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
1
作者 罗骥 陈娥 +1 位作者 侬常生 何艳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9,共9页
文章基于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从研究视角、语种选择、田调选点、思路框架调整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 文章基于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从研究视角、语种选择、田调选点、思路框架调整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的跨境语言关系,因其现实及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文章在8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中筛选出3对跨境语言壮语-岱侬语(包括岱依语和侬语)、布依语-布依语(热依语)、傣语-泰语作为考察语种,主要从社会视角,基于中越两国对应共7个田野点系统深入的田调材料,使用斯波斯基、李宇明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理论、SIL及卡萨德的语言通解度测试理论及方法、黄行和周庆生等的语言认同理论及方法,分别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和语言认同进行考察描写分析,发现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意在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框架基础,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从而为拓展深化跨境语言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语言关系 中越跨境壮侗语言 语言管理 语言通解度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