工件制造误差、定位元件的安装和制造误差到工件定位误差的传递模型,并根据对工件定位的误差要求来计算定位方案的准确性,按照最大偏差最小化的准则来选择最准确的定位方案。工件在阵列式柔性夹具上定位的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获得满足定位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的定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夹具 定位方法 定位可靠性 定位准确性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点垂线偏差对导弹惯性制导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巍巍 牟建华 王旭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6,88,共5页
为分析并修正发射点垂线偏差对导弹惯性制导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惯性制导误差传递模型,通过基于标准弹道参数的误差仿真,得出不同射程、射向条件下垂线偏差引起的惯性制导误差特性,其中,视加速度投影误差是产生制导误差的主要因素,... 为分析并修正发射点垂线偏差对导弹惯性制导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惯性制导误差传递模型,通过基于标准弹道参数的误差仿真,得出不同射程、射向条件下垂线偏差引起的惯性制导误差特性,其中,视加速度投影误差是产生制导误差的主要因素,引力加速度计算误差和自瞄准误差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利用该误差传递模型对垂线偏差影响进行计算和修正,可有效提高导弹惯性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线偏差 惯性制导 误差传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兵组架射导弹武器系统精度链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丽 陈志 +1 位作者 刘郑州 王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2,102,共5页
分析了兵组架射导弹武器系统组成与作战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武器系统误差传递模型,并对各项误差源做简要介绍,然后给出了武器系统精度分析的数学模型,最后参照具体的作战使用需求和系统(设备)的技术水平进行实例计算。实例计算结果... 分析了兵组架射导弹武器系统组成与作战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武器系统误差传递模型,并对各项误差源做简要介绍,然后给出了武器系统精度分析的数学模型,最后参照具体的作战使用需求和系统(设备)的技术水平进行实例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了精度分析数学模型及误差源数值分配的合理性、有效性,为武器系统目标捕获概率的设计论证提供了方法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组架射导弹 武器系统 误差传递模型 误差 精度分析 计算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