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语言运动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炜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7,共5页
全语言运动是由美国语言教育家古德曼发起的,波及多个英语国家并对其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首先梳理了全语言运动的发展轨迹,然后对其理论主张加以解读。
关键词 语言运动 语言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为汉语的正常人运动性语言功能区定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梅 乔惠 +2 位作者 孙波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采用脑磁图(MEG)的等价偶极子定位法(ECD)和合成孔径磁场定位法(SAM)定位母语为汉语的健康自愿者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方法:对10例母语为汉语的健康受试者给予默读真字、假字的语言任务刺激,采用MEG记录刺激后产生的诱发磁场,将采集... 目的:采用脑磁图(MEG)的等价偶极子定位法(ECD)和合成孔径磁场定位法(SAM)定位母语为汉语的健康自愿者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方法:对10例母语为汉语的健康受试者给予默读真字、假字的语言任务刺激,采用MEG记录刺激后产生的诱发磁场,将采集的数据与MRI叠加获得语言功能区定位。结果:所有受试者真字、假字均在双侧大脑半球诱发出明显的晚发磁反应波,左侧大脑半球磁反应波分化较右侧大脑半球好,所有受试者运动性语言中枢均位于额下回后部。结论:母语为汉语的正常人的运动性与经典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基本相符,即母语为汉语的正常人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定位于额下回后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 汉语 运动语言中枢 脑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功能导航下切除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南 谢兵 +5 位作者 张久权 兰川 杜寒剑 吴国材 王健 冯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将结构影像、fMRI功能影像与DTI的各项异性系数(FA)图像同时传入导航系统,术中定位fMRI确定的语言区,在唤醒状态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进行语言区验证,避开运动性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29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14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38例获得了有效的fM-RI语言区激活,进行了36例核心激活脑区与皮层电刺激比较:25例为重叠关系,11例为邻近关系。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份切除12例。术后语言功能8例较术前好转,31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结论汉语朗读任务所获得的fMRI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准确性;fMRI导航手术可以提高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性失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语言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方案、历史意识与新文化的形成——清末民初语言改革运动中的世界语 被引量:8
4
作者 季剑青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93,共15页
清末以降,在西学的冲击下,建立能够承载和表达现代知识和文化的新语言,成为语言改革运动的核心关切之一。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新世纪》作者群立足于工具论的语言观和科学主义的进化论思想,提出用世界语取代汉语的激进方案,而以章太... 清末以降,在西学的冲击下,建立能够承载和表达现代知识和文化的新语言,成为语言改革运动的核心关切之一。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新世纪》作者群立足于工具论的语言观和科学主义的进化论思想,提出用世界语取代汉语的激进方案,而以章太炎为代表的语言民族主义论者则针锋相对地强调汉语作为本民族历史文化之结晶的意义。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等人重提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的主张,同时沿着章太炎思考的逻辑,给语言变革的论述自觉地增添了反传统的文化批判的维度。通过对清末民初围绕世界语的论争的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语言改革运动始终是和输入新文明创造新文化这一时代命题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语言改革运动 世界语 《新世纪》 章太炎 钱玄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的独特语言——运动语言 被引量:1
5
作者 艾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5-46,共2页
动漫电影的独特艺术性在于将动态的艺术闪光点构建为一部影视巨著。空间的运动与运动的空间在色彩、光线、景物和角色等众多因素的氤氲下绽放为动漫艺术的万花筒,而运动即是动漫艺术牵引故事情节趋于正果的动力源与点金笔。研究动漫电... 动漫电影的独特艺术性在于将动态的艺术闪光点构建为一部影视巨著。空间的运动与运动的空间在色彩、光线、景物和角色等众多因素的氤氲下绽放为动漫艺术的万花筒,而运动即是动漫艺术牵引故事情节趋于正果的动力源与点金笔。研究动漫电影运动语言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洞悉动漫影视创作的技法,更好地掌控其在动漫电影中的情感诉求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漫电影的动态语言不仅包含着物理学的运动原理,更包含速度、张数、空间、时间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通过与电影运动语言的比较,在个性与共性的对比中深入阐释动漫电影的运动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 电影 运动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影视作品中运动镜头语言的意义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21-122,共2页
影视从诞生那一刻起便被赋予了伟大的使命,影视中镜头语言对舞蹈“描绘”的目的决定了镜头的运动规律。运动镜头语言的多样性对于舞蹈影视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舞蹈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运动镜头语言,重点阐述运动镜头语言能... 影视从诞生那一刻起便被赋予了伟大的使命,影视中镜头语言对舞蹈“描绘”的目的决定了镜头的运动规律。运动镜头语言的多样性对于舞蹈影视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舞蹈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运动镜头语言,重点阐述运动镜头语言能突出舞蹈影视作品的主题、强化舞蹈影视作品的情感、体现舞蹈影视作品的风格和揭示舞蹈影视作品的寓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影视作品 运动镜头语言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研究
7
作者 赵纹笙 王晓雨 +4 位作者 康晓茜 刘恒鑫 曹艳静 盖彤 Kim HaKyung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究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以及声带协调运动的发展规律。方法选取61例3~6岁正常学前儿童,测量其最长声时(MPT),以及口腔轮替运动(diadochokinesis ability,DDK)和喉部轮替运动(laryngeal diadochokinesis abilit... 目的探究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以及声带协调运动的发展规律。方法选取61例3~6岁正常学前儿童,测量其最长声时(MPT),以及口腔轮替运动(diadochokinesis ability,DDK)和喉部轮替运动(laryngeal diadochokinesis ability,LDDK)两类声学参数,包括评估三音节/pataka/口腔轮替速率和单音节/a/、/ha/、//、/h/喉部轮替速率。结果3~6岁学前儿童DDK和LDDK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有极显著差异(P<0.01);4~5岁时儿童LDDK速率的增长率最大;儿童MPT与DDK和LDDK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所有年龄组儿童LDDK中声带内收能力均大于声带外展能力,/a/LDDK>/ha/LDDK(P<0.01)、//LDDK>/h/LDDK(P<0.05)。结论年龄、MPT以及声带内收外展状态对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有显著影响;4~5岁是儿童口腔和喉部轮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轮替运动能力 喉部轮替运动能力 语言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生文本特质内化的小学语文文体转化路径
8
作者 乔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38,47,共6页
在文本特质教学中,要想使文本特质内化于心、外转成能,离不开语言的运动。促进文本语言运动的机制有许多,文体转化是颇为有效的一种,其实施路径如下:诗歌(新诗)与散文的相互转化;短篇小说与舞台剧(以情景剧为主)的相互转化;记叙文的“... 在文本特质教学中,要想使文本特质内化于心、外转成能,离不开语言的运动。促进文本语言运动的机制有许多,文体转化是颇为有效的一种,其实施路径如下:诗歌(新诗)与散文的相互转化;短篇小说与舞台剧(以情景剧为主)的相互转化;记叙文的“事件”与议论文的“论据”的相互转化;科学小品、说明文与科学童话、科幻小说的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转化 语言运动 特质内化 “远距离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进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5,共7页
19世纪末逐渐开始的国语运动既是以普及教育、动员民众、挽救危亡、富强国家为目的,又蕴涵着完善民族文化符号系统、促进民族文化革新与发展的现代性旨归。国语运动涵盖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个方面,言文一致在于使知识能够普及一般民众... 19世纪末逐渐开始的国语运动既是以普及教育、动员民众、挽救危亡、富强国家为目的,又蕴涵着完善民族文化符号系统、促进民族文化革新与发展的现代性旨归。国语运动涵盖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个方面,言文一致在于使知识能够普及一般民众,通过现代新型国民的塑造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而国语统一则试图通过造就一种全民通用的国语并以达到团结国人之目的,借助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以强化民族共同体的语言认同,从而进一步巩固民族国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运动 国语 方言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9q34.3微缺失致Kleefstra综合征患儿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强 李娴 +7 位作者 刘菁 谢振华 肖梦君 张振坤 吕楠 杨海花 张耀东 李东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296,共3页
Kleefstra综合征(OMIM:610253)又称9q34.3亚端粒缺失综合征或9q34.3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症状主要有智力低下、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期肌张力低下和特殊面容(短/小头畸形、眼距增宽、连眉等),可合并先天... Kleefstra综合征(OMIM:610253)又称9q34.3亚端粒缺失综合征或9q34.3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症状主要有智力低下、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期肌张力低下和特殊面容(短/小头畸形、眼距增宽、连眉等),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精神障碍、肾脏/泌尿系统缺陷等[1-3]。该病由Knight等[4]于1999年首次报道,Kleefstra等[5]认为9号染色体长臂亚端粒34.3区域(9q34.3)微缺失或EHMT1基因(OMIM:607001)变异导致的单倍剂量不足是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eefstra综合征 9q34.3微缺失 EHMT1基因 肌张力低下 运动语言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国人汉语语言Broca区的fMRI刺激模式筛选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南 谢兵 +2 位作者 王健 吴国材 冯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筛选出能够在fMRI上稳定激活Broca区的汉语语言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国人10名,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在不同的汉语语言任务下进行脑功能成像,汉语语言任务分四组:默读组、朗读组、图片命... 目的为临床应用筛选出能够在fMRI上稳定激活Broca区的汉语语言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国人10名,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在不同的汉语语言任务下进行脑功能成像,汉语语言任务分四组:默读组、朗读组、图片命名组、文字阅读组。图像资料经FADA与AFNI软件后处理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默读组仅见少量小脑区激活,未见Broca区激活;朗读组有9例可见Broca区激活,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稳定;图片命名组有7例、文字阅读组有8例可见Broca区激活,但同时伴有强烈的视皮层激活。结论汉语朗读任务可以作为临床fMRI中激活Broca区的语言任务刺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磁共振 运动语言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德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从1895年杜米尔无声电影问世,到1926年华纳兄弟公司维太风有声电影的出现距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音像设备的创新和使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今,我们可以毫无怀疑地说,全世界几乎每个城市... 从1895年杜米尔无声电影问世,到1926年华纳兄弟公司维太风有声电影的出现距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音像设备的创新和使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今,我们可以毫无怀疑地说,全世界几乎每个城市的大、中、小学外语课均已开始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语言 外语教学方法 暗示教学法 声音语言 身势语言 运动语言 外语课 教师 语言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的思路
1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方向:在语言上,先采用方言土语创作区域性的大众文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以统一普通话为基础的国家的大众文学,在由方言土语向统一性普通话过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各地方言,使其渐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肖翠云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