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由语言风格手段的表现看唐代边塞诗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晓东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域文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XJEDU040212B0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唐代边塞诗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语言风格并非单一地表现为雄健豪放的阳刚类,而是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呈现出复杂多样性:以"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为主题的边塞诗,整体体现出"刚中带柔"的风格特点;而以"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为主题的边塞诗,整体表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
关键词
语言风格手段
唐代边塞诗
语言风格
-
分类号
H15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阿拉伯语音的若干风格手段
- 2
-
-
作者
周文巨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3期72-74,共3页
-
文摘
一般来说,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总是离不开词素、词、词组、句子、篇章等各种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实际上都是音和义的结合体。本文试从从语音语速角度对阿拉伯语言风格手段作一探讨。 1.语调 语调主要有两种:降调与升调。 降调 陈述句是叙述事情发生或没有发生的句子,一般用降调。该调表示对事情叙述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如若陈述句用了升调,则表求怀疑、厌恶等态度。例如:这句话若用降调,则肯定了它的理性意义:艾哈迈德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若用升调,且上升缓慢,则表示言者可能对艾哈迈德这个人不怎么了解,而怀疑他或因听说他有时违反伊斯兰教义教规而鄙视他。若用上升急骤的语调,则表示言者深知艾哈迈德是异教徒而对他深恶痛疾,即言者用自己的语调强烈否定自己所讲那句话的理性意义。
-
关键词
阿拉伯
理性意义
语言风格手段
语音语速
语言单位
说话人
陈述句
合理使用
音强
升调
-
分类号
H37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
-
-
题名阿拉伯公文事务语体风格
- 3
-
-
作者
王有勇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4期73-76,共2页
-
文摘
阿拉伯公文事务语体,是为适应阿拉伯社会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功能变体,主要在阿拉伯各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作用,同时也担负着阿拉伯社会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功能.
-
关键词
公文事务语体
阿拉伯
风格特点
语言表达
阿拉伯社会
陈述句
书面语词
承前省略
语言风格手段
消极修辞
-
分类号
H37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